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96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感染药占首位,占总例数的44.8%(涉及23种抗感染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1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D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32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中西药比例、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呈报占94.40%,药师呈报占1.29%,护士呈报占4.31%;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34%;西药静脉滴注占西药总数的72.86%,中药静脉滴注占中药总数的95.4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53%.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反应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6例报告中,怀疑药品涉及14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最多,占33.5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90%;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27%。结论:医院应积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上报的156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时间、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可引发ADR;药品以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91.03%);大多数ADR在初次用药出现;涉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发生ADR最为常见。结论做好ADR监控,及时有效的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沧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临沧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的ADR比例最高(63.3%);女性(55.8%)发生率高于男性发生率(44.2%),年龄在15-44岁发生率最高(47.9%);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97.6%),结果多为痊愈或好转;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的ADR最多(81.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79.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席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81-8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报告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98%和38.1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12%;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65%;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5.5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6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综合分析。结果:602例ADR报告中,男307例(51.0%),女295例(49.0%);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分别为20.8%和20.0%;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3.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347例,57.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用药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避免或减少ADR发生,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医院合理Ⅲ药。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及省ADR中心报告的330份ADR报表。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3.33%。结论: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抗微生物药,提示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障用药安全,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发生,为新药研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5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临床ADR病历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通过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共收到的195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与药品、患者、时间等因素的关联性,从而为ADR监测提供信息,使ADR得到早期警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扬州市中医院2008~2009年收集的203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涉及药物、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发生时间、主要症状、损伤类型、危害程度等多个角度展开综合分析、统计.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不良反应以皮肤及胃肠道反应为多见.秋季发生ADR的频率较大.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行报告职责的积极性.结合ADR 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14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占94.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2.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2.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提高ADR监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某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80例(38.83%),其中中药制剂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69例(33.49%)。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ADR中,男性50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91岁。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9.49%。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1.82%。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3.25%。结论:应当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院14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46例中药制剂ADR报告按照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合并用药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报告中涉及8类85种药品,其中严重ADR报告18例(12.33%),多发于中药注射剂,新的ADR有92例(63.01%);年龄阶段以40-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病变,为79例(54.11%)。结论:中药制剂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要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控,加强对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阳春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降低阳春市人民医院ADR的发生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阳春市人民医院2018年成功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报告266例,用Excel软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6例ADR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例为0.82:1(120:146);年龄≥60岁的患者最多(40.98%,109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92.48%,246例);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49.62%,196例);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最多(30.08%,80例);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监测和加强合理用药点评工作,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涉及的药品有107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7种(43.93%),其次是中药制剂24种(22.4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74.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5.96%);严重的ADR有10例;对症治疗9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2011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12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ADR共涉及26个品种,中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42.68%);注射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3.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0.9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54.47%).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患者民族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2017年612例ADR,从患者民族、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累及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2例ADR中,汉族占67.0%。男性总的ADR发生率高于女性,各民族亚组中除哈尼族和回族外均是男性高于女性;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4.2%,各民族亚组中静脉给药所致ADR已经超过50%;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感染药,占总例数的50.4%,各民族亚组中所致ADR药物也均以抗感染药为主;ADR最常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占总例数的46.2%,它也是各民族亚组ADR人群中最常见的累及器官;ADR的程度均以一般为主,但是回族严重ADR高于其他民族。结论:应加强ADR检测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