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探讨TGF-β1在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 检测75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眼和20例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1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平均水平(P=0.00);糖尿病各组间TGF-β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TGF-β1有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p(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分别采用点杂交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o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相比,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TGF-β(TGF-β/2/3)蛋白表达增加(P〈0.05),mRNA表达变化分别为TGF—β1升高(P〈0.05),TGF—β2降低(P〈0.01),TGF-β3未见显著改变(P〉0.05)。AGEs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细胞表面TGF—β(TGF-β1/2/3)表达上调。结论TGF—β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上调。AEGs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表达上调。(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251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octor beta,TGF-β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7例正常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TIMP-2及TGF-β1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4.548,16.78;P<0.01),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621,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r=0.516, P<0.01);MMP-2和TGF-β1与TIMP-2阳性表达率间均无相关(r=-0.045,0.042;P>0.05).结论TGF-β1介导的MMP-2和TIMP-2表达失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后囊膜下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组中,建立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两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ICAM-1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TGF-β1和TGF-β1中和抗体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且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培养组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ICAM-1的表达则显著增强,与正常血清培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GF-β1抗体培养组中,ICAM-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与TGF-β1培养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以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ICAM-1通过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黏附、增殖而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MMP-9和TGF-β1在STZ-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梅  邵彦 《眼科新进展》2007,27(11):827-83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MMP-9与TGF-β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实验组大鼠20 g·L-1 STZ溶液55 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性白内障.每周裂隙灯观察大鼠晶状体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周末、4周末、8周末时MMP-9及TGF-β1在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始终保持透明,实验组大鼠晶状体逐渐混浊.实验组MMP-9和TGF-β1的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MP-9 和TGF-β1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各时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TGF-β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937,P<0.01).结论 MMP-9 和TGF-β1的表达增高可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前房液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 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及葡萄糖的含量,探讨AGE、TGF-β2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内在联系。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的前房液,采用生化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48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和54例老年性白内障的房水中葡萄糖、AGEs、TGF-β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葡萄糖水平和AGEs含量分别为(6.83±1.40)mmol/L、(355.79±195.64)pg/mL,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4±1.30)mmol/L、(161.67±86.23)p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2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房水(368.00±264.23)pg/mL较老年性患者(732.00-4-394.57)pg/mL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房水中葡萄糖和AGEs含量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而TGF-β2的含量则降低。AGEs和TGF-β2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房水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两者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368—370)  相似文献   

7.
陈颖  杜之渝 《眼科研究》2008,26(4):313-316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由还原糖的醛或酮幕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的氨基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终产物,是糖尿病并发症与年龄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AGEs在眼部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循环血中沉积在眼部的AGEs以及眼组织中的长寿蛋白糖化形成的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导致了糖尿病和年龄相关的角膜病变、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液化、视网膜病变,最终严重威胁视力.就AGEs在糖尿病和年龄相关性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和产生细胞外基质的重要因子.TGF-β主要通过Smad信号传导通路实现其生物学作用,介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本文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后囊膜混浊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bFGF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TGF-β、IL-1、bFGF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均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TGF-β、IL-1、bFGF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现代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MT)、胶原沉积、残留LECs向晶状体纤维的再生和转化是形成PCO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目前已知的与诱导LECs转分化和组织病理性纤维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许多研究已经证实Smad经典通路参与了TGF-β诱导的EMT过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条非Smad通路共同参与TGF-β诱导的EMT过程,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 K/Akt) Akt激酶、Rho、Wn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就参与PCO病理过程的TGF-β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晶状体中沉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AGEs与晶状体自发荧光有关,且晶状体蛋白为长寿蛋白,其中AGEs的蓄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关系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并分析晶状体中AGEs自发荧光强度变化是否对糖尿病严重程度有预测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5年9-12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进行分析,按照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40例40眼和糖尿病组60例60眼,糖尿病组患者再根据眼部并发症情况分为非DR组(NDR组)、非增生期DR组(NPDR组)和增生期DR组(PDR组),每个亚组均为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评估接受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前血糖(FBG)测定,并采用晶状体荧光显微镜(Clearpath DS120)测定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分析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HbA1c水平和糖尿病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587、2.899,均P>0.05);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FB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糖尿病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受检眼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分别为(0.159±0.032)、(0.256±0.024)、(0.319±0.013)和(0.394±0.035) 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65,P=0.000),其中NDR组、NPDR组和PDR组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NDR组、NPDR组和PDR组随着病情的加重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血HbA1c水平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自发荧光强度值与DR严重程度和血HbA1c水平均有一定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DR早期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大鼠白内障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给3周龄大鼠单眼球后注射20%半乳糖生理盐水诱导白内障的发生,运用RT-PCR方法测定在不同时相大鼠晶状体中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 半乳糖注射后晶状体上皮细胞TGF-β1 mRNA于8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是正常对照的4倍,2d后迅速下降,4d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在白内障形成的早期,晶状体细胞中TGF-β1呈高表达,提示TGF-β1基因可能在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进行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 手术采集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8例8眼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例12眼的晶状体,裂解离心提取蛋白,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双向凝胶电泳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电泳图像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TOF-MS)测定蛋白质斑点的肽质量指纹谱,结合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确定蛋白质种类. 结果 IPG双向凝胶电泳显示,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蛋白质相似处在于大部分都分布在等电点( PI) pH值5~9、相对分子质量14000 ~97000的区域内;而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 ~ 31000.分析软件检测出3个差异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其中2个高丰度晶状体蛋白质的种类为αB晶状体蛋白和βB1晶状体蛋白.结论 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可有效分离晶状体蛋白质,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组学之间的差异表明,αB晶状体蛋白和βB1晶状体蛋白加速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整合素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其与整合素结合进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目前的研究发现,ILK及其整合素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TGF-β/Smad)介导的细胞增生、黏附和迁移,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和纤维化,还能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链蛋白(GSK3β/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介导水通道蛋白(AQPs)调节水转运过程,最终导致晶状体内囊泡运输受限,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白内障.白内障是世界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坏,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LK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增生和凋亡,因此深入研究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明胶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收集原代、1代、2代、3代体外培养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液;对1代细胞加入TGF-β1(终浓度10ng/mL),收集12h、24h、36h、48h和72h细胞培养液,酶谱法检测明胶酶活性。结果不加TGF-β1的原代、1代、2代、3代细胞培养液中未检测到明胶酶活性;加入TGF-β1后各个时间点均能检测到明胶酶活性,且条代密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结论TGF-β1能够诱导牛晶状体上皮细胞明胶酶的表达。TGF-β1和明胶酶共同作用,可能加速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糖基化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宏  杨方  孙熠 《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08-512
晶状体蛋白质糖基化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起的作用已被长期关注。本综述从糖基化的概念、晶状体蛋白的糖基化、晶状体酶和受体的糖基化3方面,系统论述了糖基化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年龄相关性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抑制糖基化的方法,如AGEs形成抑制剂、AGEs交联阻断剂,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为白内障的治疗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行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形成溶剂液及晶状体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的含量,探讨其的变化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6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质量2.3~2.4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其中A组左眼行单纯玻璃体次全切除术,B组左眼行玻璃体次全切除术+0.5 mL 13.2 g·L-1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玻璃体内注射,C组左眼行玻璃体次全切除术+0.5 mL65.2 g·L-1NAC玻璃体内注射;A组右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5个月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兔,其间观察晶状体形态变化,取各组兔眼球收集玻璃体再形成液及晶状体,观察晶状体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使用兔TGF-β2 ELISA试剂盒检测再形成液及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质中TGF-β2的含量.结果 术后5个月,各组晶状体均未出现明显的混浊,晶状体纤维细胞无明显异常.A、B、C组玻璃体再形成液中TGF-β2含量与对照组玻璃体液中TGF-β2含量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别增加了125.30%、80.40%和88.93%(均为P<0.05);而A、B、C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C组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质中TGF-β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分别增加了112.40%、102.09%和81.18%(均为P<0.05);而A、B、C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可引起玻璃体再形成液和晶状体中TGF-β2含量的增加,TGF-β2含量的增加可能与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TGF-β2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不伴有眼底改变与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前房液标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前房液标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了前房液中TGF-β2和VEGF的含量。结果:和对照相比较糖尿病患者眼前房液中VEGF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而增高;而糖尿病无眼底改变患者前房液中TGF-β2含量与正常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TGF-β2含量下降,伴有增生型的视网膜病变患者TGF-β2含量升高。结论:TGF-β2在DR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DR后期TGF-β2和VEGF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学及分子水平的研究,人们发现生长因子,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TGF-β)对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有望对其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本文拟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引起或加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晶状体囊膜是由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无细胞、透明、光滑的基底膜, 起着屏障作用。高血糖状态下, 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会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 主要包括前囊膜纤维化、上皮细胞与囊膜间出现空隙等组织结构异常;前囊膜呈复层结构、指状突起、板层分离等超微结构异常以及基底膜相关分子表达异常, 进而导致晶状体内部稳态失衡, 加快白内障的发生。目前针对糖尿病晶状体前囊膜改变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 这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 为诊断和防治提供病理学基础。(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322-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