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少见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以提高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5月间53例少见病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中以钩虫病、流行性出血热、十二指肠憩室、Dieulafoy病、胃手术后吻合口炎多见。[结论]少见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各有特点,其内镜和抑酸治疗仍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64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无症状黑便为首发症状较多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症,病因以酸相关疾病为主,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内镜下止血治疗,能控制大多数患者的出血.  相似文献   

3.
少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少见病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3-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5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中少见病因以Dieulafoy病(22.9%)、十二指肠憩室(17.1%)、食管炎(14.3%)、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11.4%)、十二指肠炎(8.3%)多见;Dieulafoy病和Mallory-Weiss综合征主要表现呕血;抗酸治疗和内镜止血效果好。结论少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各有特点;治疗须注意内镜治疗和抗酸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附193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布和临床特点具有独特性方法本组患者为我院1990-01/1999-04收治的193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以呕血或(和)黑便为主诉,行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与同期通病≤59岁住院患者193例比较),其中15例误诊,后通过内镜+活检、血管造影、剖腹探查等明确病因结果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从我院10a观察,最为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31.99%)及急性胃粘膜病变(32.75%),二者之比基本为11.消化性溃疡出血以胃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少见(21).胃部恶性肿瘤出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仅占10.53%.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为①上腹饱胀(占40.35%)、厌食(占29.49%)症状特别明显,较中青年(饱胀为15.20%、厌食8.77%)有显著差异(P<0.05)②出血先兆症状不明显,常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占41.41%),且出血量均较大(出血量>1000mL,占34.62%),昏厥与休克者多见(各占21.24%,13.49%),止血疗效差.此外,由于老年性出血病史隐匿表述含糊,易临床误诊.本院15例误诊病例中,误诊率最高的是胃溃疡(占7例),且以胃良、恶性溃疡鉴别不当相互混淆为多见(占3例),故需多次内镜+活检定诊.胃膜病变易发干老年心血管病变较重者,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例),常需急诊内镜检查才明确.结论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常无典型症状,需详细询问病史,宜及早行急诊内镜等检查始能明确病因.病因不清者,因其以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居多,可先予止血、抑酸、保护胃粘膜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的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的出血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3年193例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和治疗;结果 ①消化性溃疡出血是非静脉曲张良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②早期内窥镜检查能提高出血责任病灶检出的阳性率,③绝大多数良性上消化小量渗血均可以通过内镜下局部注射及局部电凝法止血,④确认为小动脉/小静脉出血时,止血夹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 ①无内窥镜诊疗禁忌症者,应及时内镜探查以明确出血原因,确定引起出血的责任病灶;②对于不同情况的上消化道出血应区别对待,使用不同的内镜止血方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③溃疡瘢痕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内镜检查与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其他少见原因,如上消化道血管病变导致的活动性出血,即使在内镜下也不易确诊。由此可见,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多种病因造成的疾病,病势凶险,常伴有失血性休克。内科药物治疗有时效果不好,外科手术指征难掌握,麻醉关难过,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颇高。为了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水平,探讨其病因诊断和内镜治疗特点,现将我们所遇到的20例紧急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病,是罕见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由于其致病机制迥异于一般消化道出血,故应用常规抑酸方法治疗收效甚微.近十年来,内镜止血技术蓬勃发展并已取代手术成为首选方案.其中,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迅速、疗效显著,日益受到临床一线医生青睐.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大宗报道,本文试将目前国内外运用该技术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咸水沽医院2010-03/2013-09收治的126例行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系溃疡(44.4%)、急性胃黏膜病变(12.7%)和消化系肿瘤(11.9%)为主;126例患者内镜下检出阳性病变116例,阳性检出率92.1%,其中急诊内镜组(97.1%)明显高于择期内镜组(85.7%),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内镜组的再出血发生率(2.9%)、手术率(1.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择期内镜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便快捷、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是其首选诊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2008年7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 470例,对其中检出的19例Dieulafoy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3%,19例Dieulafoy病中,病灶位于胃底5例,胃体10例,胃窦部2例,贲门部1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其中17例均于胃镜下可直接见破裂血管,有10例可见活动性出血。病灶直径1.0~3.0 mm。于内镜下行病灶黏膜下局部注射5%鱼甘油酸钠,1例因再出血予手术治疗。结论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而重要的病因,该病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内镜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预防危重病人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采用肠内营养鼻饲以及抑酸剂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鼻饲组和抑酸剂组,给予肠内营养鼻饲和抑酸剂分别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肠内营养组的出血率为51.4%,抑酸组的则为25.7%,两者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抑酸剂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肠内营养组明显要好。结论采用抑酸剂比单纯用肠内营养鼻饲能更好地预防危重病人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与中青年患者的发病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内镜可以对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断并给出正确的病因分析[1],同时进行止血治疗,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2].本研究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旨在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因以及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458例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过程的临床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鄂西北山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消化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鄂西北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者、静脉曲张者、急性黏膜病变者、慢性炎症者、少见疾病等.②上消化道出血以中年人最多见,其次为老年人、青年人、少年患者.③上消化道出血男性病人多于女性,为2.75∶1.④急诊胃镜检查率68.6%(314/458),明了出血原因达96.2%,急诊胃镜下止血成功率93.6%.结论 鄂西北上消化道出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以中年人居多,首位原因是溃疡,肿瘤为第2位原因,应提高警惕.急诊胃镜检查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上消化道重度出血的死亡率.方法对上消化道重度出血原因及部位经内镜、X线、核素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鼻胃管抽吸,术中内镜等项检查法进行分析.结果确立诊断,制定救治方案.结论扩容纠正休克、补血、止血、抑酸及内镜和介入治疗等,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进一步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30例患者在发病24、48 h内行内镜检查,对比24与48 h内内镜检查的确诊率,同时进行镜下止血治疗48例.[结果]24 h内进行检查的患者确诊率为98.9%,48 h内检查确诊率8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镜下止血均成功,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占79.7%.[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在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减少误诊误治,可镜下止血并能估计预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居上消化道出血各种病因之首位.  相似文献   

15.
将19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1例采用大剂量抑酸药,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剂量抑酸药,观察两组止血有效率及止血后近期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82.42%,近期再出血率17.33%;对照组分别为40.00%、52.5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止血有效率高,近期再出血率低(P<0.01,<0.05).提示大剂量抑酸剂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具有止血快、复发率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Dieulafoy病与内脏动静脉畸形都是罕见的血管畸形病变,并且两者均为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经内镜检查和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胰十二指肠动静脉畸形合并Dieulafoy病,在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止血和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现报告其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断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1994—02/2004—02总共10年浙江省仙居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病例资料,其中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有33例(55%)。对于这些老年病人,急诊内镜术前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及合并疾病,包括纠正休克、控制心衰、呼衰、血压、血糖等:术中密切监测病人全身情况,特别是心肺功能。并迅速判断出血原因并分别予以镜下注射、喷洒药物止血。结果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均能安全的接受急诊内镜处理。56例病人中,5l例明确出血病因,确诊率93.2%,出血病因以消化道溃疡为首位,其次为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23例,经镜下止血,20例立即止血,急诊止血率达到86.9%。结论 急诊内镜在处理老年人消化道出血中,能快速地明确病因,镜下止血安全可靠,配合内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10年我院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诊治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5-2014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2005-2009)上消化道出血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而近5年(2010-201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前、后5年两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因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仍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相对上升,上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复杂性及当今变化趋势成为临床治疗及研究工作的重点,而内镜具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急症,其中又以消化性溃疡出血(peptic ulcer bleeding,PUB)最为常见.目前认为,内镜止血是PUB治疗的基本,而药物治疗(抑酸剂)对进一步提高内镜治疗的疗效、降低再出血风险、减少输血量、避免有创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用于PUB患者高风险出血病灶治疗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尤其是早期、持续、大剂量PPI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明确,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发病特点及诊断方法,探讨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内科(消化科)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7例。结果使用内镜直视下治疗成功止血99例,暂时止血14例,无效止血4例。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早期使用内镜诊断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