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自然流产是我国生育年龄妇女中常见的病理妊娠,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许多学者认为,流产的发生很可能受母胎界面上多种因素的异常调节引起。血红素氧合酶广泛分布于胎盘绒毛组织中,在生理和许多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和组织器官保护作用。目前它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变化国内尚无明确报道。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抗原是能较可靠地反映细胞群体增殖活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Notch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mRNA及蛋白表达及对滋养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6例自然难免流产患者和12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绒毛Notch1、Notch2、Notch3、Notch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自然流产组绒毛Notch1和Notch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P<0.05);(2)Western-blot检测显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Notch1、Notch2、Notch3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P<0.05)。结论:Notch受体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提高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13、21及16、22染色体单一序列探针,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标本同时进行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并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染色体核型分析:100例流产绒毛标本培养成功率为89.0%(89/100).检出异常核型51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7.3%(51/89),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37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4例、三倍体2例、四倍体1例,还有1例核型为68,XX,结构异常6例.(2) FISH技术检测:100例流产绒毛标本均获得FISH结果,成功率为100.0%.共检出38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8.0%(38/100),其中常染色体非整倍体2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三倍体3例,还有1例13、16、18、21、22号染色体均为三倍体,嵌合体4例.(3)核型分析与FISH结果的异同:在绒毛标本培养失败的11例中,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2例,占18.2%(2/11);核型为46,XY者中FISH检测出3例非整倍体嵌合体;核型为46,XX者中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2例.FISH能检测出的染色体异常占所有染色体异常核型的65.5%(38/58).结论 FISH技术能简便、快速的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联合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提高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异常核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自然流产与绒毛中维甲酸X受体α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自然流产与绒毛中维甲酸X受体α(RXRα)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PCR SSCP 银染法和DNA测序法检测了自然流产 5 0例和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4 0例的胚胎绒毛组织中RXRα基因的外显子 2~ 10的突变。结果 :4 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绒毛组织中RXRα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在PCR SSCP 银染检测中均未显示异常。 1例患者SSCP 银染中显示异常的第 9外显子序列经DNA测序后未发现突变。结论 :目前尚不能认为人类自然流产与绒毛中RXRα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SNP-array)在早期流产绒毛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早期自然流产的82例患者,刮宫术后获取绒毛组织,行常规绒毛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并同时提取绒毛组织DNA进行SNP-array检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常规绒毛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诊断成功率87.8%(72/82),SNP-array诊断成功率为100%(82/82)。G显带分析获得结果 72例,核型正常35例,核型异常37例,异常率51.4%(37/72)。82例SNP-array分析结果中,核型正常30例,核型异常52例,异常率63.4%(52/82)。G显带分析失败的10例标本中,SNP-array检出6例异常;G显带与SNP-array结果不符的12例中,包括2例全基因组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2例是部分染色体UPD。结论:SNP-array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快速检测等优点,在自然流产绒毛遗传学分析中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DKK1的表达。方法:用半定量RT-PCR、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SA)和人工流产患者(AA)蜕膜DKK1表达水平。结果:半定量RT-PCR检测6例SA患者蜕膜组织DKK1mR-NA表达水平高于3例AA患者,荧光定量PCR检测14例SA患者蜕膜组织DKK1mRNA表达水平高于10例AA患者(P=0.004)。Western blot检测6例SA患者中2例DKK1强表达,2例DKK1弱表达,2例未检出,3例AA患者均未检出。结论:蜕膜组织中DKK1表达升高与早期自然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和蜕膜中的表达及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对孕 3月内 2 0例正常妊娠、2 0例第 1次自然流产 (SA)和 15例反复自然流产 (RSA)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结果 :正常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蜕膜中的凋亡指数分别为 7.2 1± 1.2 4、8.89±2 .5 2和 7.70± 0 .82 ;SA组为 15 .4 0± 6 .5 9、2 5 .83± 6 .83和 32 .0 3± 3.2 7;RSA组为 18.77±8.2 2、34.0 2± 13.4 9和 34.96± 5 .4 6。增殖指数在正常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蜕膜中为 6 4 .13± 5 .90、0和 6 2 .0 8± 4 .76 ;SA组为 6 7.0 2± 6 .79、36 .13± 3.5 6和 6 4 .94± 4 .6 0 ;RSA组为 6 8.6 7± 8.4 5、33.6 7± 4 .0 8和 6 3.99± 5 .5 4。即孕 3月内正常妊娠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均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存在。SA与正常早孕相比绒毛和蜕膜中的细胞凋亡均明显增加 (P <0 .0 1) ,RSA合体滋养细胞凋亡也较SA明显增加 (P <0 .0 5 ) ;细胞滋养细胞和蜕膜中的细胞增殖在自然流产与正常妊娠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平衡与妊娠维持?  相似文献   

8.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致死基因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  Lin Q  Wang X  Lu P  Sheng Z  Ding C  Hong Y  Li 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9):542-545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致死基因维甲酸受体 (RXR)α、N myc和转录增强因子 1(TEF 1)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3 8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中RXRα、N myc和TEF 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并和 3 3例正常早孕妇女对比。结果  ( 1)RXRα和TEF 1基因mRNA表达水平 ,自然流产患者分别为 0 4± 0 3和 1 6± 1 1,正常早孕妇女分别为 0 6± 0 3和 2 3± 1 2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 myc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2 1± 1 2和 2 2± 0 9,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复发性流产者 ( 2 3例 )与非复发性流产者 ( 15例 )的RX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0 3± 0 2和 0 6± 0 4(P <0 0 5 ) ,TEF 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1 0± 1 1和 1 9± 1 2 (P <0 0 5 )。结论 RXRα、TEF 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人类胚胎的生长 ,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自然流产尤其是复发性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组织中钙网蛋白(CRT)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及定位,初步探讨其在早期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正常早孕者和早期自然流产者(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行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取蜕膜及绒毛组织,HE染色比较其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RT及Caspase-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CRT及Caspase-3在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早孕组;(2)稽留流产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CRT及Caspase-3的表达均高于先兆流产组;(3)CRT与Caspase-3呈正相关。结论:CRT及Caspase-3异常表达可能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MLPA)+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FISH的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的效果.方法 收集29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以及6例选择性终止早期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采用CGH+FISH、MLPA+FISH方法进行遗传学分析,并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LPA+FISH检测时间为40 h,CGH+FISH检测时问为120 h,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时间为(240±72)h,3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H、MLPA、FISH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成功获检率分别为97%(34/35)、100%(35/35)、100%(35/35)和91%(32/35),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除去CGH获检失败的1份样本外,MLPA+FISH与CGH+FISH的分析结果一致,CGH获检失败的1例标本经MLPA+FISH检测获得了结果.CGH+FISH或MLPA+FISH检测结果与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不一致率分别为13%(4/31)、12%(4/3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PA+FISH检测耗时短,检测成功率高;MLPA+FISH检测用于自然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分析是对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 - To compare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nd aneuploidy features in (i) blastocysts following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and trophectoderm...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和早期正常妊娠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示:HDAC1主要定位于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子宫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的胞核;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DAC1的表达强度低于早期正常妊娠组,而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织HDAC1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blot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HD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38±0.63,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1.9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HDA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2±0.53,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0.7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1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BACKGROUND: Increas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alpha) expression i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 TNFalpha acts through the binding of two types of transmembrane receptors called TNFR1 and TNFR2. Here we compare membrane TNFR1 (mTNFR1) protein expression on chorionic villi in women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 (SA) and viable pregnancy. METHOD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31 women with SA and 30 with a viable pregnancy were studied. Chorionic villous membrane TNFR1 was detected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mTNFR1 protein is expressed in villous stromal, vessel endothelial, syncytiotrophoblast, and cytotrophoblast cells in early pregnancy. The intensity of mTNFR1 fluorescence (mean+/-S.D.) in villous stromal cells was higher in the abortion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35.99+/-6.35 versus 32.64+/-5.01; p<0.05). In the abortion groups, villous cytotrophoblast cells were intensely positive for mTNFR1, whereas mTNFR1 staining of vessel endothelial and syncytiotrophoblas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01). CONCLUSION: Abundant mTNFR1 expression in the cytotrophoblast cells in women with SA may mediate TNFalpha to induce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the mTNFR1-expressing cytotrophoblasts to limit their growth. The over-expressing mTNFR1 in villous stromal cells, mediating TNFalpha effects, may cause pathological changes or tissue damage in chorionic villi locally in nonviable pregnancies.  相似文献   

16.
17.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将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者纳入RSA的范畴,原因是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后,再次妊娠的流产率可高达50%以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SA的病因复杂,目前已知的病因有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因素、血栓前状态、自身免疫因素等。除此之外,临床上仍有至少40%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由于RSA的病因复杂,造成了RSA的难治性,是目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难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