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顽痹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痹乐由生地、麦冬、牛膝等药组成。经临床观察360例证明,总有效率为91.3%。表明顽痹乐安全无毒,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清痹饮合除痛高分子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于内科学中结缔组织病范畴,是当前中西医共同攻关的疑难病症,笔者自1985年10月—2000年5月以“清痹饮合除痛高分子膜”治疗RA80例,并与非激素、雷公藤制剂以外的药物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为门诊病人均为早中期、活动期RA,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7)诊断标准,治疗组中男33例,女52例,年龄18~62岁,病程最短1a,最长30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3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31a。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以“清痹饮合除痛高分子膜”内外合治。清…  相似文献   

3.
顽痹乐由生地、麦冬、牛膝等药组成.经临床观察360例证明,总有效率为91.3%.表明顽痹乐安全无毒,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痹清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痹清冲剂15g,每日3次,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以及血清中关节炎相关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6%,起效快,实验室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痹清冲剂具有疗效确切、胃肠道安全性强等优点,适合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5.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RA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不具备典型性,且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缺乏特异性,故临床上易出现漏诊、误诊[1]。相关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早期(病程<2年)即可出现关节破坏[2]。若病情控制不佳,RA可反复处于炎症活动期,引起关节破坏,严重者可出现“纽扣样”“天鹅颈”样畸形[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艽活通痹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3月-1998年8月间,运用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并同口服中药雷公藤片38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芪除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自 2 0 0 1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黄芪除痹汤治疗RA36例 ,并与西药组对照 ,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 36例中 ,男 10例 ,女 2 6例 ;年龄 32~ 75岁 ,其中 35~ 5 0岁占 5 4 % ;病程最短者 5年 ,最长者 34年。对照组 2 7例中 ,男 8例 ,女 19例 ;年龄 2 6~ 6 4岁 ,其中 35~ 5 0岁占 4 9% ;病程最短者 3年 ,最长者 37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络祛湿除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用西药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除服用对照组西药外(服用方法完全与对照组相同),另给予中药通络祛湿除痹汤治疗,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81.48%,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关节炎症指数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 疼痛指数差值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肿胀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值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RF 转阴率为57.14%,对照组RF转阴率为27.27%,经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 两组ESR 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祛湿除痹汤治疗组比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更迅速, 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测定了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较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类风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是血粘度增高和具有浓、粘、凝、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进行双盲法观察瑞得(Ridaura)疗效,6个月后结果显示:瑞得治疗组病人晨僵、关节痛/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握力、血沉、类风湿因子等观察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而安慰剂组除关节痛/压痛数外,其它指标均无明显改善。长期随访3年的10例RA病人在临床指标和X线检查结果上仍显示较好的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4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64例、中药组62例、中西医结合组78例,分别进行西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西药组有效率84、38%,中药组有效率82、26%,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94、87%,毒副反应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其毒副作用小,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14.
关节腔注射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用甲氨喋呤(MTX)行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方法:选择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RA患者30例,病变较重一侧的关节注入MTX20mg/次,1次/周;另一侧对称关节为对照。6周后比较注射前后临床指标(晨僵时间、关节指数、握力)和血清学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6周后,用MTX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清学指标变化差异显著(P<001,P<005),MTX注射侧较对照侧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显著(P<001),受治病例全部有效。部分患者在治疗中还可减少或停用甾体及非甾体药物。结论:用MTX行关节腔注射治疗RA有效,尤其适用于寡关节型RA,且见效快,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英夫利西单抗及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对早期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早期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英夫利西单抗组、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来氟米特组及来氟米特组,治疗前作相应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后,英夫利西单抗以每次剂量3mg/kg静滴,0,2,6周以后每隔8周用药1次;来氟米特20mg/d,治疗后对患者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来氟米特组治疗24周后,关节炎症状明显得以控制,达到美国风湿学会症状体征20%改善(ACR20)、美国风湿学会症状体征50%改善(ACR50)、美国风湿学会症状体征70%改善(ACR70)的分别为90%、66%及34%,与另外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英夫利西单抗与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对早期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RA病人和3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细胞数(流式细胞术)、类风湿因子及CRP(免疫沉淀法)、ESR(魏氏法),同时记录临床观察项目.结果:(1)活动期RA病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CD4 /CD8 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RA病人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的降低、CD4 /CD8 比值的升高,与缓解期RA病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缓解期RA病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缓解期与活动期RA病人比较,各临床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异常细胞免疫状态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D4 /CD8 比值在RA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Th1/Th2平衡状态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RA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变化。结果:(1)RA病人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RA病人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变化与缓解期RA病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缓解期与活动期RA病人比较,各临床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站论:在RA血清中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存在明显失衡,分泌模式朝Th1偏移,Th1/Th2平衡可能与RA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痹速清合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认为热瘀湿毒蕴结、痹阻筋脉关节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 ,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兼活血化瘀为法的痹速清合剂为方 ,临床以消炎痛为对照组 ,两组共观察 5 2例患者。用夹心法 EL ISA及放射免疫法对观察组 32例患者及对照组 2 0例患者的血清可溶性 IL- 1,IL- 6 ,IL- 8及 TN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以上指标于治疗前水平升高 ,治疗后下降 ,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多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也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6 3% ,与对照组 (70 % )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研究表明 ,以清热解毒为法组成的痹速清合剂能够作用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性细胞因子 ,使其血清水平趋于正常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九气拈痛胶囊与丸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观察九气拈痛胶囊及九气拈痛丸对160例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发现三个月经周期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96%,45%、91%。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剂型药物均能明显缓解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疼痛及相关症状,但胶囊组在对症状积分和疼痛及月经失调等方面疗效不同程度优于对照药,并且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全部观察对象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鉴别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早期RA而未确诊的患者103例,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9~7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平片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指标,观察RA与非RA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关于RA诊断标准,对103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者97例.符合RA 临床诊断标准者78例,非RA者19例.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升高诸指标在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MRI各主要征象中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骨侵蚀诸指标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以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ESR增快、RF阳性、CRP值升高、血管翳强化、滑膜增厚、骨侵蚀、骨髓水肿为指标时对于鉴别早期RA与非R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