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盛行的茶宴又促进了另一种更为大众化的品茗艺术——斗茶的发展。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曾对斗茶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斗茶常在名茶产地和寺院举行。“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遭短,决出品次。”斗茶用茶。必“以新为贵”,斗茶用水,必“以活为贵”。用水质较软的江河活水,冲泡当年采制的新茶,相得益彰,回味无穷。 斗茶可以说是宋代茶宴的发展,由于增删了内容,简化了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提倡“回归大自然”的今天,茶叶作为一种完美的天然保健饮料,不仅受到茶叶专家的重视,而且被医药专家、食品专家看好。许多新的茶叶饮料、茶叶食品在现代高科技时代应运而生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和液体饮料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问世的新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巴蜀茶业在我国早期茶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西汉人王褒在《僮约》中有“武阳买茶,杨氏担荷”,“脍鱼炰鳖。烹茶尽具”之类的记载,证明了四川成都附近茶叶很早就已经商品化,出现了“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上述文献中提及了茶具。据考证,最初人们喝茶是用饮食用具,甚至用酒具充作茶具,可谓一器多用。饮茶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出现了专用茶具。豪富之家多用金、银、锡、铜制成的精美器皿饮茶,一般平民则用陶瓷碗喝茶,使用精美的瓷制茶具,则相对晚些。 相似文献
4.
我国种类繁多的茶具,不仅是实用的饮茶器皿,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显示出浓郁的民族色彩。茶壶、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饮茶用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盘、茶托以及茶罐等,组成了我国特有的“茶具文 相似文献
5.
随着饮茶进入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就不仅要求茶叶价格低廉,而且要求饮用更为方便,传统茶类生产进行变革也就势在必行了。 从宋末到元朝是我国茶类生产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由过去生产传统团饼茶为主,改变为生产散荼为主。散茶的兴起顺应了大多数消费者希望简化制荼,减少烹饮手续的需要。这一转变从现象上似乎只是制茶工艺和茶类生产的改 相似文献
6.
回族同胞喜爱的罐罐茶别具特色,在我国回族聚居的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十分流行。传统熬煮罐罐茶的罐子高不足10厘米,口经不到5厘米,腹部稍大(直径不超过7厘米),是一种质地粗糙的陶器。回族同胞认为,用土陶罐煮茶能保持茶叶的原味,优于金属器皿。这是因为土陶通透性好,散热快,用来煮茶泡茶不会 相似文献
7.
前面已经简要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茶。这六种茶称为基本茶类。以上述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类。花茶和紧压茶(多用黑茶加工而成,已在黑茶项中述之)以及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即属再加工茶类。 用茶叶和香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制成的香茶即花茶。成书于我国唐代的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中已论 相似文献
8.
茶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我国还常被当作药物使用。古代传说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与中医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茶为万病之药。”明代于慎行在《毂山笔尘》中也认为茶“疗百病皆瘥”。 茶最早被收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列为本部中品,正文45字,注文50字,现照录于 相似文献
9.
汉族推崇“清饮”,注重品尝茶的原汁原味,欣赏茶汤、茶姿自娱自乐。然而,由于生产方式、饮食结构的不同,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对喝茶的要求以及煮茶方法和饮茶习惯等与内地汉民族有很大不同。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喝奶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所谓奶茶,是将砖茶煎煮后加入适量鲜奶和盐巴。其味道鲜香可口,是牧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不仅流传下许多专门论述茶的专著,奠定了茶文化的坚实基础,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还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大量与茶有关的风俗 相似文献
11.
白瓷茶具从我国唐代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唐代是祖国茶文化集大成的一个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即在这个时期问世。随着饮茶之风遍及朝野,人们对茶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推动了陶瓷技术迅速提高,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瓷窑。在唐代河北任丘的邢窑、浙江余姚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的大邑窑等著名瓷窑生产出了大批上乘的白瓷茶具。这种 相似文献
12.
茶是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传统饮料。据史籍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盛唐,集大成于宋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绚丽多采的文化现象。茶文化不仅具有体现社会教养和文明程度的一般文化特征,而且富于表现人们更深层次的心态活动。很久以前,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即伴随着东西方商贾的贸易走向世界,遍及全球,如今已位居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首。茶叶又是举世公认的保健饮料。茶叶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本刊开辟了“茶文化”专栏,系统介绍有关茶的知识,意在丰富广大读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13.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所说的“浮梁”(江西省景德镇北)曾是一个著名的茶叶集散中心,优美的《琵琶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繁荣的茶叶贸易。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茶学巨著《茶经》问世了,成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又名青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类,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红茶醇厚的滋味。关于乌龙茶起源时间,学术界目前说法不一,但对其发源地,都认为在福建地区。据清代的《茶说》记载:“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商品茶的种类令人眼花缭乱。由于对茶类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方法,一般根据制造工艺和品质上的差异,可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青茶和黑茶六大类。如果从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这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情况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6.
建茶崛起,名冠中国,这是宋代茶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陆羽的《茶经》对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一带茶叶的质量仅称“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说明在唐代中期,建茶产量不多,影响也不大。到了宋代,茶业重心开始由东向岭南转移。这种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宋代的常年平均气温比唐代一般要低2~3℃,以致宜兴、长兴的早春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新茶在清明前送给皇帝御用。地处南方的建安贡茶出产较早,能够做到欧阳修诗中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客来敬茶体现了民间淳朴重情的美好习俗。请客人用茶并不是随便泡上一杯就可以了,其中尤其要注意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待客礼貌好。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而各地饮茶习俗迥异,对不同茶类也各有偏爱。如果来客是北方的中老年人,与其送上一杯高级龙井茶,不如泡一杯优质的茉莉花茶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辉灿烂引人注目。我国是茶的故乡,不仅为人类创造、发展了关于茶的科学技术,也为后世积累了关于茶的历史文献。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红茶是继绿茶之后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茶类。红茶属于发酵茶类,茶叶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能溶于水的红茶色素,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 红茶最早出现于福建崇安一带,称小种红茶。这种红茶具有一种特有的松香味,这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用松枝燃烧熏烟焙干茶叶形成的。目前畅销海内外的功夫红茶就是由小种红茶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白茶是我国特产,属轻微发酵茶类,由于采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芽茶和叶茶两大类。白芽茶是完全用大白茶肥壮芽头(可长达寸余)制成的一种高档茶叶。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县区出产的“银针白毫”色白如银、挺直如针,是典型的白芽茶。产于福鼎的银针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烘干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