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样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54例,剖腹手术5例,对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热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相关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性小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斌  华克勤  顾超 《上海医学》2005,28(12):1044-104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直径4~8cm)的9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88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早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使用镇痛剂、降低术后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随访腹腔镜组妊娠率为46.67%(14/30例),明显优于开腹组的27.78%(5/18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肌壁间、浆膜下子宫肌瘤可以替代开腹手术,且有一定的优越性;对肌壁间子宫肌瘤压迫宫腔者要慎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江道龙  熊娟 《四川医学》2009,30(12):1919-19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指征:膀胱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迅速,疼痛及无任何症状自愿要求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月经改变。结果单个肌瘤33例,2个肌瘤12例,3个肌瘤9例,共切除肌瘤84个,其中壁间肌瘤27个,浆膜下肌瘤57个,肌瘤大小3-10cm,平均4.7cm,77个肌瘤切除后进行缝合,平均每例手术时间74min,平均每例出血量104ml,壁间肌瘤较浆膜下肌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1)。每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5d,术后1例发热。术后1个月复诊患者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术后随诊24个月,9例失诊,其余45例中有2例复发,再次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未见明显粘连。结论中等大小单发的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肌瘤切除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手术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一种常用术式。它具有创伤少,术后粘连少,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作者对该术近年来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同样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6例,剖腹手术组4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热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剖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量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性小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是否对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通过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则通过腹腔镜微创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除术中出血量为(70.8±21.9)m L多于对照组的(50.7±18.3)m L,平均手术时间治疗组为(86.9±12.6)min长于对照组的(65.7±20.3)min,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切口脂肪液化率及住院时间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较开腹长,但能减少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率以及住院时间,切口小、美观、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将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7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配合,观察组使用改进后的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恢复良好。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腹腔镜组为5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为54例患者行经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18.35±2.98)min,术中出血(96.06±1.86)mL,术后排气时间(22.13±0.53)h ,术后住院天数(4.17±0.15)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天数短,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袋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丹  薛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106-107,134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实施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使用气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32例作为对照。结果悬吊组均在镜下完成,气腹组1例中转开腹。悬吊式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发生率方面均优于气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例出现9次术后妊娠,其中两例有生育要求者成功妊娠至晚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结论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妇科疾病的微创技术,可能会成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97例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手术)50例、对照组(开腹手术)47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全年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手术结果。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78min,术后患者指征数据佳。结论: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综合了经典开腹及微创手术的优点,可以提倡。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戴小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79-1580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适应证、时间、出血量。结果: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60~160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术后平均住院5.5d,术后随诊,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微创手术,安全可靠,适宜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子宫大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大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需手术的子宫大肌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病率、镇痛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大肌瘤剔除术具有开腹术式相同的效果,但更具有创伤小,出血不多,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选择恰当的病例及术者熟练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以往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的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切除术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润萍  董俊英  李彩萍 《吉林医学》2010,31(13):1759-176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形成,定期随访观察月经量,B超检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83.7±29.5)min,与对照组(93.5±32.2)min相近;术中出血量(78.5±3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0.3±50.5)ml;研究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对照组有2例;两组随访1年,研究组月经量(50±2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月经量平均(120±50.5)ml,肌瘤复发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较,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缓解月经过多,延缓肌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住院要求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8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金建新  龙权生 《吉林医学》2010,31(10):1323-132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择50例单纯性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除手术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86例单纯剖宫产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的临床资料作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恶露干净时间比较,除手术操作时间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42d复诊,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子宫大小均恢复正常。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魏斌  汤聪  杨艳杰  杨朝霞 《吉林医学》2009,30(19):2243-224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转开腹2例,其余均顺利切除胆囊。本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