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压舌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先穿刺后固定,观察两组穿刺成功例数、静脉固定时间和漏针次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和两针或两针以上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88例、61例和12例、3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分别为(68.9±11.5) s和(90.0±12.5) s;实验组和对照组漏针次数分别为12次和30次。两组比较,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多。实验组静脉固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短。结论: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较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方面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排气新方法可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研究。方法:将2006年3~12月输液治疗的病人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65例(见基础护理操作),实验组65例(排气新方法)。结果:采用新方法排气可以明显减少输液管壁气泡及终端滤器内残留气泡例数,尽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P〈0.01)。结论:采用新方法排气,排气一次成功,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早期口服祛黄汤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降低新生儿黄疸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我们采用早期口服祛黄汤的方法,观察其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将出生后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常规处理后于6小时内口服祛黄汤,连服3日。对照组100例,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 新生儿生后6小时内第一次排便例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第一次大便变黄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日龄新生儿黄染的例数、程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胆红素浓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排气法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输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倾斜式排气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排气法,比较两组排气时间和一次排气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所用排气时间为(10±2)秒,对照组所用排气时间(15±3)秒,实验组一次排气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排气成功率为62.5%,实验组在排气时间和一次排气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液采用倾斜式排气法,一次排气成功率高、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兰贤枝  徐洁 《当代医学》2009,15(9):127-128
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的问题。方法9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和常规方法进行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均安全可行,并且有效控制无效腔,减少局部渗出,减少药物浪费,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并且为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采取半坐卧位、垂直角度的握笔式插管法,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插管成功率.方法: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半坐卧位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传统常规留置胃管法和新方法进行科学评价.结果:两种留置胃管方法,将插管1次成功率、1次成功所需时间、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半坐卧位插管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7.
李艾奔  钟婉清 《右江医学》2010,38(4):428-429
目的对比研究会阴切开缝合术中两种打结方法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和痛性结节发生情况。方法将同时期内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在缝合过程中实验组采用锁扣法打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三重结法打结,两组会阴切口均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缝合和相同的产后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会阴伤口疼痛程度和术后30~60天出现痛性结节的发生例数。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伤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痛性结节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结论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锁扣式打结能减轻切口疼痛,减少痛性结节的发生,且操作简单,节省缝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早期口服大黄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降低新生儿黄疸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笔者采用早期口服大黄,观察其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常规处理后于6小时内口服大黄,连服3日,对照组100例,不服用任何药物。结果:新生儿生后6小时内第一次排便例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第一次大便变黄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日龄新生儿黄染例数,程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胆红素浓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口服大黄可以防治新生儿黄疸,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置胃管前使用麻醉润滑效果。方法按常规方法置胃管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难以一次成功。为此笔者自2005年6月以来,对常规置胃管方法进行改良,采取局部麻醉加快速置胃管法。实验对象选择置胃管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操作。结果实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恶心、呕吐例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插管失败8例。两组对照结果各项指标差别明显,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法特点是插管迅速、准确,病人痛苦小,符合生理学功能,操作方便,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排气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排气新方法可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研究。方法:将2006年3-12月输液治疗的病人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65例(见基础护理操作),实验组65例(排气新方法)。结果:采用新方法排气可以明显减少输液管壁气泡及终端滤器内残留气泡例数,尽而减少空气进入静脉(P<0.01)。结论:采用新方法排气,排气一次成功,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会阴侧斜切开术产妇两种缝合方法的产后状况和线结反应的发生。方法:会阴侧斜切开术产妇采用皮内缝合法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层间断一次性缝合法100例为实验组,观察两种缝合法的产妇产后状况及术后20-42d出现线结反应的发生例数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状况及术后20-42d出现线结反应的发生例数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层间断一次性缝合法,具有皮内缝合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郝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47-548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的插管方法,提高抢救治疗效果,稳定情绪,减少纠纷。方法对36例药物中毒患者采用电动洗胃机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插管方法;试验组经鼻插管时将胃管抬起90°,插管成功后进行彻底有效的洗胃。比较2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发生鼻出血的例数。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发生鼻出血例数少。结论急诊洗胃经鼻插胃管时通过改变胃管角度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湿性敷料治疗压疮的有效性.方法 将Ⅰ~Ⅳ期压疮患者43例(53处),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28处)和对照组21例(25处),实验组使用湿性敷料换药治疗创面,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的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感染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感染例数、Ⅲ期压疮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湿性敷料治疗压疮疗效确切,治愈率达60.7%,感染率降低至3.6%,还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减轻妇科保胎患者疼痛的肌内黄体酮注射方法。方法:将100名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方法,即气泡留置技术和Z型注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论:气泡留置技术+Z型注射法操作简单,药液吸收率高,能有效减少患者不适,是一种较好的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骶管阻滞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婴幼儿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麻醉 改良骶管阻滞法,对照组采用基础麻醉 传统骶管阻滞法。比较两组一次即穿刺成功例数、穿刺失败例数、穿刺有出血例数、麻醉中有中毒反应例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氯胺酮用量,出室时间。结果:观察组骶管穿刺一次即成功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穿刺失败例数、穿刺有出血例数、麻醉中有中毒反应例数、氯胺酮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室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婴幼儿的骶管麻醉中改良阻滞法更易成功,也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一次穿刺法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外渗后几种针头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对比我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采用两种针头处理方法后病房里发生的针刺伤例数。结果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发生液体外渗后,暂缓拔针可有效减少病房里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佘洁琼  饶小华  陈琼 《右江医学》2010,38(3):330-331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求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真空包装密封瓶粉刺药物抽吸方法。方法对100瓶易溶于水真空包装的密封瓶粉剂药物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空气与溶媒同管注入溶解与抽吸一步完成(以下简称一步抽吸法),对照组先注入溶媒后注入空气溶解与抽吸分两步进行(以下简称两步抽吸法),比较两组药液平均抽吸时间及是否溢液。结果实验组一步抽吸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步抽吸法既节省操作时间又避免药液损失,减少输液微粒,确保输液安全,还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型排气法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随机抽取采用一次性精密滤过输液器直立软袋输液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型排气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排气方法,对2组患者次排气成功率、排气时间及药液滴出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排气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气所有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排气时的药液滴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型排气法能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节省排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药液浪费,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