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目的:确定机械通气新生儿连续静脉滴注吗啡对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设计:盲法、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机构:位于两所医学中心的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LevelⅢNICU)。患儿:共有126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入选标准:出生<3d、机械通气<8h、临床需要内置动脉导管;剔除标准:严重窒息、严重脑室内出血、严重先天性畸形、应用神经肌肉阻断剂)。干预:盲法给予患儿吗啡(n=60)和安慰剂(n=66)输注[100μg/kg+10μg/(kg·h)]期间测定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吗啡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值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出生前疑似有宫内窘迫、出生后确诊为HIE患儿的研究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孕妇及新生儿63例设为对照组,2组胎儿产前1周及产前3 d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比较2组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参数比值差异,分析脐动脉/大脑中动脉比值对新生儿HIE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内产前3 d与产前1周时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PI、RI及PI脐动脉/大脑中动脉、RI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脐动脉PI、RI、PI脐动脉/大脑中动脉、RI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均高于各时段对照组,大脑中动脉PI、RI低于各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1周时PI脐动脉/大脑中动脉、RI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导管经脐动脉插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复苏时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并进行有效胸外按压外 ,还必须加用药物治疗。故给药途径选择对新生儿复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避免气胸 ,冠状动脉撕裂 ,心包积血等并发症及不中断胸外心脏挤压 ,均不用心脏穿刺给药。常用途径为经脐动、静脉给药。作者采用普通的硬膜外导管经脐动脉插管给药在新生儿复苏中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总数 32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 2例。均为重度窒息的患儿 ,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后行气管插管 ,采用亚利氏装置行手术控制呼吸 ,经脐动脉插管急救。 2 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气漏形成的病因,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X线特征。方法:对我院46例新生肺气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气漏的病因以病理性为主(65.2%),主要基础疾病为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其次为医源性(28.3%),多因人工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所致;自发性较少(6.5%)。结论:基础疾病及人工通气/机械通气是新生儿肺气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慧梅  龚享锋  闭安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32-132,136
目的 探讨分娩前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S/D对预测新生儿HIE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0例分娩前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S/D,将脐动脉S/D〉4并胎儿大脑中动脉S/D≥4共76例为观察组,其余614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HIE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S/D值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张广立 《大家健康》2017,(10):199-200
目的:评价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抽取6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例,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NCPAP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优势(P<0.05).观察组新生儿经过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6.0% (48/50),对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 (7/10),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人工气道护理的防控效果。方法:抽选84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与插管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入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气道护理,以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为标准评析两组的防控效果。结果:插管组患者的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相比之下均显著短于切开组(P0.05),插管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1.4%比较于切开组的45.2%显著更低(P0.05)。结论: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更加能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60例,30例开始高频振荡通气同时予氨溴索7.5mg/kg静脉推注,6小时1次,连用3天,30例单纯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下降,动脉氧分压均上升,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组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动脉氧分压明显上升并高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辅助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枸橼酸咖啡因与无创机械通气联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咖啡因联合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仅无创通气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初始治疗失败率、无创通气时间与用氧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6小时、24小时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所降低,动脉氧分压(PaO2)均有所增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动脉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有所降低(P<0.05),用氧时间与无创通气时间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鼻损伤、腹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新型制剂在新生儿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的应用和价值.方法通过观察本院NICU 3年内收治的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47例,分析不同先心病类型、不同开始用药时间,心脏术前应用PGE1静脉输注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在三种不同类型先心病中的有效性为:右室流出道梗阻型组19/23(82.61%);左心病变组 3/6(50.00%);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组13/18(72.22%).三组PGE1应用的有效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用药时间的有效率:<7 d者占81.48%(22/27),7 ~ 14 d者占66.67%(6/9),>2周者占63.64%(7/11).副作用主要为发热(14/47),部分出现呼吸暂停/伴心率下降(10/47),仅个别需要辅助通气.结论前列腺素E1新型制剂在新生儿重症动脉导管依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的应用,能有效地维持动脉导管开放,为准备心脏外科手术争取时间;其副作用一般经密切观察、对症处理或酌情减量、停药后均能控制,在新生儿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皮罗序列征患儿血气分析的特点、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法 收集新生儿及非新生儿Ⅲ度皮罗序列征(PRS)患儿各30例,PRS患儿入院后通过桡动脉进行采集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比较2组血标本的p H值、PCO2、PO2、HCO3-、BE、乳酸、AG、A-aDO2的特点、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新生儿组PCO2、HCO3-、BE、乳酸及A-aDO2高于非新生儿组,非新生儿组PO2及AG高于新生儿组。2组p H值、PO2、AG均在正常范围,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与乳酸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不同的年龄阶段,PRS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不同,高乳酸与低年龄PRS患儿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预后、血气分析、氧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死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1.0%,P<0.05);用药后12hPO2及P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h观察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可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动脉留置 ,替代反复的动脉穿刺 ,其不足之处是需反复用 1U/ml的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 ,间隔时间不易掌握 ,出现血凝块阻管而导致留置失败。笔者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用于新生儿外周动静脉换血及动脉血气分析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进行新生儿动脉留置 10例 ,其中男 7例 ,女 3例 ,2例为机械通气患儿进行动态血气分析 ,8例为动静脉换血 ,所有病例无 1例并发症。2 方法1) 肝素液配制 :抽取肝素 0 .15ml(93.75U)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ml,取 2ml(18.75U )加入 48ml生理盐水中 ,再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重症患儿32例,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0、2、12及24 h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PaCO2)及氧合指数(OI)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2 h后FiO2下降,PaO2上升,PaCO2和O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12、24h下降更加明显(均<0.01)。结论应用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凝血功能与疾病发生发展及肺部通气/换气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足月ARDS患儿为病例组,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中和重度;另外选择同时期出生的50名诊断为湿肺或者新生儿暂时性低血糖的足月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入院第1天,病例组再于入院第7天取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儿第1天PLT和FBG降低(P<0.05),PT、APTT、D-D及CRP均显著升高(P<0.05),PaO2下降,PaCO2上升(P<0.05)。不同严重程度的病例组患儿PLT、FBG和PaO2随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PT、APTT、D-D、CR...  相似文献   

16.
刘蕾  汪丽  赵艳秋  史源 《重庆医学》2011,40(17):1716-1717
目的探讨脐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危重新生儿接受脐动脉置管术,术前估计置管长度,将导管缓慢插入脐动脉,当导管插入达到预计长度时,用预充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及X线检查以明确导管处于脐动脉内。结果 30例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为2~7 d,平均4 d。2例患儿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有效;其余28例无出血、动脉栓塞、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脐动脉置管有利于危重新生儿病情监测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及正常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及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8月期间共45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分组进行比较,对其TCD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大脑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S可升高或降低,舒张末期峰值流速D降低明显,S/D升高,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尤其以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较敏感.4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大脑动脉的舒张末期峰值流速较高(D)10cm/s),S/D较低(<3.0),RI较低(<0.63)的患儿预后较好.结论:运用TCD检测新生儿大脑动脉的血流情况,分析血流速度,S/D比值,RI值,对评估及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具体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之后失败的新生儿22例,并且在治疗失败之后改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方式,对于患儿pH值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前,所有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现象,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后,患儿的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动脉血液中的PH值也恢复了正常状态,在患儿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以及治疗之后的4、12、24、48 h的时间点上患儿身体情况均有所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患儿临床资料的调查能够看出,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情不具有显著效果,经过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后,患儿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且相对常频通气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具体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之后失败的新生儿22例,并且在治疗失败之后改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方式,对于患儿pH值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前,所有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现象,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后,患儿的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动脉血液中的PH值也恢复了正常状态,在患儿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以及治疗之后的4、12、24、48 h的时间点上患儿身体情况均有所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患儿临床资料的调查能够看出,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病情不具有显著效果,经过高频震荡通气治疗之后,患儿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且相对常频通气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贾湘杰 《吉林医学》2014,(18):4040-4040
目的:分析研究对新生儿肺部动脉高压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一氧化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部动脉高压的患儿34例,对其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一氧化氮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治疗后2 h、24 h的pH值、BE、PaCO2、PaO2/FiO2、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及氧气综合指数全部比临床治疗之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新生儿肺部动脉高压采取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