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应用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观察我院9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00例1 000眼及13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10例1 010眼,比较两种刀头制作角膜瓣术中角膜瓣形态、角膜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9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90~120(平均105.5±15 5)μm,13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平均145±15)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其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弧度、角膜瓣形态及其他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切削面洁净平整,操作及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前节OCT测量比较Ziemer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90刀头制作的LASIK角膜瓣的特点。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88例近视患者176眼行LASIK,随机分为Ziemer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各44例88眼。方法 术后1周应用RTVue OCT测量两组患者角膜上0°、45°、90°和135° 4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角膜瓣上28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角膜瓣厚度和角膜瓣形态。结果 术后1周,飞秒激光组中央角膜瓣厚度为(106.03±6.64) ?滋m,平均角膜厚度(107.38±5.46) ?滋m,均明显低于Moria M2 90组的中央角膜瓣厚度(134.41±11.31) ?滋m和平均角膜瓣厚度(139.38±8.91) ?滋m(P均<0.01), 飞秒激光组与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10 ?滋m更接近,差值为(7.15±4.89) ?滋m,而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10 ?滋m的差值为(29.51±14.31) ?滋m (P<0.01)。结论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厚度更薄,全角膜瓣厚度平均值更接近预期的110 ?滋m,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更好,是薄瓣LASIK手术的首选。(眼科,2013,22: 261-26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2126例(4226只眼)LASIK术中采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膜瓣形成不全、角膜瓣完全游离、角膜瓣偏位、角膜瓣下基质床出现“岛屿现象”、发生走空刀、角膜瓣周边渗血、球结膜下出血、小角膜瓣。结论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安装方便,安全性、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oria M2型90与110μm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点。
方法:选取通过术前检查并自愿行LASIK手术的患者105例202眼,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使用Moria M2型90刀头LASIK患者51例98眼,110刀头LASIK患者54例104眼做对照,术后即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测两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组术后1d;1wk;1,3mo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并发症。
结果:90刀头组术后角膜瓣厚度为118.3±15.2μm,110刀头组术后角膜瓣厚度为130.5±17.1μm,有显著性差异。90刀头组均未发现层间点状金属碎屑,110刀头组有层间点状金属碎屑个例(12例),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角膜瓣形态、对合情况、术后反应、术后裸眼视力相当。
结论:应用90刀头LASIK的疗效及并发症和110刀头LASIK相当,但90刀头保留角膜基质床相对较厚,可矫治的屈光度更大,术后层间点状金属碎屑并发症更少,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宽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oria M290一次性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可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共入选104例(208只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参加此研究。术中使用Moria M290一次性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患者均使用全新刀头,先右眼制瓣,然后左眼制瓣。制瓣前及制瓣后均使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同时测量角膜瓣直径及蒂长。结果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13.26±12.12)μm,其中右眼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21.42±12.08)μm,左眼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7.24±12.24)μm,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右眼平均角膜瓣直径(9.46±0.15)mm,平均蒂长(5.16±0.25)mm;左眼平均角膜瓣直径(9.39±0.19)mm,平均蒂长(5.09±0.24)mm,两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8和P =0.95)。角膜瓣厚度与患者年龄,术前屈光度,术前角膜曲率及角膜直径均无明显相关性(分别P =0.56,P =0.50,P =0.19,P =0.42),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性(r =0.448,P <0.01)。结论 Moria M290一次性微型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测性良好,角膜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手术中自然复瓣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自然复瓣法在1836眼Lasik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棉签复瓣组相比,自然复瓣组术后角膜瓣的透明性增加,而角膜瓣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自然复瓣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Lasik手术角膜瓣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7.
MORIA SBK、90、110刀头切削角膜瓣的厚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MORIA公司SBK、90、110刀头切削角膜瓣的厚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90例180眼,按术中使用刀头的不同分为SBK、90、110刀头组,每组30例60眼,均先右眼后左眼施行手术。术中测量角膜床厚度,对3组间角膜瓣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对角膜瓣厚度与年龄、屈光度、角膜厚度、曲率、角膜横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和手术眼的基线资料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K刀头组右眼和左眼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97.50±11.39)μm和(96.73±10.45)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证实,SBK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490,P=0.000)、与角膜横径呈负相关(r=-0.520,P=0.001)。在90刀头组中,患者右眼和左眼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28.03±12.03)μm和(123.40±12.3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430,P=0.000),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0,P=0.002)。110刀头组患者右眼和左眼的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0.53±15.14)μm和(135.23±18.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710,P=0.000)。结论 MORIA角膜刀切削的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有关,SBK刀头切削的角膜瓣厚度变异最小而110刀头者最大,LASIK术中用SBK刀头和90刀头能制作超薄或较薄的角膜瓣。术中应测量角膜床厚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术后产生继发性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8.
背景角膜瓣的制作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随着微型角膜刀刀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制作角膜瓣的精确性、均一性以及重现性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目的比较Moria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 0号刀片(110—0)及常规刀片(110)制作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近视患者102例204眼行LASIK,其中MoriaM2微型角膜刀110刀头应用Med—Logics0号刀片组(110—0组)及常规刀片组(110组)制作角膜瓣的患者各51例102眼。术后1周,应用RTVue傅里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别测量2组患者每个角膜上0°、45°、90°和135° 4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28个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110—0组和110组间裸眼视力和残余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力:Z=-0.375,P=0.708;球镜度:u=0.056,P=0.956)。110—0组全角膜厚度为(133.28±15.41)μm,明显低于110组的(142.81±10.0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27,P〈0.01),并且110—0组与Moria公司提供的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30μm更接近。2组制作的角膜瓣均为中间薄、周边厚,形状近似一凹透镜,并且2组右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鼻侧均明显厚于颞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0组与110组角膜瓣厚度值与预计厚度130μm的差值分别为(17.46±2.28)μm和(16.82±6.1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17,P=0.608)。结论与110组比较,110—0组角膜瓣的厚度更薄,全角膜瓣厚度平均值与Moria公司提供的角膜瓣预期厚度值130μm更接近,其角膜瓣的均一性和预测性相对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应用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分别观察我院9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00例1000眼及130刀头组制作角膜瓣510例1010眼,比较两种刀头制作角膜瓣术中角膜瓣形态、角膜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及相关并发症。结果:9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90~120(平均105.5±15.5)μm,130刀头组角膜瓣厚度为130~160(平均145±15)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种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其角膜瓣直径、角膜瓣蒂长、弧度、角膜瓣形态及其他角膜瓣制作相关的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oria-M2角膜板层刀90刀头制作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切削面洁净平整,操作及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旋转式微角膜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准分子激光器联合Hansatome旋转式微角膜刀对266例(514眼)近视进行治疗,按屈光度不同(-8.0D以下,-8.0D~-15.0D,-15.0D以上)分为3组。该刀前进轨道呈旋转形,切开角膜瓣后蒂部位于上方。术后6个月观察功能、屈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3组达到0.5以上眼数分别为303、144、28,达到1.0以上分别为278、124、10。术后4-6月屈光度趋于稳定。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脱落、角膜瓣形成不全、游离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眩光等。该技术的学习曲线需时半年。结论:旋转式微角膜刀在LASIK中应用对不同屈江度近视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较高。角膜瓣蒂部位于上方比位于鼻侧的并发症可能较少。眼科学报2001;17:72-75。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角膜厚度对术中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双眼LASIK手术的患者150例(300眼),按手术前角膜厚度分为四组:Ⅰ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483.00±35.60)μm;Ⅱ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16.00±36.33)μm;Ⅲ组36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46.00±36.23)μm;Ⅳ组39例,术前角膜厚度为(579.00±37.30)μm。应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预期制作角膜瓣厚度160μm,每位患者用同一角膜刀制作双眼角膜瓣,手术顺序为先右眼后左眼。由MICKOPACH200P+(SonomedInc.)超声测厚仪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为术前角膜厚度减去术中激光切削前角膜瓣下基质厚度。对角膜瓣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角膜瓣厚度波动范围为79186μm,平均为(138.05±21.37)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710,P〈0.01)。②角膜瓣厚度与法 国Mo-riaM2显微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标识值(160μm)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16.60,P〈0.01),角膜瓣厚度比标识值薄。结论①角膜厚度影响角膜瓣厚度变化,两者呈正相关,手术前角膜越厚,角膜瓣越厚。②本研究所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比预期值薄,角膜瓣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3.
LASIK角膜瓣远期异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LASIK远期瓣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案。方法 自1997年3月~2000年2月外院LASIK后转来我院的瓣相相关异常病例11例14眼,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7.7岁,平均前屈光度为-10.78DS,发生时间为LASIK后3.5~14.0个月(平均7.6个月)。结果 4例为外伤后发生,表现为瓣明显水肿皱纹(2眼),瓣缘卷起偏位(1眼),取角膜异物后瓣缘线样混浊(1眼);5例6眼为视网膜复位术中发生,表现为角膜水肿显著并浮起,其中1眼为眼内激光时应用三面镜后瓣水肿;1例2眼为三面镜检查后近瓣缘局限水肿带;1例2眼为补矫术中发生角膜瓣水肿。所有病例瓣相关异常均予以对症处理,偏位角膜瓣予以重新复位。视网膜复位术病例术中影响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的观察。结论 外伤和视网膜复位术中去上皮是引起的LASIK远期瓣相关异常的主要原因,冷静给予良好的复位、恰当的激素应用是保持角膜瓣原位透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角膜瓣厚度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制作不同厚度的角膜瓣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角膜瓣厚度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接受LASIK术的患者140例(258眼)按照使用的Moria M2旋转式显微角膜刀刀头型号不同分为90组(使用90型刀头者)70眼、110组(使用110型刀头者)99眼和130组(使用130型刀头者)89眼,测量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位于1.5c·d-1、3.0c·d-1、6.0c·d-1、12.0c·d-1、18.0c·d-1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者经标准化后在90组、110组和130组分别为92.64%、93.02%和9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柱镜度分别为(-0.41±0.26)D、(-0·40±0·25)D和(-0.42±0.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镜度分别为(-0.89±0.68)D、(-0.69±0.85)D和(-0.39±0·67)D,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别为(-1.09±0·69)D、(-0.89±0.84)D和(-0.60±0.68)D,去除混杂因素影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视性球镜度、SE随术前近视性球镜度、SE和切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残留基质床厚度增大而减小。术后3个月5个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瓣厚度不直接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球镜度、柱镜度、SE和对比敏感度。但制作薄角膜瓣保留更多基质床厚度,可间接降低术后近视性球镜度和SE,并减少术后角膜扩张和圆锥角膜等的发生,为激光切削留下更多空间。经验丰富的医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有选择性地制作薄角膜瓣。 相似文献
15.
L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SP_3 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64 1例(12 10眼)近视在施行LASIK手术前及术后1月、3月的中央角膜厚度;根据术前的屈光度分为4组,对各组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6 0 0D以上近视者的屈光度每增加1. 0 0D ,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减少1 .3 1μm ;手术后1月及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切削角膜厚度的差异非常显著(P <0 . 0 1) ,其差值与剩余屈光度±0 5 0D以内及±1 .0 0D以内的百分率呈负相关(r =-0 . 1及r =-0 . 3 ,P <0 . 0 1)。结论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而变薄。LASIK术后1月及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实际与预计角膜厚度的差值与术后剩余屈光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MoriaM2130型(以下简称M2)一次性微型角膜刀头(自带刀片)与微型角膜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9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患者(113眼),随机使用两种刀来制作角膜瓣,记录角膜瓣直径、蒂长,术后应用共焦显微镜测量瓣厚,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使用M2一次性刀头与M2刀片时,制作的角膜瓣平均厚度分别为(139.35±19.07)μm、(126.92±11.50)μm(t=4.096,P<0.01)。同一患者双眼使用同一把刀,两眼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M2型一次性刀头与刀片均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次性刀头使用更方便,角膜瓣下干净,但角膜瓣厚度的平均值较高,标准误差较大。M2型刀片的角膜瓣制作效果相对稳定,但角膜瓣下残留相对多的金属颗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LASIK)术后眼外伤角膜瓣移位的治疗。方法:对11例因外伤导致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术毕戴绷带片。结果:9例1wk后视力提高0.6~1.0,1例前房积血伴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性瞳孔散大及视网膜震荡,8mo后小孔视力达0.8,1例伴石灰灼伤,1mo后视力达0.6。无1例出现上皮内生、角膜融解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mo。结论:及时有效地处理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