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感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分析CRP与ACS的关系。方法:6 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ACS二组,分别测定CRP的血清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CS患者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 <0 .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ACS发生的重要因素。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对转变病程和减少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找不稳定粥样斑块血清标志物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组通过观察ACS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 CRP的变化。从临床的角度进行探讨CRP在AC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4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对照组20例,测定血清CRP浓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结果 CRP浓度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血清CRP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CRP水平能反映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反应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2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成人 (NCHD)血清的C 反应蛋白 (CRP)。冠心病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3例。比较SAP组与NCHD组之间 ,UAP组、AMI组与NCHD组之间CRP的差异。结果UAP组、AMI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NCHD组 (分别为 :P <0 0 0 5、P <0 0 0 0 1) ,但SAP组与NCHD组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均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提示急性炎症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3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3例,不稳定心绞痛12例,稳定型心绞痛11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健康对照组21例检测Hs-CRP,观察患者双侧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I),斑块行成情况,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有助于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用于预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ACS最主要的原因之一。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炎症标志物,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RP水平与ACS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潘永瑜  刘芳  刘蓓菁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3):1209-121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检出情况.方法 选取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为Ⅰ组,近2年内无明显心绞痛发作者31例为Ⅱ组,分别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的血清hs-CRP水平和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Ⅰ组有易损斑块者27例(84.38%),Ⅱ组有易损斑块者9例(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血清hs-CRP水平为(5.38±2.96)mg/L,Ⅱ组血清hs-CRP水平为(3.55±2.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高,易损斑块检出率也较高,炎症反应可能在易损斑块的发生、演变、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心绞痛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 (ELISA)和透射光免疫比浊法测定 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 (UA组 ) ,3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以及 2 7例对照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同时对UA、S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积分法评定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SA组、UA组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呈递增趋势 (P <0 0 1)。②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严重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③UA、SA组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M CSF、TNF α、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而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炎症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大量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有关,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是炎症的一种非特异但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根据美国和欧洲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可作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预报因子。笔者试图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s—CRP探讨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患者中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05名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和hs—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呈低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结论 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b—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79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b—ox—LDL浓度。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Ab—ox—LDL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b—ox—LDL和hs—CRP在对照组无相关性(r=0.302,P〉0.05),在冠心病组呈高度正相关(r=0.706,P〈0.01);在冠心病组,Ab—ox—LDL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b—ox—LDL及hs—CRP水平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二者在冠状动脉硬化进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群英  马孝涛 《华夏医学》2006,19(2):222-223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患者血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从稳定型心绞痛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其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对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浓度,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TNF-αI、L-6和CRP浓度比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TNF-αI、L-6和CRP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症标志物TNF-αI、L-6和CRP间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监测其浓度变化对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玮  吴继雄  王本芳  蔡鑫 《安徽医学》2013,34(4):416-41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2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A组),25例不稳定型冠心病组(B组),25例心肌梗塞组(C组)及20例正常对比组(D组),每组均测量并比较血清中GDF-15、CRP水平,并且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与GDF-15、CRP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血清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P<0.05),B组血清GDF-15、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D组(P<0.05),C组血清GDF-15、CRP水平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血清GDF-15、CRP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GDF-15和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斑块越不稳定,病变越重、GDF-15和CRP水平越高,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发展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洁  郜攀  张倩  刘凌琳  熊玮 《广西医学》2022,(8):801-804
目的 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Toll样受体4(TLR4)水平,以及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8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招募身体健康且经双源CT检查确认无冠状动脉斑块的48名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评估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分析血清sCD14和TLR4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和UAP组血清sCD14、TLR4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162例心绞痛患者中,斑块类型为软斑块57例、纤维斑块69例、钙化斑块36例。纤维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均低于软斑块组(均P<0.05);血清sCD14、TLR4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均升高,且两者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不稳定软斑块者的血清sCD14和TLR4水平均高于稳定硬斑块者...  相似文献   

15.
曾凡源  杨平珍 《河北医学》2005,11(5):428-430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光比浊法检测了58例冠心病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CRP的水平。结果: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6.14±1.82)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25±3.82)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73±3.63)mg/L和非冠心病组(2.53±1.26)mg/L(P均<0.01)。且ACS出现心脏事件CRP浓度显著高于同组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CRP水平与ACS临床过程的严重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冠心病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检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对照组中CRP血浆浓度的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血浆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CRP血浆浓度升高.其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评估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间的相关性.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0例).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的一般检测指标,以及hs-CRP、PCT与冠状动脉斑块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急性冠脉...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范围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类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这种分类的病理学基础是冠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性斑块一般引起稳定型心绞痛,而ACS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发生破裂,继而血栓形成,产生急性心肌缺血症状.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在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及单核细胞计数的水平,旨在研究炎症与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C 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学改变及其与ACS产生机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后诊断为冠心病的 9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CS组 5 3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例 ) ;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ACS)患者组 4 3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4例 ,稳定性心绞痛 2 9例 )。以 32例有胸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CRP和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浓度 ,并与 32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NACS组 (P<0 .0 5 )和对照组患者 (P<0 .0 1) ,NACS组的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CRP水平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呈正相关性 ,而与血脂水平无关。结论 ACS发生时有炎症表现 ,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CRP水平的升高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而且也间接反映了血管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易损斑块识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段时间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患者31例为Ⅰ组,近2年内无明显心绞痛发作者30例为Ⅱ组,分别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血清hs-CRP水平和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Ⅰ组有易损斑块26例(83.87%),Ⅱ组有易损斑块8例(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血清hs-CRP水平为(5.41±2.86)mg/L,Ⅱ组血清hs-CRP水平为(3.46±2.7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心绞痛发作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较高,易损斑块检出率也较高,炎症反应可能在易损斑块的形成过程中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