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alifoux等(1971)曾介绍一种以微丝蚴的酸性磷酸酶活力的特异分布为依据的区别犬恶丝虫和盖头丝虫微丝蚴的组织化学方法。本文作者对酸性磷酸酶活力的特异分布能否准确地和始终一致地区分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微丝蚴进行了研究。从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猴和长爪沙鼠以及实验感染彭亨丝虫的猫和犬取得末梢血液分别制成薄涂片。血液不用抗凝剂。待涂片晾干后,用4℃的纯丙酮固定,贮存在4℃的  相似文献   

2.
马来丝虫有夜间周期型和夜间半周期型两种类型,而这两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不同,亚周期型又有动物保虫宿主,因此区分这两型马来丝虫,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曾有人发现在厚血片中许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有脱鞘的倾向,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则无此现象。本文作者对两型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微丝蚴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出现脱鞘的情况作了观察。取两型马来丝虫携带者及阳性猫的60立  相似文献   

3.
我省马来丝虫病流行于皖南和大别山周围地区。1987年5月我们在皖南青阳县进行了马来丝虫微丝蚴周期性观察。又收集安徽医学院1958年在皖西舒城县观察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周期性观察资料(未计算周期性指数与高峰时间)和芜湖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1958年在皖南旌德观察的马来丝虫周期性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一并报道可以代表全省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86、1987年又对青阳和霍山两县68张马来丝虫微丝蚴吉氏染色血片进行了脱鞘情况观察。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2~6个月龄的家猫作实验。从吸取含有犬恶丝虫微丝蚴的犬血的四斑按蚊获得感染性幼虫;将幼虫定量注入猫的鼠蹊部皮下。另用四斑按蚊、埃及伊蚊及东乡伊蚊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从猫到犬的传播试验。在接种后4、5个月开始,每两周取猫的静脉血,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后检查微丝蚴,并制成吉氏染色涂片作微丝蚴计数。接种后每2个月用0.05毫升犬恶丝虫抗原在猫的腹部作皮内试验,同时以0.05毫升磷酸盐缓冲盐水为对照。注射抗原后15分钟观察反应。对  相似文献   

5.
已有报道,印度很多马来丝虫病老流行区的丝虫病流行率呈下降趋势。作者于1979年/1980年对5个老马来丝虫病流行区进行了调查,并将人群微丝蚴阳性率的调查结果与本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调查结果作了比较。五个地区原来两种丝虫微丝蚴阳性率为:1,丹达(中央邦)——马来丝虫13.3%;班氏丝虫0%。2,拉坦普(中央邦)——马来丝虫16.2%;班氏丝虫0%。3,帕特纳加尔(奥里萨邦)——马来丝虫17.8%;班氏丝虫0%。4,埃尔尼(泰米尔纳德邦)——马来丝虫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以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作Dot-ELISA检测丝虫病人抗丝虫抗体的初步结果。62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6.8%,49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5.7%,50例和39例非流行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4.0%和5.1%,与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者的血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实验结果显示,Dot—ELISA检测微丝蚴血症者抗丝虫抗体具有敏感性高,且方法简便,可望用于丝虫病监测。  相似文献   

7.
Devaney等(1979)报道将马来丝虫人工脱鞘的微丝蚴加入含马来伊蚊细胞的MM/MK培养基内,在第6d时30%微丝蚴发育至腊肠期。本文报告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含有各种添加成分的3种商品培养基内也能发育到腊肠期。 一、微丝蚴脱鞘 周期性马来丝虫系1976年引  相似文献   

8.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可溶性粗抗原作ELISA,观察了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血清中特异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沙鼠腹腔液中的微丝蚴阳性检出率为36.7%;抗成虫和微丝蚴抗体最早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3周可测得;两种抗体在第1次出现后,均持续上升,抗成虫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的第16周稍有下降,而抗微丝蚴抗体却持续在高水平上;显性感染沙鼠的抗微丝蚴抗体在腹腔出现微丝蚴后,明显高于隐性感染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马来微丝蚴贵州虫株传代现象。方法 分别用周期型马来丝虫贵州虫株f31和f25微丝蚴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在温度、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观察幼丝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贵州虫株f31在感染中华按蚊后24h解剖,仅在按蚊腹部和胃内可见脱鞘和未脱鞘的微丝蚴,第2~9d未发现各期幼丝虫,经6批次实验,结果相同。贵州虫株f25感染中华按蚊后24h解剖,蚊胃内未发现微丝蚴,在胸部可见早期腊肠期(L1)幼丝虫,第2~9d解剖可见各期发育中的幼丝虫。结论 贵州虫株f31马来微丝蚴经6批次传代失败,可能与同一地方单一虫株的多次传代发生遗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并存于马来西亚西部、加里曼丹和印度尼西亚。这两种丝虫的微丝蚴和其他奋发育期在形态上相似,因而虫种鉴定主要是根据雄虫交合刺的结构。1975年Redington等曾发现有可能利用微丝蚴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布类型进行虫种鉴别。Suswillow等曾发现彭亨丝虫雄虫与马来丝虫杂交后不育,但其它杂交能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采用改进的微量注射技术和较为精细的计数方法,以2—10条微丝蚴/蚊,定量注射感染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找出了这两种蚊虫的微丝蚴感染量与感染期幼丝虫阳性率、幼丝虫平均发育成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了在注射感染条件下两种蚊虫对马来丝虫易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于1985年在国内开始应用计数蚊胃摄入微丝蚴数与供血者同量末梢血微丝蚴数相比较的方法,观察淡色库蚊吸血时的微丝蚴摄入量及幼丝虫发育成熟率。以3组共16例不同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供血源,即超低密度(60μl末梢血查不出微丝蚴,1ml静脉血微丝蚴10条以下)7例、低密度(60μl末梢血微丝蚴5条左右)5例,和中等密度(60μl末梢血微丝蚴数10条)4例,淡色库蚊吸血时摄入微丝蚴数与末梢血微丝蚴数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t分别为0.667、0.791和0.014.p均大于0.05);3组淡色库蚊幼丝虫发育成熟率依次为11.5%、37.1%和45%。以上结果提示,淡色库蚊吸血时摄入微丝蚴未见浓集现象,而幼丝虫发育成熟率则随供血者微丝蚴密度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两个马来丝虫cDNA克隆Bm9和Bm21可被感染班氏丝虫的微丝蚴血症者和无微丝蚴血症者的血清所识别。克隆Bm9较大,由4049bp核苷酸组成,含一单链3948bp的开放阅读框。推定其编码1313个寄生虫蛋  相似文献   

14.
对马来丝虫扫描电镜观察已有报道~[1-4],Franz等(1980)曾对班氏丝虫幼虫及微丝蚴作了扫描电镜观察~[5],但迄今未见有关班氏丝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的报道。1984年,我们对贵州地区马来丝虫及海南地区班氏丝虫成虫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5.
在马来西亚群岛的野生及家养动物中都发现过彭享丝虫,而人体自然感染一直未见报道,很有可能是过去多将彭享丝虫的微丝蚴误定为马来丝虫。由于2种微丝蚴的形态难区分,作者按Redington所建立的方法对血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根据微丝蚴的酸性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和消长情况。其周期性指数及密度高峰时间,在9例人体为105.4%及2.2时,呈夜间周期性;在5只沙鼠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斯里兰卡对班氏丝虫微丝蚴带虫者进行海群生白天诱出微丝蚴作用的观察。于该病流行区内,在晚上8~12时,每人取血20立方毫米,制作厚血涂片检查发现微丝蚴带虫者167例,于4周后,上午10时,同  相似文献   

18.
用马来丝虫、犬恶丝虫成虫的可溶性粗制抗原作ELISA微量法测定,分别试验了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者血清47份及非流行区健康人血清49份,用肉眼观察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反应液吸收值判断结果。马来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测定海群生治疗后循环微丝蚴数量减少对血清微丝蚴抗体滴度的影响。实验是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省进行的。当地为夜间周期型班氏丝虫病的高度流行区。8例无慢性淋巴管阻塞的微丝蚴血症者志愿参加实验,其中5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为12~77岁。每一患者口服海群生10mg/kg/天,共3周。治前与治后1、2、3、6周晚9时采集血标本,计数经核孔过滤的1ml抗凝血中的微丝蚴数。并收集血清以测定微丝蚴凝集抗体:从感染沙鼠的腹腔取得马来丝虫微丝蚴,经Eagle氏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稀释至每ml含1,000条微丝蚴,加至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超薄切片法分析两种微丝蚴鞘膜的细胞化学特征。微丝蚴超微结构分析样品经成二醛、锇酸常规固定后脱水、包埋、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鞘膜结构。其余样品用0.1%戊二醛和2%多聚甲醛固定,甲醇脱水,Lowicryl K4 M—20℃包埋,超薄切片后分三组:1)金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