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是细胞活化、分化、增殖的主要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可试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疾病,其中干扰素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与维甲酸或PUVA联合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已获成功,对与AIDS相关的Kaposi肉瘤的治愈率为20%~50%,此外对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异位性皮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等疾病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L-2可以单一或与淋巴激活杀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治疗黑素瘤。肿瘤坏死因子对某些银屑病有疗效。早期应用生长因子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克隆刺激因子与化疗同时应用能消除化疗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随着DNA重组技术的迅速发展,重组细胞因子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血液病、肿瘤、病毒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一些皮肤病。细胞因子疗法可导致多种器官的毒性反应,尤其是皮肤。现就细胞因子治疗的皮肤的反应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某些皮肤肿瘤的不同角蛋白和丝聚合蛋白及桥粒斑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抗表皮(AE)系列单抗、连续冰冻切片法及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几种皮肤肿瘤进行了研究。结果:①Bowen病、蕈样肉芽肿(MF)、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的病损处表皮基底层角朊细胞与AE1反应减弱或消失,棘层、颗粒层角朊细胞可与AE1反应。SCC、Paget病、Bowen病的瘤细胞可与AE1反应。①疣状痣、脂溢  相似文献   

4.
随着DNA重组技术的迅速发展,重组细胞因子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血液病、肿瘤、病毒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一些皮肤病。细胞因子疗法可导致多种器官的毒性反应,尤其是皮肤。现就细胞因子治疗的皮肤反应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白介素-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其结构类似于白介素-1家族,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对辅助性T细胞1型和2型免疫反应均有调节作用。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白介素-18,作为白介素-18的主要来源之一。皮肤中白介素-18的升高或降低与多种皮肤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皮肤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皮肤郎格罕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及角朊细胞等。其中角朊细胞能产生IL-1、IL-6、IL-7、IL-8、IL-10、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皮肤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以及表皮血管系统的粘附分子,不仅与皮肤的炎症的反应有关,而且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还起着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老年人的日光暴露部位,尤其是头颈部(41%~50%),其次是四肢(32%~38%).Merkel细胞癌可与鳞状细胞癌、鲍温病、基底细胞癌等皮肤肿瘤合并发生.我们报道一例发生在非光暴露部位的Merkel细胞癌合并原位鳞状细胞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AD)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巴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CDw29+/CD45RA-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ICAM-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对淋巴细胞在皮肤内的运行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与皮肤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丢失或突变失活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皮肤恶性黑素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等皮肤肿瘤中p53基因的点突变,位点转换以及免疫表达,揭示皮肤肿瘤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必将在皮肤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皮肤鳞癌细胞中Ag-NORs计数与DNA含量的关系余春艳,关鹏举,苏勤,谢德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38)本文对1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病人进行Feulgen细胞光度测定法和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23/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基底细胞癌(BC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35例BCC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IL-17、IL-22及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IL-17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IL-17在基底细胞癌组织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胞质中均有表达。IL-23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IL-23主要在基底细胞癌组织细胞胞质表达,部分位于肿瘤间质细胞胞质中。IL-22在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癌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IL-23/Th17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IL-23可能通过诱导Th17细胞的发育和增殖,促进IL-17分泌并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皮肤病相关非黑素皮肤癌(non 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是一类继发于遗传性皮肤病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一般具有家族史,且呈早发、多发和易复发的特点。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存在创伤大、易复发、耐受性差等缺点。光动力治疗可以靶向杀伤肿瘤和病理性增生组织,基于其破坏小、可靶向、可重复的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NMSC的治疗。本文就光动力在遗传性皮肤病相关NMSC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非侵入性靶向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皮肤浅表肿瘤,如:日光性角化、基底细胞癌、鲍温病等。随着人们对ALA-PDT认识的深入,近年来该方法在皮肤科被用于治疗越来越多的非肿瘤性疾病,如:痤疮、光老化、银屑病、皮肤利什曼病、皮肤疣等。本文对ALA-PDT在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角化棘皮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王万惠,乐德凤江苏省海安皮肤病医院病理科(邮政编码226600)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ma,KA)为一种可以自愈的皮肤表皮肿瘤,因其生长较快,上皮往往增生活跃,以致临床和病理上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相似文献   

15.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从遗传学的角度上看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以往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于涉及的基因并不了解。随着转基因以及基因打靶技术的不断完善,研究者已经能够精确研究肿瘤发病中相关基因的具体作用,这对于明确肿瘤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均提供有利的平台。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例,对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皮肤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  相似文献   

16.
王诗琪  刘洁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2):1037-1040
【摘要】 传统的机器学习受限于无法直接处理原始数据,而是依赖于专家设计特征提取器,但深度学习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禁锢,可以自动地从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中发现用于检测或分类的代表性信息,成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分类的关键技术。在恶性黑素瘤与色素痣的二分类及黑素细胞来源肿瘤以外的其他皮肤疾病如鳞状细胞肿瘤、基底细胞癌、甲病等的分类方面,深度学习取得与皮肤科医师相当甚至超过皮肤科医师的分类水平。本文介绍深度学习在皮肤影像分类应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评价方法,综述深度学习在皮肤影像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简称鳞癌,是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在皮肤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是将酶细胞化学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起来,在超微结构上显示酶的分布及酶活性强弱。碱性磷酸酶(AKPase)是细胞膜标志酶之一,分布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膜上,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多种磷酸酯,参与细胞分泌、磷酸根转移及葡萄糖代谢过程[1]。AKPase作为肝、骨、生殖细胞肿瘤标志酶已有很多报告。但皮肤鳞癌中AKPase活性及分布笔者未见国内外报告。我们采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正常…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新成员.其在皮肤恶性肿瘤、癌前期皮肤病、某些良性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性皮肤病中高表达.Survivin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分裂、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等多重功能参与皮肤疾病的发生.抑癌基因p53通过对抗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检测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可以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指标,并且针对Survivin基因及Survivin联合p53基因的靶向治疗将为皮肤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4+/CDw29^+/CD45RA^-1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  相似文献   

20.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癌间质中巨噬细胞反应,在原位客观地观察癌细胞增殖活性,间质巨噬细胞反应与癌分化、分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本组病例p53蛋白检出率为56%,各级癌中p53蛋白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53蛋白阳性这细胞数与癌分级呈正相关。癌中PCNA阳性率为100%,阳性细胞数与癌分级也呈正相关。癌中p53蛋白表达与P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