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简称术后放疗)的现状,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对全国所有开展放疗的单位分别于2003年1~3月邮寄调查表,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证和放疗技术等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放疗适应证中包含T1~T2期病变及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1~亿期淋巴结转移1~3个、T3期或淋巴结转移≥4个的单位比例分别为11.9%、63.8%、87.6%和97.1%,其中仅以T3期或淋巴结转移≥4个为术后放疗主要适应证的单位只占7.1%。在放疗靶区中,常规照射锁骨上下区的单位最多,占96.2%,其余依次为内乳区85.2%、胸壁79.0%和腋窝74.8%。胸壁照射以^60Co或高能X线切线野照射最多见(45.2%),单纯电子线照射占28.3%,^60Co或高能X线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25.3%;34.3%的单位在照射中胸壁加垫填充物;胸壁的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30~60Gy)。腋窝照射以^60Co或高能X线为主(86.6%),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12.7%;有65.6%的单位采用腋后野补量照射技术;腋窝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40~64Gy)。锁骨上下区也以^60Co或高能X线照射为主(61.4%),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33.7%;锁骨上下区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40~60Gy)。内乳区单纯^60Co或高能X线照射占49.7%,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33.0%,单纯电子线照射占15.6%;内乳区中位照射剂量也是50Gy(40—60Gy)。结论目前我国对肿瘤≥5cm或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进行术后放疗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T1~T2期淋巴结转移1~3个的患者是否需要术后放疗的看法尚存分歧,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及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96例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早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放射治疗者210例,未行放疗者286例。术后随访满5年,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影响复发率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92.3%(458/496),5年局部复发率7.3%(36/496),远处转移率12.1%(60/496)。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9.4%(χ2=4.780,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复发与是否行肿瘤局切术[Exp(B)=3.420,P=0.004]、月经状况[Exp(B)=0.336,P=0.032]、肿块位置[Exp(B)=4.744,P=0.000]、淋巴结清扫个数[Exp(B)=5.507,P=0.000]相关。结论术后放疗可降低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肿瘤局切术后、绝经前、肿块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淋巴结清扫数〈10个等为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对这部分患者应积极考虑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国家和组织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指南的差异。方法:选择2001年-2014年不同国家和组织发布的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南进行分析。结果:各个指南基本同意对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患者属于建议放疗的指征,T3N0期以及切缘近或切缘阳性的术后放疗存在争议。胸壁和锁骨上下区是最常见的照射靶区,对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患者锁骨上区照射存在争议,内乳区淋巴结照射亦存在争议。结论:目前关于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及靶区仍存在较多争议,对于国人的放疗指征及靶区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以规范乳腺癌的辅助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T1-T2期伴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清除相对彻底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1日-2012年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5例T1-T2期伴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93)和对照组(n=92)。对照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放疗。观察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83%、96.74%、89.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 6,P=0.181 2,P=0.128 1);研究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57%、92.39%、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1 8,P=0.039 0,P=0.039 0);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可能与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PR、放疗与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ER、月经状态无关,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P=0.046)、放疗与否(P=0.012)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后放疗可提高T1-T2期伴有1~3个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放疗与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37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治疗结果,探讨放疗的作用.方法 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放疗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对未放疗患者复发率有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9~91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率为91.0%,总生存率为85.4%.放疗显著提高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100%和89.5%;x2=5.17,P=0.023),对总生存率无影响.对319例未行放疗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腋窝淋巴结阳性数、C-erbB-2和PR状态是预测无复发生存率的有意义因素.结论 T1~T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数1~3个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T分期、腋窝淋巴结阳性数、C-erbB-2和PR状态是预测元复发生存率的有意义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两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调查的比较,评价 6年间改善情况。方法 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拥有放疗单位的医院邮寄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信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和治疗技术细节等。调查结果与 2004年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 952家医院中396家(41.6%)开展了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比首次的29.4%(210/715)有所增加。与首次调查相比,手术至放疗中位间隔时间增加6周(12周∶6周),术后最常用放化疗顺序由原来的化放化疗(71.7%)转变为序贯化放疗(73.5%)。仅以T3或Ⅲ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作为术后放疗适应证医院占29.5%,而 2004年度时仅为7.1%。术后对T1~2N0期、T1~2N0期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1~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 1~3个者放疗的医院比例由 2004年度的11.9%、63.8%、87.6%下降至1.5%、19.7%、62.1%(P均=0.000)。最常见照射靶区仍然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均为97.0%,2004年度时分别为97.1%和96.2%),内乳区和腋窝分别减少至39.1%和50.0%(2004年度时分别为85.2%、74.8%)。胸壁照射时以手术瘢痕作为参考加量占75.0%(2004年度时为9.0%)。结论 近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进步较大,对适应证和放疗技术的选择更符合规范,但仍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及放疗靶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6 月~1998年12月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的T2 期乳腺癌患者103 例,其中44例未接受放疗,59例接受内乳区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前腋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定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用Log-rank 检验。结果: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8% 、72.9%(χ2=2.805,P=0.094),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3% 、10.2%(χ2=5.112,P=0.03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2% 、22.0%(χ2=5.263,P=0.031),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 、64.4%(χ2=4.063,P=0.044)。 两组患者胸壁复发率为7.8%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内乳区放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论:T2 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患者术后放疗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少见,建议不给予内乳区放疗。建议T2 期腋窝淋巴结1~3 枚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87例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放疗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1991~1994年我院收治的乳癌术后放疗病人,照射部位为患侧锁骨上下区,内乳淋巴链区、腋窝区、胸壁,照射靶区剂量45至55GY,4~6周,并进行5年随访。结果 Ⅱ_b期5年生存率65.6%,Ⅲ期5年生存率48.9%,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3个5年生存率77.8%,4~9个5年生存率43.3%,大于或等于10个5年生存率27.3%。结论 ⅡⅢ期乳癌局部放疗确能降低区域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 117例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 ,用 χ2 检验比较 3年局部复发率。结果 :全组 3年局部复发率 12 8% ,无内乳、腋窝复发患者。胸壁复发占局部复发的80 % (12 15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但乳腺肿块位于内象限、中央区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1~ 3个的 80例中 ,3年局部复发率为 8 75 % ,对于接受或未接受术后放疗患者分别为 10 3%、7 3%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对于乳腺肿块 <5cm或≥ 5cm患者分别为 3 17%、2 9 4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4 )。结论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乳腺肿块位于内象限、中央区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1~ 3个可不作为术后常规术后放疗指征 ,但此种情况下若乳腺肿块≥ 5cm ,或腋窝淋巴结转移≥ 4个 ,尤其当腋窝淋巴结转移 >10个时 ,应该进行包括胸壁照射在内的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三维适形预防性照射的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食管癌术后三维适形预防性放疗的生存率、治疗失败部位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56例患者术后放疗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5%、57.1%和46.0%,中位生存期为49.0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与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横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是食管癌术后放疗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横径、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是食管癌术后放疗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预防性照射对淋巴结阳性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全面评估广东省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BCS)后放射治疗的现状。 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6月,针对BCS后放疗的概况、靶区和放疗技术、综合治疗时序等问题,在广东省放疗单位中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27家单位开展乳腺癌BCS后放疗,其患者占乳腺癌年收治总例数的中位百分数是7.3%(3.9%~22.5%)。所有单位均常规选择照射全乳+瘤床。全乳光子线切线野照射中分别有88.9%和25.9%的单位加楔形板和皮肤填充物;瘤床照射以电子线为主(85.2%),仅18.5%的单位选择手术金属夹标志外扩1~1.5cm作为瘤床照射范围,全乳照射与瘤床推量照射中位剂量分别为50Gy(42.5~50Gy)和10Gy(10~20Gy)。术后放化疗时序以认可“化-放-化”夹心模式的单位为多,占70.3%,手术到术后放疗的间隔中位时间为8周(2~32周)。 结论 广东省仍需加大推广保留乳房治疗的力度,目前各放疗单位在靶区选择全乳+瘤床照射上比较一致,但对放疗技术和放化疗时序选择上仍存分歧,尚须进一步专业培训和更多前瞻性临床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中鼻咽增强螺旋CT或增强MRI所示肿瘤退缩情况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8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所有病例在放射治疗前及放疗至50Gy时行螺旋CT或MRI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按WHO标准.分别测量并记录肿瘤最大横截面积(S0为治疗前,S50为放疗至50Gy时)。按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消退率(Rs)进行分组:Rs=(S0-S50)/S0。按Rs≥0.9,0.9〉Rs≥0.7,Rs〈0.7分三组.分别定义为高度敏感组(HSG),中度敏感组(MSG)和低度敏感组(LSC)。[结果]全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疾病相关生存率(DSS)、总生存率(OS)分别为78.3%、80.8%、63.1%、71.6%和60.4%。HSG、MSG、LSG组的5年LCR分别为94.4%、85.6%、62.3%(P=0.004),5年DFS分别为82.1%、75.1%、43.3%(P=0.005)。3组5年DMFS、DSS、OS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346、0.394和0.59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年LCR与消退率分组、患者年龄及放疗前肿瘤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放射治疗中复查鼻咽增强螺旋CT或增强MRI所示肿瘤退缩情况对肿瘤局部控制率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但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与CT/MR图像融合在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n=40)单纯应用CT扫描定位,由4名放疗医师根据CT图像按ICRU50号报告要求确定GTV。A组(n=40)在同一固定体位下,使用同一扫描条件(FOV、层厚、层间距)分别作CT、MR扫描,同样由4名放疗医师应用CT/MR图像融合技术按ICRU50号报告要求确定GTV。比较两组不同GTV应用于临床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和野外复发率。[结果]CT/MR融合图像对GTV的显示明显优于单独CT图像。两组1、3、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3、5年野外复发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2.5%vs10%,5%vs15%),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T与MR图像融合有助于提高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肿瘤靶区的遗漏,并可能降低野外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和后遗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9例7~14岁的儿童鼻咽癌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加化疗。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的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两组病人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2.5%、53.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8)、年龄(P=0.035)、治疗前影像学检查方法(P=0.043)和近期疗效(P=0.000)是影响儿童鼻咽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P=0.028)是影响儿童鼻咽癌预后的因素。后遗症方面:目前生存的7例女性患者均出现月经减少或月经不规则;5例患者出现Ⅰ~Ⅱ度记忆力下降等。[结论]近期疗效是影响儿童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儿童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后遗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04例(208只耳)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4.1%(64/145只耳),放冶后6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达高峰,为50.1%(33/64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 改进放射治疗设野技术,使用有效药物,采取鼓膜置管和鼓膜切开等方法对防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用处,但其耳瘘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99Tc^m-HL91 SPECT价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9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研究放疗前、放疗后KPS评分、肿瘤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放射性计数比值(T/N)、^99Tc^m-HL91 SPECT和MRI显示肿瘤大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放疗前、放疗后,KPS评分、T/N、SPECT显示肿瘤大小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MRI显示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以^99Tc^m-HL91 SPECT、MRI测定肿瘤大小、T/N值等3种方法诊断的影像缓解率与临床症状缓解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6.7%、94.4%。[结论]^99Tc^m-HL91 SPECT是评价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军  魏宝清  何侠 《肿瘤学杂志》2008,14(6):480-48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adiation optic neuropathv.RON)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NPC放疗后临床诊断为RON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RON中,13例首程放疗后发生,3例在NPC局部复发再程放疗后发生,1例在三程放疗后发现。9例单眼失明,6例双眼失明,4例见视野缺损或偏盲。出现RON潜伏期5~93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结论]引发RON的原因为视神经受过量照射,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关键在于降低视神经受照剂量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广东食管癌高、低发区土壤与植被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库生  李克 《中国肿瘤》2007,16(9):683-685
[目的]比较广东省食管癌高、低发区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及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差异。[方法]在Excel中建立广东省分县的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库,在ArcGIS9.0中制作广东省县界多边形电子地图并与疾病数据库链接。通过县界电子地图与中国土壤、中国植被图的叠加分析,获取广东省分县(94个县)的土壤与植被类型数据。运用空间查询的方法提取食管癌死亡率最高与最低的10个地区进行土壤与植被类型比较。根据土壤与植被类型的分布计算分县的平均SOCD,并与食管癌死亡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省食管癌高、低发区的土壤与植被类型均存在着差异。男、女性别死亡率与100cm及20cm厚度SOCD均呈负相关,等级相关系数男性为:-0.516与-0.605(P值分别为0.004与0.001);女性为:-0.535与-0.598(P值分别为0.003与0.001)。[结论]食管癌死亡率与所处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粤东地区放疗物理技术及QA的基本情况,为促进基层单位放疗学科建设、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3—5月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现场调查方式,对粤东地区放疗单位的一般情况、设备配置、开展技术和治疗QA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截止2016年5月31日,共有放疗单位8家,开放病床数966张,日均放疗632人次,放疗从业人员222人。共有直线加速器12台,后装治疗机5台,γ刀1台,CT模拟机8台,放疗计划系统9套。5个单位开展包括IMRT/VMAT、IGRT、ART技术,精确放疗计划除1个单位外治疗前全部进行剂量验证。直线加速器、CT模拟机、后装治疗机等设备QA项目存在缺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培训以短期进修及老带新为主。结论 调查显示粤东地区放疗资源配置处于较低水平。地区内各单位放疗技术及QA存在明显差距,需加强放疗QA规范的建立和执行,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房莉  章诗伟  李晶 《中国肿瘤》2014,23(12):1019-102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率。[方法]外科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158例,查找病历和电话随访收集其资料,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KPS评分、术后放疗和化疗。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级别、KPS评分、术后放疗和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小、级别低、KPS评分高的患者术后预后较好,术后辅助放疗或者化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