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5年笔者在施秉县人民医院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关节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2例3踇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总结巨大痛风石的治疗体会。结果 2例3踇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术后跖趾关节外观和足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跖趾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能改善足的外观、保护足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1],痛风病史3~8年后,尿酸钠(MSU)晶体会在关节等部位沉积引起慢性异物肉芽肿反应[2],继而形成痛风石。长期痛风石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手术是治疗痛风石的重要手段[3],尤其对于慢性痛风石晚期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痛风石手术能够达到解除痛风石对关节、组织和神经的压迫及其可能造成的进一步损害或去除破溃后长期不能愈合的痛风石的目的[4]。全身多发较大痛风石患者相对少见,治疗较复杂,我科收治  相似文献   

3.
晚期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结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致骨关节破损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对11例已发生皮肤溃破而久治不愈的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结节行手术刮除及自体植骨治疗。结果术后伤口一期愈合者10例,另1例延期3周内愈合,自体植骨全部在半年内完全愈合(融合)。结论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及骨关节破损者,手术是可行的,疗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以及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和痛风石性关节炎,晚期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和畸形,并常可累及肾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晶体沉淀在关节软骨或骨膜而引起关节骨膜及周围的急性炎症。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治疗痛风石合并皮肤慢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例痛风石合并慢性溃疡患者,经过伤口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刮除痛风石后,给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结果 4例患者经自体富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经过1次APG治疗,1例患者经过2次APG治疗)后,创面在8~22 d内均愈合,平均(13.7±6.8) d,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APG治疗痛风石合并皮肤慢性溃疡,伤口愈合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西药治疗骨关节痛风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2014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8例骨关节痛风石患者,采用手术清除病灶、病灶冲洗、引流,术前、术后中西药治疗等。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观察伤口愈合、血尿酸水平、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3例手术切口延期愈合,5例血尿酸水平逐渐降低,控制在正常范围;2例血尿酸水平反复,1例血尿酸水平未能够控制;3例6个月后痛风症状复发,2例2年后痛风石复发。结论:手术配合中西药治疗骨关节痛风石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痛风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由于嘌吟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晚期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和畸形。并常可累及肾脏,引致尿路结石,痛风肾病等,中医文献中虽有痛风病名,但现代多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将其归于痹证、石淋证、血证(尿血)、甚至关格等。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痛风性关节则多归属于痹证。然而,“痛风痹证”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却有别于一般的痹证,其临床治疗亦有自身特点,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周乐 《吉林医学》2014,(27):6202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发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是一个以具有自限性和剧烈疼痛为特点的无菌性炎性反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患者患病率明显增高,发病低龄化,且病情较重,血尿酸持续增高,尿酸盐在组织器官中不断沉积引致痛风石,可在身体多处部位形成。笔者通过综合治疗晚期多发痛风石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观察痛风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寻求提高切口愈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 年1 月-2015 年6 月明确诊断痛风石病例73 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清除痛风石,按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糖皮质激素组、秋水仙碱组和抗生素组。观察术后发热率、胃肠道反应率及术后2 周切口愈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组疼痛缓解率明显、胃肠道反应率低,糖皮质激素组切口愈合率95%。结论痛风石围手术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痛风发作,促进切口愈合,缓解发热等全身症状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因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以指、趾小关节见,日久可伴有痛风结石。车前子历来是利尿、排石的常用药物,可促进尿酸排泻,抑制和清除尿酸盐结晶,可以作为治疗痛风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对患有多发性巨大痛风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一例患有痛风病10余年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例患者在全麻下应用尖嘴咬骨钳对痛风石进行清除,术后其双手及双足用踝石膏托进行制动。将取出物送病理室进行检查,引流条在术后2日内拔除。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其双手的功能恢复尚好,可完成日常拿捏动作,并可以负重用足跟下地行走。结论:对患有多发性巨大痛风石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樊粤光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需要长期管理的炎症性疾病,樊粤光教授认为脾失健运及湿热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临证以本虚标实为多见,主张标本兼治,以健脾祛湿为基本治法,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辨证论治。对因痛风石沉积导致关节变形,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则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痛风石沉积第一跖趾关节且已致局部骨质破坏缺损,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患者,建议采取病灶清除、负压封闭引流、创面修复和植骨融合术等手术治疗;对痛风石沉积膝关节且已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患者,樊粤光教授主要采取关节镜手术来达到清除病灶,改善症状,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声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3,(8):861-862,961
目的探讨慢性痛风石不同的超声特性。方法使用高频率线阵探头(频率在10~18MHz)对75例有明确痛风石的慢性痛风患者的104个受累部位行超声检查。痛风石按照回声的相对反射特性、回声质地、界限、数目及有无声韵分类,分析病程与痛风石钙化的关系。结果在104个受累部位中,绝大多数痛风石表现为高回声(96/104,92.3%);其中不均质高回声40个(41.6%),高回声伴钙化42个(43.8%)。边缘不规则94个(90.4%)。多个成组痛风石70个(67.3%),单个痛风石20个(19.2%)。伴有声晕的痛风石65个(62.5%)。病程与痛风石钙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痛风石一般是高回声、不均质、界限不清楚、多个成组及伴低回声声晕。通过痛风石的超声表现为临床不典型痛风的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代谢中有关酶活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出过少,或二兼而有之,使血浆尿酸盐浓度超过饱和限度。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关节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关节,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最为直接有效地方法为外科手术。常规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清除痛风结晶,但是创伤大。关节镜在治疗急慢性痛风及并发骨性关节炎期均有较好疗效,且可以在关节镜下使用钬激光、钻孔、微骨折、软骨移植和打磨成形术来切除病变组织和修补软骨。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晚期痛风性关节炎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痛风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痛风石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96例。痛风石组再根据病程分为病程≥10年组和病程<10年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既往最高尿酸、白蛋白、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2.491,95%CI:1.261~4.918,P=0.009)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10年痛风石组和病程<10年痛风石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常见于病程长、高龄、男性患者,其有更高LDL–C,有更低的白蛋白、体重、BMI,既往最高尿酸也可以更低,高血压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规律的降尿酸治疗,控制血脂、血压能有效预防、延缓痛风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探讨痛风患者跟腱病变情况的分布及频率特征。方法:选取36例痛风患者作为痛风组,以及同性别、同年龄组的3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通过二维灰阶及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以下超声特征进行评估:痛风石、跟腱内强回声、跟腱内血流、跟腱及滑囊形态学。结果:痛风组大多数患者为中年男性(33/36,92%)。痛风组74%跟腱内存在痛风石(53/72),而对照组无(P <0.01)。与对照组相比,痛风组出现强回声点(P <0.01)和跟腱内能量多普勒信号(P <0.01)更频繁。跟腱结构损伤几乎为0。跟腱近段出现强回声点较中远段更普遍(P <0.01)。结论:痛风患者存在尿酸盐沉积、痛风石及血流信号的超声特征。除了尿酸盐沉积,其他跟腱内结构改变不常见。  相似文献   

18.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急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损害,现收集6例应用针吸细胞学方法诊断的病例,探讨该方法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痛风患者的炎症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痛风石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分和化学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对痛风石进行观察,发现其为不规则块状形态,内部呈针形、放射状;对痛风石进行能谱分析,发现其主要元素为C、N、O、Na等;应用X荧光分析对膝、肘、足部位痛风石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元素分别为Cl、S、Ca、P等;通过X射线衍射法检测发现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份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结论:痛风石主要由C、N、O、Na、Ca、Cl、S和P等元素构成,组成化合物主要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因其反复发作,晚期可致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超声对骨关节中MSU晶体及痛风石显示良好,具有经济、方便、实时动态监测痛风对治疗的反应的优点,并且可直接引导穿刺。本文将介绍超声在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中的诊断应用,以及超声造影在评估滑膜血流灌注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