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寇  倪早菊 《家庭护士》2006,(9S):15-15
世上本无鬼,人不可能见到鬼,又怎么会出现人与鬼性交之事呢?然而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确有此事。一位母亲在来信中就这样写道:“我女儿年纪刚过二十,还没有男朋友,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却发现,她有时整天躲在屋里,不知在和什么人说笑。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一年来,经常在睡梦中觉得有鬼来与她交合。我怕有人作怪,就搬过去和她一起睡,但从未发现有人进屋,可她却说鬼还是来过。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2.
棉花花开     
俩人交往很久了,关系一直不愠不火。朋友问:速食年代,还搞马拉松?他笑,憨憨的,只用暖暖的眼神看着她。一日,他说:母亲让我买些棉花来,我们一起去?她问:做什么用?他说:做新被子,我们结婚用。她撇撇嘴,说:现在谁还做棉花被子,商场里有现成的,更好的。他不再坚持,还是暖暖地看着她,陪她慢慢地走在大街上。她走着,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棉花开花什么样?是不是像棉花糖那么大?  相似文献   

3.
2002年秋天是灰色的。我从女友丛丛家走出来,踏着满地厚厚的梧桐树叶,脚像陷落于某个无底的深洞,我听见大片的树叶在脚下咔嚓咔嚓地断裂,路无边无尽向远方延展开去。我没想过与丛丛的爱情会遭遇她母亲如此强烈的反对。我们金童玉女,再般配不过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相爱,难道这不是一对男女应该的惟一理由吗?丛丛让我去讨好一下她的母亲,我拒绝了。我18岁离家,是个崇尚自我的人,我讨厌讨好任何人,正因为如此,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我的这种引以为荣的身份是丛丛的母亲憎恨我的最主要的理由。她觉得如果一个男人连一份稳定的职业都没有,是不会给她女儿幸福的。我与丛丛的母亲进行了一次谈判。我说“:如果你再这样逼我们,我就带她私奔,到时你就一辈子都见不到你女儿了。”她哭起来,大滴大滴的眼泪漫过已不再清澈的双眸,丛丛大吼大叫着把我赶了出来。为缓和矛盾,我们决定去深圳。然而,我在深圳的新家里还没呆上15个小时,丛丛妈妈的电话就来了,她说自己已经到了深圳火车站,让丛丛去接,并说如果发现丛丛与我在一起,她就吊死在我们家。丛丛默默流泪。半晌,她终于说“:你先在附近租间房躲躲吧。”我冷眼望着她“:怎么,我就这样被扫地出门了?”丛丛不看我,硬硬地说“:如...  相似文献   

4.
她发现他有了外遇,而且在3年前就发生了。如果不是她偶然发现了那封信,她相信,她还会一直被蒙在鼓里。她想,她已经够贤惠的了。世界上所有贤妻良母所具有的美德,她都具有。她爱他,悉心地照顾他的一切。他的幸福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幸福的背后,他竟然和另一个女人还有着说不清的关系。发现信的那一瞬,她的心一下子就被击碎了。她想,恩爱美满的婚姻结束了,这个温馨的家也将不复存在了;天底下又将多一位苦命的女人和一个可怜的孩子。就在她在心中演绎着可怕的结局时,他下班回来了。他还和原来一样,非常亲热地和她打招呼,并且还吻了她。然而,她无法再自然地看待这一切,她觉得他的问候不再真实,他的亲吻是在演戏。他看出了她的不高兴,不过并没有追问。她为了不把事情一下子弄僵,也没把那封信的事当即挑明。经过短暂的心理挣扎,她冷静下来,像往常一样去准备晚饭,并且在和他谈笑中,把饭吃得一干二净。第二天,他上班走了。她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么办呢?她边哭,边在心中问自己。最后,她决定问一问朋友,可是在脑子里寻遍所有的知心者,她认为没有一个是合适的。还是问问母亲吧!于是她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母亲的回答让她非常愕然。在你...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母亲”两个字,人们就会想到慈祥、和蔼、亲切、伟大等等词语,但我所要说的母亲不是这个样子的。母亲是那么地生性暴烈,以至于父亲在我的眼里一直就是“逆来顺受”、“唯命是从”的;母亲似乎天生长了一副气汹汹的表情,让人不敢与之接近;与她言谈稍有不慎,便会惹得她像火山爆发,腾腾地向你喷着冲天大火;母亲与人相处总是初始充满热情,但最后往往都以不快告终;母亲喜欢坐在一张椅子上,手中夹着一根似乎总也抽不完的烟,烟雾缭绕中,将自己沉浸于往事的沧桑和烦忧。母亲每天的功课就是焚香叩头、念佛诵经。我以为她未必能够领悟佛教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母亲不老     
没有母亲的日子,已有七个年头。屈指算来,母亲倘还健在,今年也才刚到知天命的年岁。 外婆在母亲逝世后两年以近90岁的高龄忧郁而终。打从我记事起,外婆便满头华发,但身板子硬朗,虽裹过足,走起路来却快捷稳重。母亲长相酷似外婆,父亲常说,母亲到外婆这把年纪时,一定  相似文献   

7.
上路时     
昨天,大姐带给我一双布棉鞋,是母亲做的。她还告诉我,母亲很想进城看看我,因恐我手头拮据,工作学习太忙,中途又回家了。捧着这双鞋底极厚,经母亲千纳百纳的棉鞋,我的眼眶湿润了。许多往事齐涌心头,特别是母亲每次送我上路的情景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家住在一个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里。四面大山合抱,僻静得让人不相信那山旮旯里还住着人家,孩子们上中学也得翻山越岭地走上三十多里的羊肠小道。也许正因为交通信息的闭塞和远离都市的喧扰,这里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输液带教     
<正>交流护生:你叫李丽吗?今天你发高烧了,医生给你开了药,现在我给你打针,好吗?李丽:一定很痛,我不要打针!李丽母亲:我女儿血管细,不好打,请你的老师看看吧!张老师:好的,我来看看。哦,血管确实很细。我来帮你打吧。李丽,别怕,会有一点痛像蚊子咬一样,很快就好了。(打完后)好了,你很勇敢,还痛吗?李丽:还好,不痛了。护生:张老师,对这样的小病人,我们在为她作静脉输液时要注意些什么?张老师:首先,我们要让小病人配合我们的治疗,刚才  相似文献   

9.
接夜班的时候,上个班护士交待:“上午收到一位喝农药自杀的女病人,情绪很不稳定,洗胃时还咬断了两根胃管,直到现在也没说话。” 忙完了其他病人的治疗,我坐到了她的床旁,她面无表情的躺着,双眼茫然地盯着天花板一动不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周末,我又回了老家去看望母亲。与其说这是近几年来养成的习惯,还不如说是尽为人子女的责任。八十六岁高龄的母亲,读过一些书,人也开明,但总还是有一种怕客死他乡的情结,不肯出来到儿女家居住,固执地守着老家的房子,大多时候也就只能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我是又揪心又无可奈何。只有在周末尽可能抽出时间回家陪伴她。可是,老家三樟是我县最北边的一个偏僻地方,虽然也是宽阔的水泥路,但是从石湾至三樟那段,班车稀少,来  相似文献   

11.
爱无须承诺     
秀第一次遇上他时,才十七岁。那时她正在远离都市的一个医院实习。 夕阳照晚,彩霞满天的时候,秀独步来到江边,选了一块稍干净的地方坐下——她有这种习惯,尤其是心情糟糕的时候。也许她觉得静静的流水可以冲淡甚至洗却她的烦恼吧。自从她第一次看见父亲吵着要和可怜的母亲离婚,就难得一展笑颜了。就在今天,母亲哭哭啼啼地跑来找她,说她父亲已经搬了东西到另一个女人那里去了。母亲走了好久,可她还在想着这件事。“汝亦何所思?汝亦何所忆?”不知何时竟有一个瘦瘦高高的男孩站在她身后了。“汝亦无所思。汝亦无所忆。只恼闲人问,愁情无从  相似文献   

12.
她是海绵,对知识的渴望犹如海绵吸水般强烈;她是"机器人",有时会忽略掉自己的"感觉"(嗅觉、视觉等);她是"太平洋的警察",总是把别人的事毫不客气地当成自己的事;她是心灵导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启病人"尘封"的心灵,给人战胜病魔的勇气,源源不断地给病人运输活下去的力量。她是……她到底还是什么?她到底还能变成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忠于职守、充满热忱  相似文献   

13.
天使的微笑     
杨雯 《当代护士》2009,(10):42-42
小时候,我是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父亲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一个人把我拉扯大。我又瘦又小,身体总是不断地出毛病,让她为我操碎了心。印象中,母亲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出现了白发。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世界     
夜里,安静得很,便有些想母亲,想母亲在山里的世界。 母亲住在山里,山里的小路弯弯曲曲,下雨天便会变得泥泞难行,离家近十里的路程才能见到小小的车站,每天只有零星的两次班车经过。母亲偶尔想来看看我,却总是感觉有些害怕,她害怕迷路,害怕被人骗,她没读过很多书,已经年近花甲几乎没有出过几次门。我的世界对母亲来说,是另外的一个天地,是一个她难以融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虹儿 《当代护士》2010,(4):47-47
母亲走的时候,那年的海棠花还没有开。 在一块清净的墓地,我找到了一块青青的石碑,上面刻有母亲、父亲还有她儿女的名字,一直很清晰。我把鲜花放在墓碑下,默默地看着、靠近并用手轻轻地抚摸墓碑,感觉有一种疼痛浸入肌肤。母亲怀里的那份温暖,母亲疼爱的那份宽容,慈祥额头上绽放的那份笑意已经走远了。冰冷的墓碑默默无语,把一份海一样深情的思念留给活着的人。在墓碑的旁边有两颗青松护卫,不大的门廊上总是净无尘土与落叶。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与剪纸     
我常记得童年时候,每当我和弟弟哭闹时,母亲就拿起剪刀信手剪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和花卉来哄慰我们。她不仅极其擅长剪纸,而且刺绣和绘画均是她的拿手好戏。然而,母亲最大的遗憾就是目不识丁,五十多岁的人了,能认识的字不会超过十几个,她认得最准确的汉字就是她和父亲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牙托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在我上学前、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文/“倾诉”的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住嘴,但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一结局把母亲惊呆了。高一开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母亲突然由唠叨变得一言不发,我和她讲话,她总是把背对着我,不理我。看到母亲一反常态,我吓坏了,以为她受了精神刺激,便多了个心眼留神观察。我看到母亲嘴里经常鼓鼓的,像是含了什么东西,便拉着母亲问。母亲被逼不过,只得张开了嘴:原来母亲在嘴里含了一副拳击运动员专门用来护齿的牙托!母亲说,为了改掉唠叨的毛病,她尝试了许多种办法,最后选用牙托塞嘴这个办法。“我就是做哑巴,也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母亲充满信心地说。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每当我学习倦怠时,每当我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时,就会想起母亲的牙托!于是,就勇气倍增。在这种亲情动力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18.
紧锁的日记     
那年的深秋,似乎来得特别早,在浓浓的秋意中,我认识了那个女孩子,那个写日记的女孩子.   从住院那时开始,女孩学会了写日记学会了沉默.虽然没有一个人告诉她患的是什么病,但她从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脸上的忧郁,已找到答案.女孩的母亲日日夜夜地守着她,带来许多女孩喜欢吃的东西.有一天,女孩对她母亲说很想要一本日记本.她的母亲立即给她买来一本很精美且配有锁的日记.从此,女孩变得更加沉默了,陪伴她的好像只有那一本日记.   ……  相似文献   

19.
陶晔 《当代护士》2006,(11):18-19
母亲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 母亲并不是我的亲娘,她是我的姨妈。在我两岁那年,一场车祸夺走了我的双亲。在我懵懂无依时,我的姨妈将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并意志非常坚定地要带走我,她说服了我多病的爷爷奶奶和亲戚们。当时,姨妈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小哥哥仅比我大两岁,姨妈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姨妈以她的精明和能干,在村里任妇女主任,姨父正在一个建筑工地里当一个小老板。  相似文献   

20.
夜,静悄悄     
夜,静悄悄的,整个病区只听见病人呼吸声和电风扇沉重的摇动声。抢救室躺着几个重病号。昨天来的两个脑溢血病人还处于昏迷状态;上午来的风心病人吸着氧气还在那儿喘着粗气,下午来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还在输血。我给一个脑溢血病人吸完痰,走到办公桌前准备记录,小倩这时打着哈欠端着治疗盘走了进来:“这夜太长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