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渴,是临床上常见自觉症状,反映了人体津液的盛衰及输布状况.在临床上,口渴一般不作为主症,但在揭示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却有重要的意义.现梳理成文,以资参考. 揭示病因病机的重要依据 口渴是若干疾病的外候,其出现提示不同的病因病机,但主要有以下两种. 热伤津液成无己云:"渴者,里有热也."热为阳邪,易耗伤阴津.无论是外感温热的口渴,还是阳明气分热盛的烦渴,亦或是阳明燥热结实的口干咽燥,都提示热邪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口渴是外感热病的常见自觉症状之一。《伤寒论》叙述渴的条文很多从不同方面讨论了渴的成因。临床上虽没把口渴单独作为一个证来辨治,但它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往往可以反映一部分疾病的本质,故有讨论的必要。一、邪热伤津致渴六经病邪热伤津之渴,以渴喜凉饮,饮水量多,口燥鼻干为特点,多伴发热,小便黄,舌红苔黄少津,脉数等症。根据渴的程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辨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辨渴条文的分析。认为《伤寒论》对口渴的认识有一定的辨治规律。六经病除太阴病外,皆可出现口渴;口渴可作为不少疾病的辨证要点和论治依据;并能据此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4.
消渴病是由体质因素、忧思郁怒、外感邪毒、劳倦损伤、嗜食醇酒肥甘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以热结阴伤为基本病机,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味、疲乏无力,或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口渴作为一种多因素症状,在临床较为常见,如血液透析、心力衰竭患者。持续强烈的口渴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还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疾病恶化。因此,探索有效的干预方式迫在眉睫。此研究对国内外口渴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口渴的病因病机、发生状况及耳穴贴压干预口渴的应用现状,分析此项护理技术的可行性及现存问题并提出展望,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口渴的认识,为临床干预口渴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治疗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症的蓄水证,然亦有用五苓散主治寒湿霍乱之证及下焦水逆引起的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之证。《金匮要略·黄疸病》用本方加茵陈,名曰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郁蒸而湿胜的黄疸。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小便的通利与否作为判别病在气分或血分的主要依据,小便不利为人体内部气机紊乱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方用五苓散主在通利小便的基础上畅通人体气机,进而恢复膀胱气化津液之功,使得津液得以正常疏布于体内而愈诸症,此意与叶天士之"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意则有合而不谋之情。  相似文献   

7.
口渴一症,常常是某一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虽然看似简单,但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是反映疾病内在本质的十分可靠的外部表现依据.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口渴症状在辨证施治中的重要地位.口渴反映了人体内阴阳平衡、气阴关系、津液的储存等状况,不仅在内伤杂病中经常见到,而且在外感疾病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笔者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路志正教授,路老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在伤寒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对于口渴的辨证论治更有其独到的见解.以下阐述路志正教授以伤寒六经辨证谈口渴的论治.  相似文献   

8.
口渴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伤寒论》太阳病篇口渴的相关条文,其病因病机有邪热伤津、水饮内停、津液不布和邪热与水饮相结等方面,其治当以解表益阴、温化水饮、解表利水和泻水逐饮等法。  相似文献   

9.
小便作为人体的津液之一,其正常输布离不开脏腑气化功能的支持,在伤寒论全书中关于小便不利论述或为专著,或为鉴别,散在见于太阳病、少阴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阳病、厥阴病篇中,多与使用汗、吐、下法祛除外邪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有关,在其治疗中可以根据小便的量、颜色区分疾病所在部位、病性,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文章通过六经角度论述仲景通过强调小便不利,从而在治疗中重视固护津液,以期为仲景学说发扬光大提出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脾胃在消渴病中的作用机制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病是由于体质因素、忧思郁怒、外感毒邪、劳倦损伤、嗜食醇酒肥甘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以热结阴伤为基本病机,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昧、疲乏无力或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后期气阴两伤、脉络瘀阻,晚期气血阴阳俱虚,痰瘀互结,多脏受损、筋脉肌肤失养,可诱发水肿、胸痹、中风、目盲、痿痹、脱疽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