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心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对收治2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房(LA)、右房(R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房颤组患者无论是左房还是右房,均明显大于非房颤组患者房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非房颤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功能受损重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剂量乙胺碘呋酮 (商品名 :可达龙 )与双异丙比胺维持房颤复律患者窦性心律的治疗比较 ,探讨小剂量可达龙维持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象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0月 ,入选 4 3例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 33例 ,女 10例 ,年龄 32~ 79岁 ,平均 5 7± 11岁。根据病史、体检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房颤 ,经药物、电或自行复律 ,恢复窦性心律 ,无窦房结和房室结病变。房颤病程 3~ 2 2周 ,平均 10 .3± 5 .8周。左房内径 2 9~ 4 2mm ,平均 36 7± 3.7mm。设可达龙治疗组 2 3例和双异丙吡胺治疗组 2 0例。用药方法 …  相似文献   

3.
<正>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瓣膜病)是指风湿热累及心脏瓣膜而发生的瓣膜狭窄、关闭不全或两者并有的病变。本文以二尖瓣为例,简要探讨风心瓣膜病的手术选择。一、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其理想的适应病变为瓣叶交界处互相粘连,边缘呈纤维性增厚或瓣叶本身亦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3岁。因心悸、气短4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天入院。患者近4年来常感心悸、气短,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房颤动、冠脉供血不足。于1988年3月、6月、8月先后三次入院,平均入院64天。心电图检查均为持续性房颤。平素以胺碘酮、地高辛、扩冠药治疗未能转复。近3天来,心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于1988年9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脉搏84次/分、血压20/12kPa(160/90mmHg),心界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心音强  相似文献   

5.
彭隽  李晓琴 《海南医学》2005,16(12):171-171
病人   女,70岁,94kg,因股动脉栓塞急诊入院,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动脉取栓术.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10余年,心房纤颤史3年.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那0.1,东莨菪碱0.3mg,肌注.入室血压190/110mmHg,ECG是心房纤颤,心室率100~110次/分.腰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18ml,麻醉效果满意,阻滞平面胸-8-骶2.手术开始后,血压、心室率逐渐下降,在血压降至115/75mmHg时,  相似文献   

6.
7.
贾宝成  李长生 《吉林医学》2003,24(3):203-203
已有研究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房颤发生率为80%[1],并都有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2],人们发现房颤是一种起源左心房的自我延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可以诱发房颤,其机制是房颤引起了心房重构包括心房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等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心房解剖重构)以及房颤引起心房肌有效不应期进行性缩短和传导速度减慢等心房电生理学特性改变(心房电重构),并引起心功能变化。本文通过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探讨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及心肌纤维化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评价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心室率、PAF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和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及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ypeⅲ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 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45/50)与对照组72.00%(36/50)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评价心律平与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律效果,探讨更有效的转律药物.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心律平70~210mg或西地兰0 4~0 6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和心室率的变化.结果:心律平组23例,转复成功19例,成功率82 6%,转复时间45 2±38 4分钟;西地兰组23例,转复成功11例,成功率47 8%,转复时间86 4±52 5分钟,P<0 05.结论:在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中,心律平成功率和转复时间都优于西地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小剂量胺碘酮长期维持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律转复后的窦性心律 ,疗效满意 ,从而为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律转复后的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提供一种药物选择方案。1 对象及方法4 8例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系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1月来我院急诊患者 ,常规体检、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电监护或 2 4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房颤 ,经胺碘酮静脉滴注转复窦性心律后 (其中 3例自然转复 ) ,随机分为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 (治疗 )组及常规剂量口服维持(对照 )组。治疗组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83(6 9± 6 )岁 ,阵发…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我院胸心外科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行左房混合血栓清除术,其中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MVR)1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DVR)6例.结果:术后24例生存,1例围手术期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1/25).生存病例术后随访3~32个月,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脑、肾、四肢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对风心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的患者,术前诊断准确、术中操作轻柔和完全清除血栓等围手术期处理可避免在围手术期及远期出现脑、肾和四肢动脉栓塞,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血栓的诊断及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血栓97例。所有患者均行左房血栓清除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7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DVR)24例,三尖瓣成形术(TVP)81例,左房折叠13例。结果术后生存96例,死亡1例,脑、四肢并发症2例。随访2月~6 a,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栓塞发生。结论对风心病合并左房血栓的患者,准确诊断、术中操作轻柔并彻底清除血栓、术后合理抗凝治疗,可避免在围手术期及远期出现脑、四肢动脉栓塞,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程度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6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心房颤动50例,窦性心律18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应用V-G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组织CVF(15.89%±1.29%)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8.46%±3.45%,P<0.01)。术后50例心房颤动患者46例转复为窦性心律,4例转复未成功;随访12月后,维持窦性心律者35例(76.07%),心房颤动复发11例(23.97%);心房颤动复发患者心房组织CVF、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左心房内径明显大于维持窦性心律组(P<0.05,P<0.01)。结论心房纤维化程度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Since 1996, we have begun to successfully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ith the maze procedure, replacing surgical incisions with radiofrequency (RF) ablation.^1,2 Recent data show that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atrium seems to be a critical area for the occurren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F in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limited surgical RF ablation of the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left atrium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uring chronic AF in patients also suffering from valvular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Since 1996, we have begun to successfully trea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ith the maze procedure, replacing surgical incisions with radiofrequency (RF) ablation.1,2 Recent data show that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atrium seems to be a critical area for the occurren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F in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limited surgical RF ablation of the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left atrium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uring chronic AF in patients also suffering from valvular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右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1例风心病换瓣患者分为3组:①实验Ⅰ组(11例)为阵发性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6个月;②实验Ⅱ组(12例)为房颤持续时间均>6个月;③对照组(8例)为窦性心律.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①对照组、实验Ⅰ组及实验Ⅱ组Aschoff小体阳性率分别为37.5%(3/8)、46%(5/11)及50%(6/12),并且左、右心房肌改变一致.②细胞变性、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反应在3组内左、右心房肌或组间亦改变一致.③3组患者左、右心房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肌丝溶解、糖原聚集及间质纤维化,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加重.结论风心病患者左、右心房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基本一致;心房肌的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房附壁血栓分为两个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AF患者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单纯二尖瓣狭窄;联合瓣膜病;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结论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RHD合并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纯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存在使左房血栓形成的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18.
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在瓣膜替换及畸型矫治同时心房内直视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可行性.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19例,先天性继发孔房缺合并房颤1例,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辩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无手术死亡.18例房颤消失,其中窦性心律16例(80%),结性心律1例,心房扑动1例.随访9~29个月,心律稳定,无远期死亡.结论:本方法简捷安全,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并发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和治疗AF的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641例行ASD封堵术患者的AF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比较药物或者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结果:641例ASD患者的AF发生率为4.8%,其中年龄≥40岁的AF发生率为8.4%,年龄≥60岁的患者的AF发生率高达25%?与无AF的患者相比,AF者中男性多见?年龄大?右心房平均压力高?肺动脉平均压力高?左心房内径大?左室舒张末内径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低,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0岁和左房内径增大是ASD并发AF的高危因素?AF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优于药物治疗?结论:ASD患者中AF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男性?年龄≥40岁和左房内径增大是ASD并发AF的高危因素,导管射频消融在AF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上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20.
风心病慢性房颤心房连接蛋白表达与AER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风心病慢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缝隙连接蛋白Cx40和Cx43表达及相应部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Cx40和Cx43对慢性房颤左、右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29例风心病伴或不伴慢性房颤的患者,共分2组:窦性心律组(SR组,n=13),慢性房颤组(CAF组,n=16),另取6例非风心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行二尖瓣置换术时,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定左、右心房的AERP,并在相应部位切取心房组织,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左、右心房肌Cx40和Cx43的表达,同时对两者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CAF组患者左、右心房Cx40的表达和AERP较SR组有明显下降(P<0.05),而Cx43无明显变化;左心房后壁Cx40的相对表达量与AERP呈明显正相关(r=0.762,P<0.01),而Cx43与AERP无明显相关.SR组中,Cx40和Cx43均与AERP无明显相关.结论:在风心病慢性房颤心房中,Cx40表达下调参与慢性房颤的心房重构,并影响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提示Cx40的表达对风心病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