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6,他引: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39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39株中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51.3%)、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在绍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株鲍氏不动杆菌(ABA)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ABA进行了9种β-内酰胺酶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检测,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记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进行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20株ABA中blaTEM阳性13株(65%)、blaADC阳性12株(60%)、blaSHV阳性1株(5%),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均阴性;20株ABA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阳性12株(60%)、aac(6′)-Ⅰ阳性13株(65%)、ant(3″)-Ⅰ阳性14株(70%);14株检出qacE△1-sul1基因(70%),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记作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其中9株为克隆传播。结论该20株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密切相关,并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通过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及其插入序列和β-内酰胺酶的基因.结果 71株菌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0.0%;71株菌株均产blaOXA-23碳青霉烯酶,38株blaOXA-23插入序列ISAbal阳性;22株blaAmpC; 34株blaTEM,3株blaCTX-8,2株blaCTX-9基因均阳性.结论 产OXA-23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B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了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95.0%,共有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5.0%、90.0%、95.0%、65.0%,并检出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5.5%.结论 该组MDRAB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同时存在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产16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一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其余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主要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其中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4种基因已在MDRAB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鲍氏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用VITEK-2 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0年1-9月40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并对7-9月连续分离的18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采用PCR的方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405株ABA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模式:共11种,主要为表型RESISTANT(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RESISTANT(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占41.5%;连续分离的18株M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模式:共有2种,表型RESISTANT(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RESISTANT(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13株,占72.2%,表型RESISTANT(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5株,占27.8%,检出阳性耐药基因2种:aac(6′)-Ⅰ和ant(3″)-Ⅰ分别为8、13株。结论临床分离的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基本相符,推测该地区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20株PDRAB,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rmtD和npmA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15株、aac (6′)-Ib基因阳性18株、ant(3″)-Ⅰ基因阳性19株、aph(3′)-Ⅰ基因阳性13株,armA基因阳性20株.结论 P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携带aac(3)-Ⅱ、aac(6′)-I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耐亚胺培南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利用VITEK-2系统检测85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耐亚胺培南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8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4.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4.7%;亚胺培南的耐药的菌株中携带OXA-23基因有46株,占83.6%,携带OXA-64-like基因有32株,占58.2%,携带OXA-58基因有13株,占23.6%,以上阳性产物经测序比对与GenBank提供的标准序列99.0%同源;其余OXA-20、OXA-24、OXA-48基因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医院检测的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严重,并以携带OXA-23基因型碳青霉烯酶为主。  相似文献   

9.
阳性10株(5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率高;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主要集中在TEM型和OXA-23群;应进一步加强产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的地方性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56.52%)、aph(3')-Ⅵ(47.82%)、aac(3)-Ⅱ(30.4%)、aac(6')-Ⅱ(26.09%)、ant(2")-Ⅰ(21.73%).结论 AB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AMEs)分子类型。方法采用K-B药敏法测定2007~2008年临床分离的MDR-ABA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药敏表型,筛选出43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以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7种AME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43株MDR-AB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0.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0.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72.1%;7种AMEs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ac(3)-Ⅰ(65.1%)、aac(6′)-Ⅰ(60.5%),ant(3″)-Ⅰ(55.8%),aph(3′)-Ⅵ(51.2%),aac(3)-Ⅱ(34.9%),ant(2″)-Ⅰ(20.9%),aac(6′)-Ⅱ(18.6%),总检出率为90.7%。结论临床分离的MDR-AB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I)、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qacE△1-sulⅠ、intI1及9种AMEs基因.结果 qacE△l-sulⅠ、intⅠ1、aac(3)Ⅰ、aac(3)-Ⅱ、aac(6')-Ⅰ、ant(3")-Ⅰ和aac(6')-Ⅱ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0.0%、20.0%、55.0%、15.0%、35.0%、60.0%和5.0%,而aac(3)-Ⅲ、aac(3)-Ⅳ、ant(2")-Ⅰ和aph(3')-Ⅵ基因均阴性.结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耐消毒剂-磺胺基因及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基因.方法 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并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PCR方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基因.结果 13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检出率为65%,其中aac(3)-Ⅰ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ac(3)-Ⅱ基因阳性8株,阳性率为40%、aac(6')-Ⅰ ad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ac(6')-Ⅰ b基因阳性0株、aac(6')-Ⅱ基因阳性0株、ant(3')-Ⅰ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nt(2')-Ⅰ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为5%,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基因.结论 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存在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2008年医院分离的130株鲍氏不动杆菌筛选80株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采用PCR检测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61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aac(3)-Ⅰ、aac(6′)-Ⅰ、ant(3″)-Ⅰ为主。结论该试验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离株AmpC酶和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南京地区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种AmpC酶及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20株ABA AmpC染色体型基因阳性14株(70.0%)、AmpC质粒型基因阳性1株(5.0%);TEM基因阳性12株(60.0%)、SHV基因阳性1株(5.0%)、CTX-M-1群基因阳性2株(10.0%)、OXA-23群基因阳性1株(5.0%)、OXA-24群基因阳性1株(5.0%),经测序BLASTn比对为OXA-72型;16、17号株测得AmpC(染色体型)DNA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AmpC(染色体型)序列比较分别有两个和1个氨基酸差别,均为新亚型。结论南京地区ABA除可携带TEM、VEB、GESI、MP、VIM、OXA-10、OXA-23基因外,还可携带AmpC染色体型及AmpC质粒型、SHV、CTX-M-1群、OXA-24群基因。同时进行AmpC活性与AmpC染色体型、质粒型基因配对检测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中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共76株,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美国CLSI/NCCLS 2006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1.85%、头孢哌酮/舒巴坦23.69%、头孢他啶64.48%、头孢吡肟63.17%、亚胺培南63.17%、阿米卡星56.58%、环丙沙星73.69%;7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阳性48株(63.16%)、aac(6′)-Ⅰ阳性39株(51.32%)、ant(3″)-Ⅰ阳性46株(60.53%),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3.16%。结论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3.16%,另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阴性,可能存在其他修饰酶基因。  相似文献   

17.
鲍氏不动杆菌TEM和PER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13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及其TEM、PER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13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TEM、PER基因型检测.结果 13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00%、60.77%、5.38%、6.15%;PCR扩增后TEM基因阳性70株,占被检细菌的53.85%;PER-1阳性4株,占3.08%;TEM和PER-1同时阳性34株,占26.15%;22株细菌未检测到TEM或PER-1基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数菌株携带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部分菌株同时带有TEM和PER-1基因.  相似文献   

18.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7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运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1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医院检测的抗菌药物全部耐药;17株菌中TEM-1、OXA-23、OXA-27、gyrA和AmpC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2株菌携带aacC1基因(11.8%),9株菌携带PER-1基因(52.9%)。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携带TEM-1、OXA-23、OXA-27、gyrA、AmpC、aacC1和PER-1等多个耐药基因,基因型与表型基本一致,临床工作中医生应重视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诊断与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分离自ICU的鲍氏不动杆菌(ABA)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07年10月-2008年7月ICU患者临床标本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三维试验检测ESBLs、AmpC酶、金属β-内酰胺酶存在情况;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酶烯和AmpC酶等21种基因.结果 20株ABA TEM阳性20株(100%),OXA-23群阳性10株(50%),ADC阳性15株(75%),其余基因均阴性;>50%菌株同时携带TEM β-内酰胺酶、OXA-23群碳青酶烯酶和ADC AmpC酶3种基因,TEM阳性、OXA-23群阳性、ADC阳性各取1株测序,经比对分别为TEM-116型、OXA-73型、ADC-25型.结论 ABA以携带TEM、OXA-23、ADC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为主,且多数以上分离株同时携带TEM β-内酰胺酶、OXA-23群碳青酶烯酶和ADC AmpC酶3种基因,因此显示ICU分离ABA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呈高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