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丽  王霞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1):1596-1596,159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症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426例、合并冠心病384例。对照组512例。比较两组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在24h收缩压(24h SBP)、24h舒张压(24h DBP)、24h平均动脉压(24h MBP)、24h脉压、24h血压负荷、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病例组之间无差异。结论24h SBP、24h DBP、24h MBP、24h脉压、24h压力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对高血压各种合并症的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其再入院率的关系。方法 :70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按24h平均动脉压(24h MB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收缩期血压负荷比值、舒张期血压负荷比值、收缩期血压昼夜节律、舒张期血压昼夜节律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比较各两组间再入院率。结果:与未达标组相比,血压均值24h MBP、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达标组再入院率降低,其中24h SBP、24h DBP、DSBP、NSBP再入院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收缩期血压负荷比值、舒张期血压负荷比值达标组较未达标组再入院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收缩期、舒张期血压昼夜节律失常组较未失常组具有更高的再入院率。结论 :血压均值达标组及血压昼夜节律未失常组再入院率较未达标组相比明显降低,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可帮助了解其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ABP)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EH者按年龄分为老年EH组与中青年EH组,对各组的动态脉压(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老年EH组24h、白昼及夜间动态PP水平高于中青年EH组,P<0.05。24h、白昼及夜间DBP低于中青年EH组,P<0.05;两组间24hdMSBP、24hnMSBP、24hMSBP比较P>0.05。结论老年EH组动态脉压增大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AB P)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8例E 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E H者按年龄分为老年E H组与中青年E H组.对各组的动态脉压(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EH组24h、白昼及夜间动态PP水平高于中青年EH组,P<0.05.24h、白昼及夜间DBP低于中青年EH组,P<0.05;两组间24hdMSBP、24hnMSBP,24hMSBP 比较P>0.05.结论 老年EH组动态脉压增大与动态DB 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4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探讨EH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结果:老年EH者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BP、DBP负荷值均>30%,老年EH组昼夜血压有显著差异,白天比夜间明显升高,老年EH组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高频指标显著下降(P<0.01)。结论:老年EH者昼夜血压有明显差异。EH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而老年EH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以及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改变在老年EH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近3a来,我们对老年EH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的监测与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的研究,旨在揭示老年EH患者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ABP)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EH者按年龄分为老年EH组与中青年EH组,对各组的动态脉压(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老年EH组24h、白昼及夜间动态PP水平高于中青年EH组,P〈0.05。24h、白昼及夜间DBP低于中青年EH组,P〈0.05;两组间24hdMSBP、24hnMSBP、24hMSSP比较P〉0.05。结论老年EH组动态脉压增大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EH)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45例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105例并发心、脑、肾及多器官损害分别为B、C、D、E组,分析其24h、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B、C、D、E组的24h、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值较A组明显升高(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01)。E组与B、C、D组比较:24h、白昼、夜间血压负荷值明显升高(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EH伴靶器官损害者的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血压昼夜节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H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探讨HCKD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选择HCKD的非透析患者92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EHC)患者34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KD组患者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 SBP和DBP、夜间SBP和DBP、日间SBP的血压负荷值,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变异性均明显高于E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BP、DBP夜间下降率EHC组大于HCKD组[(11±12)%vs(2±12)%,(10±7)%vs(3±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HCKD病患者的血压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关系。方法对100例EH患者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昼夜节律、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24hSBP、24hDBP1、2、3级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昼夜节律消失组,并比较各组患者TO及TS均值。结果TO值:24hS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2.15)vs(-1.55±1.29)vs(-1.07±1.02)%],24hDBP各组间T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2.03)vs(-1.65±1.18)vs(-1.14±0.93)%],血压越高TO负值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O负值增高[(-1.89±1.05)vs(-0.4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值:24hSBP各组间T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2.07)vs(2.43±1.68)vs(1.88±1.37)ms/RR],24hDBP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2.12)vs(2.63±1.45)vs(1.78±1.39)ms/RR],血压越高TS越低;昼夜节律正常组较昼夜节律消失组TS明显增大[(3.21±2.10)vs(2.33±1.88)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与其血压高低及昼夜节律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越高者及昼夜节律消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偶联因子6(CF6)的变化。方法:选择2002年CRF Ⅳ期伴有高血压的患者57例;选择同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1~3级高危患者而肾功能正常者50例以及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中CF6、血肌酐(Cr)、尿素氮(BUN),监测24h动态血压测出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F组Cr、BUN及SBP、DBP均高于EH组,而且CF6亦高于EH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但是CRF组与EH组的血压虽高于对照组,CF6却低于对照组。结论:CF6在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拟降压汤辅治高血压(EH)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20例EH患者分成自拟降压汤组(研究组,n=60)和常规组(对照组,n=60),于治疗前(T1)及治疗4周后(T2)检测两组24 h动态血压[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白昼(D)SBP、DDBP、夜间(N)SBP、NDBP]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平均SBP下降率、平均DBP下降率],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分布改善情况。结果 T2时,两组24 h动态血压水平、RBC-ICR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夜间平均SBP和DBP下降率、RBCC3bRR、CD4~+、CD8~+均较T1时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降压汤可显著改善EH患者24 h动态血压、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对调节其血压昼夜节律、增强其免疫功能有一定帮助,于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仪 ,对 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 ,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对比 2 4h、白天及夜间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参数指标。结果 两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高血压LVH组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LVH密切相关 ,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判断是否存在LVH.结果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非LVH者[(88.4±11.6)vs(79.8±13.4),P<0,05;(85.3±12.5)vs(75.4±11.4),P<0.01及(87.4±13.8)vs(78.4±14.4),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检出率达58.8%(10/17),明显高于后者(18.6%,8/43,P<0.005,x2=9.38).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日间、夜间及24 h SBP、舒张压(DBP)负荷呈正相关,其中与SBP负荷的相关性又高于DBP,而与夜间SBP、DBP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 SBP负荷值明显上升,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提示高血压LVH与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资料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各组的 2 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 2 4h、日间收缩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高血压 、 期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节律消失的百分率高于高血压 期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群  赵艳芳  刘平  徐建新  宫剑滨 《医学综述》2011,17(24):3806-380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老年ISH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治疗组(B组)40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钙10 mg。观察20周,每2周记录1次血压。结果治疗20周后,两组收缩压(SBP)均已达标,B组SBP和PP较A组降低更显著,B组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SBP、舒张压、PP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24 h平均SBP、P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