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霞 《中国保健》2006,14(18):64-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降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70岁以上患者有71.4%发病时无典型的心绞痛.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本院2000年至200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急性下壁心电图资料回顾性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阵发性胸痛、胸闷,突然晕厥等入院。心音低钝,心肌酶检查等临床诊断。发现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中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完全性左、或右支阻滞,占11%。所以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除出现典型的下壁梗塞图形外,还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完全性左、或右束支阻滞图形,临床医师应有所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郭鹏伟  郭丰宁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12-112,114
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年龄因素、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不典型性,总结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方法通过对19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分析,提高了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结果其中3例因并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的抢救治疗,症状改善,治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尤其注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的监测,警惕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尽量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漏诊及误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绝大多数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约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心电图异常[1],但有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肌酶学改变,但缺乏典型的心电图变化,且近年来陆续发现少数常见的类型,极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甚至漏诊,导致不良后果。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种不典型心电图类型及少见的类型予以简述,以引起临床的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王家永 《现代保健》2010,(30):68-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45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MI有各种不典型临床表现。结论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使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6.
程云涛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58-2959
目的 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2例患者中,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导致误诊达37.50%,虽经积极治疗,病死率仍高,共4例,占12.50%.结论 对老年患者要常规做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07-708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84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前区疼痛伴咽痛和牙痛,发生率为32.14%,其次是夜间间断性胸痛、间断性胸闷、头痛、腹痛和呕吐。84例患者中,38例(45.24%)出现典型心电图表现;52例(61.90%)患者的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抬高,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2.69%,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76%、3.57%,病死率为4.76%。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同时还要进行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和肌钙蛋白的检测,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由于临床表现特殊,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容易造成诊断失误。我院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3例,其中7例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延误治疗,本文就7例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60岁~80岁,平均75岁。1.2临床表现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广泛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各1例。7例心电图改变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心肌酶追踪观察亦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7例患者均为不典型心肌梗死,表现为无痛型或疼痛部位不…  相似文献   

9.
<正>我院对2000~200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资料回顾性的分析,发现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中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完全性左或右束支阻滞,占11%。所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除出现典型的下壁梗死图形外,还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完全性左或右束支阻滞图形,临床医师应有所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十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鉴别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皆有胸闷,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其中肌酸激酶(3355±1643)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164.2±52.5)U/L,但肌钙蛋白I阴性.9例患者心电图有明显改变.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包积液,3例有室壁活动异常,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测定甲状腺功能,其中血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1.26±0.66)pmol/L、游离甲状腺素(2.28±0.74)pmol/L、血清促甲状腺素(53.5±28.5)pg/L,诊断为甲减.经过6~8周口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在遇见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注意与甲减相鉴别,测定甲状腺功能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是重要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肌酶变化及肌钙蛋白、冠状动脉检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明显ST-T改变,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弓背抬高,超声心动图均有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正常.经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及超声参数等恢复较快,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症状重,多合并严重并发症,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其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谱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1]。但缺乏典型症状者易漏诊、误诊。现报告26例,并简要分析误诊原因。1临床资料26例病人中,男19例、女7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首发表现及误诊疾病①以腹痛为首发症状4例,其中1例伴腹泻。3例初诊腹痛待查,可疑胆囊炎;1例拟诊急性胃肠炎。行腹部超声及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均为下壁)。②以头晕为首发症状4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初诊:…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同期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中老年人心梗以下壁为多见,复发性心梗尤多.总之,对老年患者我们不能局限于症状的诊断和处理,尤其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高危患者应做进一步动态观察分析,早期行筛选检查,了解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情况,并对治疗效果做精确分析,及时查明病因,避免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对15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熟悉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演变。结果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动态演变结合临床观察,15例方明确诊断。结论高度警惕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2年来反复发作胸骨后疼痛,诊断为"冠心病".2005年4月9日凌晨1时出现胸骨后剧烈疼痛,经抗心肌缺血、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4月11日下午13时再发胸痛,外院急查心电图示:V3-5QRS波群呈qR型,ST段抬高≥0.2mv;心肌酶:CK706U/L,CK-MB45U/L,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立即行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疼痛略有缓解,4月12日凌晨再次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提示V3-5导联ST段再抬高,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性压低≥0.1mv.当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延展,并以重组葡激酶10mg溶栓治疗,于16时收住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查体:BP 98/60mmHg,P 76次/min,R 20次/min.  相似文献   

16.
<正>某天例行查房时,一位口唇明显发紫的老年男性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是因活动后胸闷3天来门诊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收入院的患者。该患者自述平时身体很好,因患糖尿病,每日三餐后坚持走路,每日达7公里,风雨无阻。6天前在北京大雪气温骤降后外出,走了200~300米后即感气短,症状持续3天后再来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用于临床上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该院从2006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1例,其中确诊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14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V3R—V6RST段上抬≥0.1mV,同时伴有病理性Q波的出现,1例患者还出现AVB;患者的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的Q波;对患者的心肌酶进行检测:其中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值为91.3U/L,肌钙蛋白峰值I(cTnI)峰值均值为77.80ng/mL,肌红蛋白(Mb)峰值均值为74.60ng/mL,均超过正常值的2倍以上,符合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诊断进行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临床是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研究急诊胸痛患者心电图ST抬高快速下降的意义.方法 收集加州大学Davis医学中心(UCDMC)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胸痛患者6782例,首诊心电图发现定位ST段抬高疑诊急性心肌梗死,但短时间内ST回落的患者资料,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并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患者就诊30d和60d后进行随访.结果 二年共6782例胸痛患者,首次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75例,其中16例首诊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但ST-T依次在1~3h内恢复正常,男11例,女5例,患者首诊心电图检查后作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均正常.30 d后随访,3例因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入院,其中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出院90 d内随访2例发生胸痛再次入院.3个月内共有5例(31.25%)发生冠脉事件.结论 急诊胸痛首诊心电图ST抬高后,快速下降的患者为ACS高危人群,需引起重视,加强预后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2例患者脱离危险病情稳定后出院,5例转为透壁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突发猝死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并不抬高或无Q波往往不典型,应结合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观察提高诊断率,以防漏诊误诊,延误病人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20.
变异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查中很难鉴别,但是二者的特征性心电图对鉴别诊断变异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在我院急诊、门诊就诊的6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998年5月~1999年5月),其中有2例变异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