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再议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很多,各有特色,但不易推广。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目的是综合各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丰富及规范证治内容。在此项研究中,要注意几个重要的理念:动态时空、内实外虚、多维界面是证候具有的特征;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是证候研究的依据;提取证候要素,厘定证候靶位,进行应证组合是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步骤;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临床证候研究的主要原则;系统对照,回顾验证,互补互动是深化证候研究的重要措施。面对证候这样高度非线性的研究对象,我们预期达到广义相对论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或遣药组方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方-证要素"对应强调了方剂中主要药物组成(即方剂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机单元(即证候要素)的相互对应关系。解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代表方证"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的对应关系、理解经方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选用经方或合理组方,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在建立病证结合中医临床评价体系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认为从多学科视角研究证候与疾病的关系,对于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研究中应重视的问题:证候评价应以“候”为主体;证候要素是辨证方法新体系的核心;病证结合应注意动态时空性特征:辨证量表是证候诊断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的引入应注意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曹璐畅  李杰  许博文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27-1630
方证为《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病证的主治证候与方剂间的对应关系,找到二者间的高度关联或契合达到方证相应,临证之时即可效如桴鼓。方证研究作为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前提与依据,可验证证候动物模型,推动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加速辨证方法体系的构建,推动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同时,亦为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促进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的界定,有助于建立证候类中药新药疗效评价体系,规范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下的证候诊断标准。本文通过对方证研究在证候规范化研究及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展开详细的阐述,为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多维角度看方证对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证对应是中医方证证治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提出方证对应应结合辨证,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使方证对应更符合中医理论,为临床遣方用药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7.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初起源于一药对一症,一病用一药的药证学,其后发展形成了多药治一症及一病需多药的组合方证,张仲景首次提出平脉辨证及辨病脉证并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世医家发展形成了叶天士、吴鞠通等各家方证辨证体系,构建了现代方剂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方剂学独立学科,由方证对应单靶点,发展为方剂辨证一证多方的多靶点复合方。整合数万首方剂和中医证候的数字证候诊断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人辨证的局限性及片面性。纵向深入研究方证内在量化实质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为中医方证辨证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正>证候是中医特有的识病方式,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手段,方和证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每一方剂都有特定的主治证候,每一证候都会找到对应的方剂,方证对应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思维模式,方证对应也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畴及该方组方之理法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相符合[1]。方证辨证与通常所称的"方证相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对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深入研究,规范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诊断标准,揭示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确立疗效评价体系。在阐明方证对应理论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相关生物学基础,推广应用先后形成的相关量表和临床指南,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形成转化成果的新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妇科疾病的应用中以“先辨病,再辨证,后辨体”为诊疗主线;以病证结合与辨体论治两条纵线贯穿诊疗全程;以中西医病证结合确定基本证候要素,方证对应确定基本治疗方剂;以基本方加减法、二补一通补肾调周法及个体诊疗调体法“三法合一”为基本治疗原则,形成一套完整有效易于传承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1.
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有多种,其中“方-病-人”模式与“六经-方证”模式颇受医家欢迎.通过对这两种模式基本内容、流程及价值的阐述,指出二者发展、创新了运用经方的思路,现正为越来越多的医家学习、研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方证相应是指方药与病证之间一一对应,方随证立,方和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关系。象,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学中。象思维无论在方证相应的雏形阶段,还是方证相应的成熟阶段,乃至后世医家对方证相应的继承和发展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证相应是临床取效的关键,而在方证相应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不能脱离象思维。掌握方证相应中的象思维,对启迪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具有明确关于癫痫证候分型的现代文献,人工进行评价和筛选,对入选文献中的证候名称进行规范,提取相应的证素,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63篇。癫痫常见证型为血瘀证、风痰证、痰热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共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2个,排在前5位的为痰、风、血瘀、气虚、火(热),病位证素8个,排在前4位的是肝、肾、脾、脑。结论癫痫的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比较分散,而证候要素的分布相对简洁、集中,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人手进行癫痫常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凤仙 《山西中医》2010,26(5):39-41
目的:观察风热、血热、湿热不同证型中药复方对实验性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方法:利用小鼠尾部表皮天然缺少颗粒层而类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障碍病理改变,给予小鼠低、中、高3个剂量不同证型中药复方银屑病治疗药物,计数鼠尾颗粒细胞数;选雌性小鼠腹腔注射乙烯雌酚0.2 mg/只,连续3天,3天后改隔日1次至第12天为止,造成小鼠阴道上皮过度增殖模拟银屑病病理改变,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3个剂量风热证、湿热证、血热证中药复方药物,并设阿维A为阳性对照,连续12天,光镜下观察阴道组织病理学变化,计数小鼠阴道基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颗粒总数;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与激敏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结果:中、高剂量风热证方、湿热证方和血热证方的高剂量显著增加小鼠尾部表皮颗粒细胞数;中、高剂量风热证方、湿热证方和血热证方高剂量明显降低雌激素致小鼠阴道基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中、高剂量风热证方和中剂量湿热证方及中剂量血热证方显著降低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耳廓肿胀度。结论:风热证方、湿热证方、血热证方均可改善小鼠尾部表皮类似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障碍,抑制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临床对风热、血热、湿热不同证型银屑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20年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医治疗癌痛证型和方药的归纳,探讨癌痛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的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的频次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癌痛的常见证型,治疗方剂及药物。[结果]瘀血阻络,热毒内蕴,痰湿凝聚,气血亏虚,阳虚寒凝和肝郁气滞为癌痛的主要证型,血府逐瘀汤、八珍汤、失笑散、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为常用方剂;延胡索、甘草、当归、桃仁为常用药物。[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癌痛的各类证型和方药分析,将癌痛病机分为瘀、痰、虚、毒四个主要类型,多夹杂寒凝,痰毒流注,并应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豁痰逐饮,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作为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兆山教授潜心钻研中医经典,辨证精准,每获佳效。周兆山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以方统证,但求方证对应""抓主症治疗主病,选定经方""抓‘兼证’治主病,活用经方""按六经传变,抓核心环节,以方统病"等为核心思想;以和解少阳为中心,外透太阳之邪、内清阳明里热,三阳同调,内寓透邪外出和截断病邪内传,同时采用以方统病的方法,所制之方可批量煎制,供众多患者及时服用,特别适宜于流感之类的急性传染病的聚集发病、爆发流行,可快速、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18.
寒热错杂证指寒证、热证错杂并存于机体的一类证候群。《伤寒论》完善了寒热错杂证的辨治体系,形成了“寒热并用”理论,创立一系列寒热同调的方剂。在糖尿病中寒热错杂型的患者也占有一定比例,现在病因、病机等方面论述糖尿病寒热错杂证,并联系《伤寒论》中相关条文及临床上“寒热并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总结了针对该型糖尿病的治疗思路为寒热并用,立足脾胃,斡旋气机,方证对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挖掘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发现中医证候内蕴点集拓扑结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线性结构,从而展现出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可以开展证候的发生规律研究,呈现出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不同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来阐释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实现证候“数学结构—物理结构—生物结构”的3个层面客观量化表征;可以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结构进行研究,实现证候不同形式的理法方药精准对应;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建立中医证候治法与方药的仿真数据平台;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实现单一证候、复合证候及其证候群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可以开展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明确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语言诠释提供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伤寒论》出发,分别根据同一部位(胃热脾寒),不同部位(胃热肾寒、胃热肠寒,肺热脾寒)对寒热错杂的证候表现、发生机理、治疗原则、择方用药进行探讨,企盼提高寒热错杂证候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