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修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以往,许多学者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笔者就脊髓损伤修复和NSCs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支配靶组织产生的神经营养多肽,是维持神经元生存、促进轴突生长的重要因素。周围神经移植可促进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使其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及促进脊髓再生研究的候选之一。嗅鞘细胞表现出类似于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双重特性,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的髓鞘重塑、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的发现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神经营养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在L4水平制成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组(A组)及损伤对照组(B组),每组10只大鼠。伤后1w,移植组于伤处移植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分别于移植后1d、1w、8w、12w对两组大鼠进行动物行为学(BBB)评分和脊髓诱发电位(SEP和MEP)检测,并于移植后12w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BBB评分4w以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EP和MEP潜伏期和波幅值在8、12w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2w,移植组损伤脊髓结构的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形态,dMSC对脊髓损伤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金水  倪斌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3):279-281,28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有促进SCI修复的作用,为治疗SCI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GDNF对SCI修复的作用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治疗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脊髓损伤治疗主要包括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祖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和激活内源性NSPCs。移植外源性NSPCs治疗脊髓损伤面临细胞来源受限、伦理道德、移植细胞的存活等问题。内源性NSPCs治疗脊髓损伤,面临如何促使内源性NSPCs的激活、增殖、迁移、分化、转归等问题。本文就内源性NSPCs及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发言奶的Allen’s打击法致伤大鼠脊髓,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A组:单损伤组;B组合 :损伤+NGF组;C组:损伤+CNTF组;D组:损伤+NT-3组;E组:损伤+BDNF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向脊髓内转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能否在脊髓水平修复神经根损伤。方法:在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观察伤后脊髓尼氏染色神经元和轴突计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注射AxCA-BDNF可明显增加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及髓鞘厚度。结论:神经根重建结合BDNF基因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死亡以及促进轴突再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神经根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xCA-BDNF)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和静脉内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脊髓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大鼠分为脊髓挫伤组(A组)、脊髓挫伤后AxCA-BDN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组(B组)、脊髓挫伤后静脉内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C组)、AxCA-BDN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和静脉内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D组)。伤后1,3,7,14,28d,应用免疫组化法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表达的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D四组中均发现凋亡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各组caspase-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依次为A〉B〉C〉D组(P〈0.05),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有平行的变化趋势。结论 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尹宗生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0):798-800
1992年Reynodl与Wesis首次报告体外成功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NSC),NSC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据报道,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35000人因脊髓损伤而高位截瘫或终身坐在轮椅上,其中82%是16—32岁的男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NSC以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点,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显示出巨大的潜力。NSC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这种外源性NSC移植的方法虽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迫使人们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Lentivirus介导神经营养因子(NT-3)转染的人胚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hNSCs)对大鼠损伤脊髓治疗机制和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Lenti- virus构建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和NT-3的hNSCs,将其移植到T_(10)脊髓半横断损伤的大鼠体内,用荧光显微镜和BBB评分观察体内转基因表达和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分化情况。结果(1)在体外用Lentivirus成功构建了同时表达多基因的人胚基因工程NSC并检测到了稳定的转基因表达;(2)用荧光显微镜可以检测到到hNSC,能在体内长时间存活并表达转基因;(3)BBB评分检测到hNSCs移植组大鼠后肢功能有明显恢复;(4)移植的基因工程hNSC能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等功能细胞。结论Lentivirus介导NT-3转染的hNSC能够调整损伤的局部微环境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全横断性大鼠部分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神经干细胞 6 0d后 ,在横断处下方 3mm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轴突再生的上运动神经元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在宿主内的分化 ,同时用体视学方法观测脑干细核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的神经元密度变化。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法观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等。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内存活并向前后方向迁移到脊髓内 ,部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NF - 2 0 0和GAP -43阳性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后在红核和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可见有被荧光金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胞体 ,脊髓横断处附近脊髓组织的溃变程度减轻 ,红核及躯体感觉运动区内神经元密度高于未移植组 ,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明显好于未移植组。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 ,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神经营养因子是促进神经元发育、维持神经元特殊形态与功能的一类分泌性多肽.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NTFs在神经系统老化、创伤、神经退行性变等情况下能调节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再生.本文对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与受损伤脊髓的分布,以及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 方法 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T8节段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SCs组、NSCs+GM1组。连续观察1,2,4,8周,应用运动功能评分、病理组织学、透射电镜、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检查,比较大鼠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 伤后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4,8周时NSCs+ GM1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染色阳性细胞较其他各组增多。与对照组和NSCs组比较,8周时NSCs+ GM1组只在损伤中心处出现灶性坏死,小血管增生明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8周时对照组仍可见大的神经髓鞘轴膜下水肿,而NSCs+ GM1组可见大量完整的神经髓鞘和分化正常的神经细胞,轴突末端还可见多种突触小泡。SEP结果显示,移植后2周NSCs+ GM1组SEP的潜伏期即明显缩短(P<0.05),4,8周SEP缩短以NSCs组为显著,但仍高于实验正常鼠潜伏期。 结论 脊髓损伤大鼠移植NSCs联合应用GM1能够保护受伤的神经组织。GM1可促进植入的NSCs分化,并与宿主形成突触连接,重建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CI)通常导致灾难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以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移植治疗在SCI中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进展。文献显示,SCI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最终的解决之道可能在于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的治疗策略,包括干细胞移植、减少胶质瘢痕、清除抑制分子、免疫调控及组织工程支架桥接损伤区等,而干细胞移植联合免疫学调控干预SCI是令人期待的方法之一。而如何在损伤脊髓组织营造一种有利于干细胞存活并向神经元分化的微环境,如何调控免疫干预的时效性将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叶晓健余科伟李家顺脊髓损伤的治疗迄今为止一直没有突破,主要由于下述几个方面相当困难:(1)保护损伤后和残存的神经元免于坏死;(2)促进神经再生;(3)神经元损伤的量和质的正确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神经再生缺乏有效手段.虽然目前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素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出生后3d和成年大鼠各30只,均分为对照组、伤后3,7,14,21,28d6组。切断不同鼠龄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复制周围神经损伤模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NTF阳性脊髓运动神经元,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脊髓CNTF阳性运动神经元的吸光度值,从而间接反映脊髓运动神经元CNTF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2~3个月流产胎儿海马区组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24只成年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8天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分别注入CM-DiI标记的hNSCs悬液和DMEM/F12培养液。分别于hNSCs移植后当天及1、2、3、4、6、8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移植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并检测损伤脊髓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神经巢蛋白(Nestin)等抗原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移植1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6.4±0.99 vs 6.0±0.93,P>0.05);移植4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比1周时有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7±1.04 vs 7.4±0.95,P<0.05);移植的hNSCs可在损伤脊髓处长时间存活(至少8周),并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处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并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这一梦想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脊髓损伤的研究者们早就了解到,神经营养因子(NTF)能干涉损伤的病理反应和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神经损伤后部分神经元死亡或逆行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TF明显减少。基因修饰就是将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最强的神经营养因子。为进一步了解GDNF基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表达规律,笔者应用Allen坠击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GDNF在损伤脊髓中的分布,并半定量分析急性损伤期脊髓组织中GDNF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