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7例,以住院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中毒后24h内患者血浆BN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BNP增高的46例患者,病死率80.43%.死亡组血浆BNP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血浆BNP在百草枯中毒24h内明显增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血浆BNP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对CK—MB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机磷中毒患者65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24h抽静脉血,测定CK—MB,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CK—M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随着中毒程度加剧增高更显著(P〈0.01);同时,中毒越深心肌损伤也越深。结论血清CK—MB的测定对评估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4小时内就诊的502例口服百草枯急性中毒的患者生存曲线、并发症(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心脏损伤、胰腺损伤、消化道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纵隔气肿、低氧血症)的发生时间;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253例)与存活组(249例),比较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脏器为肾脏、肝脏,发生率分别为67.5%、59.4%,死亡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数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死率随并发症数目增加而升高.本组资料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为50.4%,中毒后2~3天为死亡高峰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损伤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导致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百草枯中毒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早期高度重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②方法2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均为服药24小时内入院的患者,常规行血液灌流2~3次。将住院期间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其服白草枯的剂量、就诊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胃黏膜保护药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进行临床分析。③结果死亡组的服药剂量明显大于存活组,两组比较服药剂量有显著性差异;就诊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高,口服剂量越大病死率越高;早期血液灌流可以有效地治疗百草枯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4例死亡,6例存活出院者经跟踪随访仍生存,最终病死率为70%。14例死亡患者血白细胞数增高,为(17.7±5.93)×109/L;而存活的6例患者白细胞数为(7.07±2.33)×109/L。死亡组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6例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16.93±5.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7±4.08)分(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病死率与患者的服毒剂量及白细胞数量、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5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尿液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估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死亡组患者口服量、尿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浓度均高于存活组(P<0.05)。尿百草枯浓度和AFU均可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但前者的预测价值高于后者,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976(0.961,0.991)和0.630(0.550,0.710)。结论尿百草枯浓度比血清AFU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有利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措施选择、病情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酶CK、CK—MB、LDH、HBDH、AST、ALT,探讨血清酶学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132例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于入院24小时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酶。同时,将中、重度中毒患者根据有无身体挤压综合征分为两组测定血清酶。结果(1)中、重度患者血清酶CK、CK—MB、LDH、HBDH、AST、ALT均增高,且轻度与中、重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度与重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有身体挤压综合征患者血清酶明显高于无身体挤压综合征者,尤以CK增高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酶变化明显,中毒程度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明显。(2)有身体挤压综合征者,血清酶升高明显,尤以CK升高最明显,CK升高缺乏心肌特异性。(3)血清酶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规化验检查,其对病变程度、器官受损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0例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救治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毒者存活24例,死亡36例,总病死率60%,其中轻型存活12例,中至重型存活12例,暴发型均死亡.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洗胃及综合救治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时间〈6 h)入院的第1、2、3、5天血清CTnⅠ水平。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生存时间≤2周)和存活组(生存时间≥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CTnⅠ、心肌酶、肝、肾功能、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患者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TnⅠ水平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组患者CTnⅠ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口服百草枯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中毒后血清CTnⅠ水平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患者预后的预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张兴国  谷燕  刘尊齐  王海石  周志俊 《河北医学》2010,16(11):1319-132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外周血WBC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和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且C反应蛋白浓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心、肺、肝、肾、胰腺功能损害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救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7例根据入院30 d时的结局,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中毒患者不同时间心、肺、肝、肾、胰腺功能的多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指标的差异。结果中毒时间及预后是器官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CKMB、LDH、Cr、Amy入院第3天达到峰值;ALT、TBIL、Lactic Acid 1周达到峰值;Pa CO2第3天达到谷值。两组患者的Lactic Acid差异在1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各个时间节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重要器官的严重损害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STE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163例,根据其是否在院期间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电图等临床资料.同时对比存活组患者溶栓前后的血清hs-CRP、CK-MB、TNT和BNP水平.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预测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男性、年龄>65岁、前壁心肌梗死(MI)、高血压、高血脂、饮酒、糖尿病、Killip分级≥II级比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白细胞、血肌酐、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三硝基甲苯(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尿钠肽(BNP)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而HDL-C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患者溶栓后血清hs-CRP、CK-MB、TNT和BNP显著低于溶栓前,(P<0.05).死亡组的溶栓成功率显著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血肌酐和hs-CRP水平升高、前壁MI、BNP升高、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溶栓不通、在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和Killip分级≥Ⅱ级因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外连素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 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同期该院健康者 体检的8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测定血清外连素、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 及cTnI 水平高于 对照组(P <0.05)。心肌梗死组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分高 于轻度患者(P <0.05),重度患者血清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和Gensimi 积分高于中度患者(P <0.05)。 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外连素与CK-MB、cTnI 及Gensimi 积分呈正相关(P <0.05)。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 外连素、CK-MB、cTnI 水平及Gensimi 积分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血清外连素水平升高,血清外连素水平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患者的救治提供合理的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就诊5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生存组33例,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急诊措施,临床检查指标等一系列资料.结果:利用Spa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生存组机械通气的方式,开始洗胃的时间,以及是否血液灌输与死亡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血液检测指标的分析表明,生存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而HCO3-浓较死亡组相比稍偏高,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开始洗胃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CK及LDH水平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K,LDH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开始洗胃时间,机械通气方式,血液灌输等急救措施与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预后相关,尽早洗胃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生存机会,高水平的血清CK,LDH以及较高APACHEⅡ评分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 Tn I)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ACOP患者66例设为ACOP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K、CK-MB及c Tn I水平。同时比较ACOP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3组患者血清上述3指标值。结果:ACOP组CK、CK-MB、c Tn 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毒组c Tn 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中毒组CK、CK-MB、c 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轻度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组CK-MB、c Tn I水平高于中度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 Tn I对ACOP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K、CK-MB,为判断ACOP患者心肌损伤程度、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符合纳排标准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电话随访服毒30 d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40)及存活组(n=39);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服毒量、服毒至就诊的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尿素氮、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死亡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服毒量对死亡组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服毒量与30 d预后的关系。结果 服毒量及APACHEⅡ为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服毒量预测死亡组的AUC为0.882(P<0.001),临界值为40 mL(敏感度72.5%,特异度87.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赵云峰  顾维立△ 《广东医学》2020,41(23):2446-2450
目的探讨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入住ICU 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0例)及死亡组(20例)。另选取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相关观察指标,检测患者入组后第24、48、72小时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33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TnI、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WBC、乳酸、cTnI、CK-MB、BN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24、48、72 h时,死亡组患者的cTnI、CK-MB浓度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iR-133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检测的miR-133a表达水平和cTnI含量以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APACHEⅡ评分、cTnI、miR-133a表达水平等因素是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miR-133表达水平与cTnI及APACHE Ⅱ评分相关性好,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对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