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仲景用细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160余种,每味药物在其功效、配伍、剂型、用量及煎服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法度,无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中有关细辛的用法,于临床尤具指导意义.论中所用细辛的方剂<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15首,除去二书中相重复者2首,共计18首.兹就细辛的使用规律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2.
盗汗系指人熟睡后汗出,醒后汗止.早在<内经>中就有"寝汗"之说,至<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又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首见盗汗之名.  相似文献   

3.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自<金匮要略>,原意为用于肠痈脓已成而阳气不足,不能透邪外出的治疗.其药物组成为薏苡仁、附子、败酱草三味药,功能为利湿温阳、排脓化瘀.笔者在临床中常遇到中年女性患盆腔积液,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加味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门课程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在中医院校前期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中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及教材改革设想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而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解肌和营、温经通阳、助阳化气之功效.<伤寒杂病论>中共有方剂317首(<伤寒论>112首,<金匮要略>205首),其中用桂枝者近70余首方剂.纵观<伤寒杂病论>桂枝所主之证,如营卫不和、心阳不振、经脉痹阻、水饮潴留、瘀血内停及中阳不足、肾阳不足,其治法或调和营卫、或补益心阳、或通经宣痹、或活血化瘀、或化气利水、或补中治虚等,但究其作用机制,均是以其辛温宣通为基础,现就<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作用特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心典>(下简称<心典>)为尤怡所著,<心典·自序>中说:"<金匮要略>者,汉张仲景所著,为医方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其方约而多验,其文简而难通."这是对<金匮要略>这部经典著作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历代<金匮要略>注本中,<心典>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故后世注释<金匮要略>者,多参考、选录之.下面将笔者读<心典>之心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名内涵 中医内涵的"风湿病"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暍病脉证>:"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并提出了有关治法.<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肘后方>等医古籍中以风湿作为病名并进行深入研究,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治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论述内容丰富,其用药之精,配伍之巧,疗效之著,后世医家无不称道.通过仅对芍药、附子、生姜、干姜、乌头、大黄等几味张仲景论治腹痛时广泛运用药物的用药特点与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张仲景遣方用药的特色,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对肝脾两脏的关系和"肝病实脾"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以介绍."肝病实脾"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此法不但是防止肝病发展变化的积极措施,也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治则.实脾是指运用益气健脾助运的方药调补脾脏,使脾气旺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记载,就张仲景对谷类药物的应用,以补气养阴、顾护胃气、祛除病邪、调理善后等十余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洙发现《金匮要略》的若干佐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翰林学士王洙是张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一书的发现者.基于王洙在馆阁蠹简中的这一重大发现,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才能校订出今通行的<金匮要略>.本文拟从了解王洙生平及其学术研究成果人手,为他发现<金匮要略>的可信性提供某些佐证.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医家研究<金匮要略方论>的著述中,除丹波氏父子的<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和<金匮玉函要略述义>,集日本医家<金匮要略方论>研究之大成,版刻颇多,广为流传外,其他相关著述在我国流传甚少,多为珍稀之本,有的还是孤本.现对其评述如下,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温病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归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为了适应新学科的要求,充分体现温病学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作用,使该学科更好地为临床诊治服务,原有的温病教学内容宜做相应改革.以下就温病教学内容改革略议一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3篇里,简要地阐述中医传统经典<内经>、<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现在叙述<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有关重要著述.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用药精奥,配伍微妙,本文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基础,对<金匮要略>中经方用药配伍规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北宋林亿等人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编次校订而成.书中载方205首,所载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识,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每首方后,书中对药物的炮制、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方便临床应用,笔者从<金匮>方药的煎法、服法两个方面作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是一首疗效确切的经方,主治少阴感寒,阳气不足,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例阳虚外感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结合具体病例介绍点滴体会如下,以抛砖引玉,并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金匮要略校注语译>的学术特点.1)校勘全面精审,据校资料丰富,运用四校方法对<金匮要略>原文和<金匮方论衍义>进行了校勘,分别出校语1 331条和42条.2)注释旁征博引,采撷了89部著作的论述对原文详加诠解,并抒发己见,阐发原文本义.3)训诂言必有据,参考书则采<说文解字>、<尔雅>、<方言>、<广雅>等及一些古籍汉唐归注,力求"一义必析其微".4)重视首家注本.5)匡正古注错误,对于古注欠妥之处.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金匮要略校注语译>目的学术特点.1)校勘全面精审,据校资料丰富,运用四校方法对<金匮要略>原文和<金匮方论衍义>进行了校勘,分别出校语1331条和42条.2)注释旁征博引,采撷了89部著作目的论述对原文详加诠解,并抒发己见,阐发原文本义.3)训诂言必有据,参考书则采<说文解字>、<尔稚>、<方言>、<广雅>等及一些古籍汉唐归注,力求"一义必析其微".4)重视首家注本.5)匡正古注错误,对于古注欠妥之处,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