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特征,为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间63名高水平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率60次/分以上38例占60.32%,60次/分以下25例占39.68%,40次/分以下1例占1.59%;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25例占39.68%,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12.70%,左心室高电压10例占15.87%,个别出现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结果提示:要加强女子自行车场地项目运动员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6岁,因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月余于1978年8月23日入院。7月初患水痘,持续高烧(40℃±)3天后渐愈。7月15日又出现发烧38±℃,自诉头晕,发现心率60—78次,心音低沉,心电图检查示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天后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0~50次/分,按“病毒性心  相似文献   

3.
男子拳击运动员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 2 0 0 0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的 5 6名优秀拳击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运动员组心电图异常者 33例 (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室高电压 ) ,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 8 93% ,低于对照组 ;运动员组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别为 87 5 %、5 1 78%、7 14% ,高于对照组的 4 3 78%、18 34%、0 5 4 % ,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0 5 )。拳击运动员的平均安静心率为 4 8 2 4± 9 0 6次 /分 ,低于对照组 (P <0 0 0 5 ) ,而窦性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接近对照组。拳击运动员上述心电图特点是良好心力储备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安静心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我国930名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心率进行调查,从整体、项群和项目等不同层面比较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心率储备情况。结果发现,我国优秀男运动员安静心率平均58·95次/分,女运动员59·02次/分。男、女运动员最低心率均为37·00次/分。我国优秀运动员安静心率在各运动项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快速力量项群运动员安静心率最快(男子66·23次/分;女子66·50次/分);速度耐力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安静心率较低,并与快速力量项群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优秀运动员整体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5·29%。其中,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达65·28%,其他依次为格斗对抗、速度耐力、表现难美、隔网对抗项群。快速力量项群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最低,仅为20·00%,显著低于其他项群(P<0·01)。本调查涉及的部分项目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91·67%),其他依次为现代五项、散打、柔道、曲棍球、赛艇、皮划艇、足球、击剑、摔跤、排球、篮球、自行车、跳水、跳跃、羽毛球、网球和短道速滑,举重项目运动员心动过缓发生率最低(16·22%)。结果提示,长期运动训练可使优秀运动员的心率储备增加,安静状态下呈能量节省化状态;不同的项群项目特征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率控制运动训练强度2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来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我们以心率为依据 ,对 2名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强度控制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运动员训练前一般情况姚× ,女 ,2 2岁 ,××市女子手球队优秀守门员 ,身高 1 82m ,体重 70kg ,平时晨脉 >70次 /分 ,安静心率 >90次 /分 ,心肺功能检查无异常 ,也无感染及其它疾病。该运动员曾多次代表中国青年女子手球队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自 1997年手球项目开展体能测试以来 ,该运动员在历次体能测试中 2 4 0 0米跑项目均未达标 ,其中最好成绩只有 1…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61岁 ,干部。因胸闷、气短 2个月 ,昏厥 2次 ,于 1 999年 2月 9日急诊入院。体温 3 6 7℃ ,脉搏50 /min ,血压 2 0 /1 2kPa。心尖区Ⅱ级收缩期杂音 ,心率 52 /min ,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音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未及。心电图窦性心律 ,三束支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左前半支阻滞 ,不完全右束支阻滞 )。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诊断为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给扩张冠状血管、活血化瘀药物 ,病情未见好转。 2月 1 1日心电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型 ( 2∶1~ 3∶1 )下传 ,心率 4 0~ 50 /mi…  相似文献   

7.
<正> 运动员特别是从事耐力训练者常有窦性心动过缓,文献报告运动员安静时出现的心动极缓可达到29次/分、25次/分,睡眠中可达到21次/分。有少数出现窦房传导阻滞,与一般临床所见不典型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似,唯训练良好的运动员虽有心动过缓但多无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9岁 ,阵发性胸闷 2年 ,加重 2 0d ,症状在夜间尤为明显。既往身体健康。查体 :血压 113/ 75mmHg(15 / 10kPa) ,脉搏 73次 /min ,咽充血 (+) ,心音正常 ,心律齐。常规心电图 (白天 ) :窦性心律 ,正常心电图 ,活动后心率可达 96次 /min。胸部X线及心脏B超正常。2 4h动态心电 ;白天为正常窦性心律 ,晚间入睡 2~ 3h后 ,间断反复出现由Ⅰ度转为Ⅱ度Ⅰ型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夜间有胸闷喜叹气 ,醒后觉心悸。讨论 一般认为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多发生在房室交界区近端 ,多由暂时性的原因所致 ,如心脏…  相似文献   

9.
高原筑养路职工异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筑养路职工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心电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667名不同海拔地区高原养路职工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不同海拔地区、年龄、性别及工种进行比较.结果:高原筑养路工心电图异常指标发生率,前十位由高到低依次出现的顺序为:电轴右偏(18.7%)、窦性心律不齐(15.4%)、窦性心动过缓(10.2%)、电轴左偏(6.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5%)、ST-T异常(3.9%)、窦性心动过速(3.1%)、左室高电压(2.5%)、右室肥厚(2.4%)、左前分支阻滞(2.4%);(20~<30)岁、(30~<40)岁、(40~<50)岁三组ST-T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窦性心律不齐及电轴右偏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电轴左偏及右室肥厚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左前分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肺型P波及房室传导阻滞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工人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指标发生率均高于司机组和干部组,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工作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会对高原筑养路职工心肌电生理产生影响,且海拔越高、居住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原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时各种心律失常及最低心率情况 ;方法 :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43 42 0动态心电图系统做DCG检查 ;结果 :老年患者单发房性早搏检出率为 86.9% ,成对为 1 8.8%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为 2 6.2 % ;单发室性早搏检出率为 71 .9% ,成对为 2 8.0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为 7.5 % ;最低心率为 3 7次 /分~ 99次 /分 ,小于 40次 /分者 2例 ( 2 .4% ) ,最低心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结论 :上述两种早搏检出率明显高于海平面老年前期健康人组 ,最低心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心率波动范围亦非为窄 ,最低心率 <40次 /分并伴有最快心率 <1 0 0次 /分 ,应采取必要措施 ,以防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1.
<正> 7名有训练的长跑运动员,最大氧耗为68.2(±4.8)ml/公升·分,进行了以下速度和坡度的7分钟固定跑道上的跑步,238米/分,坡度为0;167米/分上坡度+7.5%;291米/分,下坡度-5%。上述上下坡度的跑速的选择,在于跑的强度与水平跑238米/分的强度相等。3种跑法在一次训练实验中完成,每种跑之间歇5分钟,彼此相隔离。平地跑(即水平跑)时的平均氧耗为46.8(±3.8);上坡跑时为48.0(±3.5)和下坡跑为46.9(±3.7)。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5 1岁 ,因冠心病就诊。心电图特征为Ⅱ导联心电图前 3个P波时间、振幅均正常 ,P R间期 0 .14s ,心率 6 5~ 83次 /min ;以后的P波时间正常 ,P R间期 0 .14s,P波振幅高尖类似于“肺型P波” ,心率为 5 4次 /min ,心电图诊断为慢频率依赖性房内传导阻滞 (图 1)。讨论 :窦性激动沿前中后结间束顺序传至房室结 ,不论哪一支结间束传导阻滞 ,均可引起该支所支配的心房肌除极异常 ,导致心电图P波时间形态或振幅的改变。据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 ,结扎某一部分结间束或结间束发生病变 ,可产生间歇性“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停止训练10天对心脏大小和Vo_2max的影响。共测定15名长跑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9.2±5.6岁。受试者每周至少跑80公里,系统训练年限为2—17年。在试验前Vo_2max平均为61.34±6.2毫升·公斤/分。停训10天系指不进行训练,但日常生活活动仍保持不变。停训后,安静心率、血压、心脏超声径线和心搏量均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有氧能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男子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特征。方法:测试对象为中国国家男子现代五项队运动员10名,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判定运动员的无氧阈(AT)。测试仪器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测试程序是以10km/h、0.5%坡度起始,每分钟递增0.8km/h,速度达到18.0km/h时每分钟递增1%坡度。运动至力竭。结果: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的VO2max测值为4.86±0.43L/min和62.9±4.58ml·kg-1·min-1,VEmax为153.8±15.25L/min,HRmax为195.8±12.69b/min,O2/HR为24.67±2.83ml。VT-VO2为3.72±0.43L/min和48.12±3.35ml·kg-1·min-1,VT%VO2max为76.50±4.03,VT-HR为176.5±10.16b/min,VT-V为15.44±0.21km/h。结果表明:我国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水平低于其他相关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应加强有氧能力的训练,提高有氧能力。我国男子现代五项重点运动员有氧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应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电编辑功能对于改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信号不明原因故障中冠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搜集30例在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检查过程中出现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对于低心率(<70次/分)的房性早搏(扫描过程中出现一次),心电编辑软件可以有效改善其冠脉图像质量,编辑前后可评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房室传导阻滞、心电信号缺失冠脉图像质量可以有限度地改善,对房颤改善不明显。对于高心率(≥70次/分)的房性早搏(扫描过程中出现一次)、房室传导阻滞,心电编辑软件均可有限度地改善,对房颤改善不明显,编辑前后可评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率不同的两组心律失常,低心率组图像质量可评估率(74.74%)高于高心率组(66.07%),心电编辑软件均可改善两组图像质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窦性心律不齐,心率波动幅度越大,冠脉图像不可评估率越大,两组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查前或检...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000 h.无明显不适,体能状况良好.2010年3月,空军总医院诊断:夜间间歇性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体检结论:飞行合格,甲类身体,定期复查.2010年8月15日,该飞行员在体检时行1 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平均心率58次/min,最小心率40次/min,最大心率11 3次/min;24 h总心搏81 084次;P-R间期0.19s,QRS呈室上性,ST段及T波无异常;24 h内见偶发室性早搏3次,大于2 s的长间歇61次;间歇出现的Ⅰ度、Ⅱ度1型、Ⅱ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图1、2,见封三),14:48:39在午睡期间无症状时出现长达6.9s的R-R间期,连续4个窦性P波脱落未下传,亦未见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长间歇后出现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性QRS波群(图3,见封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7岁。因心悸、乏力、头昏、胸闷十余年,加重1周前来就诊。查体: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主要表现(1)主导节律为极缓慢的窦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平均心室率约25次/分,偶伴窦性激动的心室夺获及室内差异性传导,逸搏~夺获二联律。(图略)(2)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率136次/分,伴房室结内完全或不完全性干扰。根据临床体征及心电图表现,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讨论: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的交替出现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主要特征。通常所述,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体校少年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和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情况。方法:以某市体校7个项目293名少年运动员为对象。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问卷(Cumberland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调查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情况。每个项目随机抽取3名CAIT值为20分以下的运动员,共计21名运动员进行病史调查、专科查体(寻找压痛点、测量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以及踝关节MRI检查,调查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情况。结果:7个项目293例受试者中,CAIT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9分,左踝平均(23.93±4.63)分,右踝(24.09±4.81)分。以27.5分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分界点,仅19.45%受试者踝关节稳定性正常,其余80.55%存在单侧或双侧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的因素。随机抽取的CAIT值为20分以下的21名运动员42踝中,21.43%存在机械性不稳定。结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和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在体校少年运动员中较普遍存在,与训练时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以及踝关节扭伤后处理不够正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收集我军区体工队190名专职运动员,其中有篮球、排球、足球及田径运动员,男127名,女63名。平均训练时间6.2年。平均年龄为22.8±4.2岁。运动能力正常。全部运动员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青少年运动员21公里跑后心电图T波正常化(TWN),并结合特异性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亚基(cTnT)探讨运动性TWN的意义。方法:24名青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16.1±1.3岁)进行一次全力21公里跑。测定运动前后心电图及血清cTnT水平。识别TWN并比较TWN阳性与阴性者运动后血清cTnT水平。结果:运动后血清cTnT水平显著升高。11名运动员心电图出现TWN,其运动后cTnT水平与未出现TWN运动员无显著差异。结论:青少年运动员长距离耐力运动后TWN可能并不反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