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胃癌组织作抗癌基因──P53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研究。结果显示: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频率和水平与组织浸润程度呈高度相关性,浸润粘膜下层时呈阴性表达(64.52%)或低水平表达(32.25%),浸润至浆膜时则均呈过度表达;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对P53基因表达的研究有助于胃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4.
研究目的目前对食管癌前病变的形态学研究很广泛,但对其分子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P_(53)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已被接受和重视。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食管癌前病变肿瘤抑制基因P_(53)的表达状况对食管癌发病学的意义。处理方法将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经酒精固定,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作组织病理学诊断;另一连续切片作免疫组化染色。第一抗体分别采用兔多克隆血清免疫球蛋白CM-1和小鼠举克隆抗体PAb1801。结果研究的10例食管癌切除标本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除正常食管上皮外,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组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P_(53)免疫阳性反应。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其在上皮内的分布与细胞的增生状态密切相关。结论在食管癌变的早期即有明显的肿瘤抑制基因蛋白P_(53)的表达。提示可能在食管病变早期阶段已发生P_(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重组P_(53)基因表达及其与Fas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重组PxT1-P53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Fas表达的关系,笔者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DEAE—莆聚糖介导的DNA转染法将PxT1-P53转移至PA317细胞内,并用抗P53和抗Fas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转染PxT1-P53的PA317细胞不仅能表达P53蛋白,而且亦能表达Fas抗原。本实验结果表明笔者构建的PxT1-P53确实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并提示P53可能通过其转录因子活性,诱导Fas等基因表达,以阻止不能修复的已损伤DNA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肝和肝癌组织中的P53蛋白表达,结果:肝癌的P53蛋白阳性率达63.6%,正常肝组织为0;并发现P53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肝癌的转移、病理分级、预后呈正相关。说明P53蛋白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个相关基因蛋白产物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5 8例 (6 3份 )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石腊病理切片及 6例正常膀胱组织切片中 P5 3、P1 6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随防结果相比较。结果 :仅一项或无一项指标表达异常的 1 8例 (31 .0 3% ) ,2项或 2项以上指标表达异常的 40例 (6 8.9% )。本组 BTCC大多数表现为多项基因蛋白产物表达异常。两组间比较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有显著性关系 (P<0 .0 0 5 ) ,并且与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情况有显著性关系 (P<0 .0 0 5 )。同时检测多项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作为估价 BTCC的生物学行为指标 ,可能较单一基因蛋白产物表达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个旧及宣威地区是云南省肺癌的两大点状高发区,个旧以矿工为高发人群,宣威以农民为高发,已引起世界关注.该两地区肺癌发生的病因已初步阐明.为深入研究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个旧矿工肺癌26例,宣威农民肺癌15例,应用PCR-SSCP法研究P53第5~8外显子突变.结果发现云锡矿工肺癌中13例、宣威农民肺癌4例有P53突变.应用DNA测序,发现云锡矿工肺癌中有1例于第135位密码子突变,由GCC→GTC,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由丙氨酸→缬氨酸(Ala→Val),宣威农民肺癌中有1例于247位密码子… 相似文献
9.
P_(53)基因与肿瘤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_(53)基因是已知肿瘤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变异频率最高的一种抑癌基因。许多研究认为,P_(53)基因在多种时冷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程序化细胞死亡是肿瘤形成和演化中的重要事件,P_(53)基因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P_(53)基因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出现PCD,使利用P_(53)基因进行基因治疗成为可能。P_(53)可与c-myc、bcl-2、TGFβ、bax等基因共同作用,调控肿瘤细胞PCD。放疗、化疗、热疗等多种肿瘤治疗模式所诱导的PCD均需要P_(53)基因参与。所以,对P_(53)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望建立肿瘤治疗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肠镜活检标本P_53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0例活检组织中P_53表达,其中20例大肠癌手术复查已3。结果:腺瘤、腺癌中P53表达率分别为10%、51.3%,两者差异明显(P<0.05)。正常粘膜中未见巴3表达。20例大肠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的巨3阳性一致率为90%。肠镜活检标本中无假阳性。结论:巳。基因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检测已产达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等。 相似文献
11.
随机取12例结肠癌、8例结肠癌癌旁、6例正常结肠粘膜,用单克隆抗人P_(53)蛋白,标记上述组织。结果:结肠癌细胞核阳性7/12(50.8%),胞浆阳性3/12(25%),阴性2/12(16.6%),且核型染色较强,胞浆型染色较弱。癌旁伴有不典型增生2/4(50%)核阳性。癌旁不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及正常粘膜染色阴性。结肠腺癌分化程度与P_(53)蛋白表达有一定关系,分化愈差,P_(53)蛋白染色有增强趋势。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癌旁提示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喉癌向周围组织浸润发展的方式。方法:应用抗癌基因P53单克隆抗体(DO-1)对19例喉癌、癌旁和相对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和转化的细胞核内。喉癌的表达率为73.68%。癌旁的表达率为36.84%,且3~5个阳性细胞位于上皮基底部的细胞核内,呈局灶性、跳跃性表达。结论:喉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方式是跳跃性的,因此为了达到手术治愈目的,喉癌切除术的安全缘至少1cm。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ER、PR、C-erbB-2、P53及Ki-67 的表达情况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8 例乳腺癌组织的ER、PR、C-erbB-2、P53及 Ki-67 的表达,并对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ER、PR、C-erbB-2、P53和Ki-67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1%、59.42%、50.72%、43.47%、60.14%.ER、PR 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C-erbB-2 、Ki-67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相关( P 均< 0.05),Ki-67还与肿瘤组织分级相关( P< 0.05).而P53与乳腺癌组织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R 与PR 表达呈正相关,与P53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与C-erbB-2、Ki-67 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Ki-67、P53、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PR、C-erbB-2、P53及 Ki-67 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蒙古族患者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9例蒙古族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53、PCNA的表达。结果:ER、PR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降低,随TNM分期升高而降低。C-erbB2、P^53、PCNA阳性表达率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随着TNM分期升高而升高。C-erbB2、P^53、PCNASⅡ值在术后生存期〈5年组表达率高,而在术后生存期≥5年组表达率低,在术后生存期〈10年组表达率高,而在术后生存期≥10年组表达率低。C-erbB2、P^53、PCNA与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结论:ER、PR是用于判断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C-erbB2、P^53、及PCNA可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BSA法检测32例卵巢克鲁根勃瘤、20例卵巢癌中P53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其阳性表达率克鲁根勃瘤分别10.9%(13/32)、21.9%(7/32)、21.9%(7/32),卵巢癌依次为45%(9/20)、65%(13/20)、50%(10/20)。结果表明P53在两者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性,ER、PR在高分化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克鲁根勃瘤及低分化卵巢癌(P<0.001)。在卵巢癌中ER、PR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正相关(P<0.05)与预后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5(5):2
目的:探讨 P53基因对Ⅳ型胶原纤维( CoⅣ)的影响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CoⅣ和 P53蛋白在19 例喉癌( C A)和34 例不典型增生( D S)中的表达。结果: CoⅣ表达呈线型, P53 蛋白表达呈核型,两者在 C A 中呈负相关性。在 D S中 CoⅣ表达率为 44% , P53蛋白表达率为58% 。结论: CoⅣ和 P53蛋白在喉癌中均有表达,当 P53蛋白超表达时, CoⅣ的量明显减少; CoⅣ免疫组化可以做为 P53蛋白在 D S诊断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以及p53表达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乳腺癌ER,PR,Ki67和p53的表达,将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这些分子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2.9%,ER,PR,Ki67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76.2%,73.0%和55.6%,ER与P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ER,PR,Ki67,p53表达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吕荣林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
应用PAP法及ABC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癌组织,结果:ER阳性占54%,PR阳性占51.3%,P53阳性占34.2%,CEA阳性占63.2%。激素受体与P53呈负相关(P<0.05),与CEA呈正相关(P<0.01),P53和CEA呈负相关(P<0.05)。3年生存率肿瘤组织ER/PR阳性,P53、CEA阴性者为100%;ER/PR阴性,P53、CEA阳性者为零。提示这4种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并具有内在的联系,此点有助于判断乳癌预后和制定术后治疗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