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血浆脑利钠肽和血钠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脑利钠肽(BNP)、血钠水平的变化,评价窒息新生儿病情轻重和预后与血浆脑钠肽、血钠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41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及62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出生3日内血浆BNP和血钠水平。结果:轻度窒息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而轻度窒息组血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血钠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1)。3日内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浆BNP与血钠水平呈负相关(r=-0.762,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浆BNP水平能反映窒息新生儿心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程度、疗效,评价心功能障碍的预后。BNP可能参与和导致了窒息新生儿的低钠血症,并直接和经过低钠介导在新生儿窒息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BNP和血钠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评价疗效、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浆脑利钠肽分泌水平的变化及其与NBNA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足月窒息新生儿172例,根据有无窒息将患儿分为对照组87例,轻度窒息组61例及重度窒息组24例,对比3组血清中脑利钠肽水平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窒息组血清中BNP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不同时间段3组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对照组评分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BNP表达水平与第7、14、28天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参与了窒息所致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血浆神经肽Y(NPY)的含量,探讨它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例窒息新生儿及12例健康新生儿血浆NPY含量,同时行头颅CT检查,测定脑实质CT值。结果:窒息组血浆NP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NPY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窒息组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轻、重度窒息组血浆NPY水平与脑实质CT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68、-0.846,P<0.01),对照组血浆NPY水平与脑实质CT值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PY含量及CT值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越重,血浆NPY含量越高,CT值越低。血浆NPY可作为观察新生儿窒息程度和窒息后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rrjk》2017,(14)
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3月16日~2017年3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患者40例——观察组,并同时选择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0.88±0.23ug/L)高于恢复期水平(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0.09±0.03ug/L)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P0.05);观察组合并冠脉病变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为(0.85±0.13ug/L)、无冠脉病变组为(0.85±0.12ug/L),两组患者对比的数据无差异(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正常儿童,其指标参与不完全川崎病的过程,根据N末端脑钠肽前体值进行诊断,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病例组患儿血浆BNP、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的NT-proBNP、BNP水平在治疗3d、治疗7d、治疗14d时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病例组患儿的NT-proBNP、BN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治疗14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水平在治疗3d、治疗7d、治疗14d时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在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监测心力衰竭新生儿的BNP、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观察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 6月-2017年6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出生时轻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组(19例),以出生时重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重度窒息组(21例),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及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其中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内心肌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造成心肌损伤,且重度窒息造成的心肌损伤更加严重。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严重程度,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 6月-2017年6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出生时轻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组(19例),以出生时重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重度窒息组(21例),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及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其中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内心肌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造成心肌损伤,且重度窒息造成的心肌损伤更加严重。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严重程度,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7例心力衰竭新生儿为病例组、未发生心力衰竭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孕周等基线资料,并检测对比两组出生后48h内的血浆BNP、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最佳诊断界值对应的诊断价值指标。结果出生后48h以内,病例组患儿血浆BNP、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NT-pRoBNP早期鉴别诊断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97.33%、特异度为92.40%、漏诊率为2.67%、误诊率为7.6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9。结论出生后48h内的血浆BNP、NT-pRoBNP水平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窒息新生儿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柴晓利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66-2267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房颤、窦性心率分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率组(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合并房颤者比窦性心率者高,且与左房内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老年呼吸困难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一种简单、便捷,同时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诊断和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和生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变化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窒息新生儿脐血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窒息新生儿后3~7天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③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发生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的患儿生后3~7天血清HMGB1含量显著增高。结论:HMGB1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11-51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的影响。方法:对418例窒息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分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同期住院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有皮肤黄疸的新生儿应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观察,结果接近高胆诊断标准时,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肝功能。结果:轻度窒息组(279例)、重度窒息组(139例)、无窒息组(4 827例)高胆发生率分别为17.20%、10.07%、59.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92,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93,P<0.01),轻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重度窒息组与无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77,P<0.01),重度窒息组高胆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3,P>0.05)。结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胆发生率均低于无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胎儿窘迫产妇术前不同方式给予纳洛酮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选择一种预防新生儿窒息更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选择满足手术条件的胎儿窘迫产妇49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16)术前4~6 h静脉滴入0.1 mg/mg纳洛酮,间隔0.5~1 h重复1~2次;治疗组(n=233)术前4~6 h泵注纳洛酮8 mg至胎儿剖出,速度为8 ml/h。新生儿剖出未呼吸前夹脐带两端,抽取脐动脉血3 ml做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即刻Apgar评分,两组Apgar评分8~10分、4~7分、0~3分各段随机采集10例新生儿脐静脉血4 ml,测血浆β-EP水平。结果:两组新生儿剖出即刻正常和轻度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数观察组比治疗组高(χ2=6.280,P=0.013)。治疗组新生儿酸中毒症状轻,脐动脉血气pH、PaCO2、PaO2、HCO3-值优于观察组(P<0.05)。正常和轻度窒息新生儿脐静脉血β-EP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脐静脉血β-EP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随着新生儿窒息程度减轻,脐静脉血β-EP水平降低。两种方式给药后,显效新生儿数治疗组明显高于观察组(χ2=5.402,P=0.023);有效新生儿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3.789,P=0.064),无效率观察组比治疗组高(χ2=6.230,P=0.018)。结论:胎儿窘迫产妇术前4~6 h纳洛酮持续泵注比多次静脉滴入更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探讨血清CysC水平对评估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收集86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40例)及30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于出生后24~72 h抽取股静脉血2ml测定血清CysC、BUN、SCr水平,通过计算Ccr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轻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SCr水平分别为(1.97±0.33)mg/L、(4.97±2.15)mmol/L、(90.41±24.32)μmol/L,重度窒息组分别为(2.65±0.41)mg/L、(10.88±3.31)mmoI/L、(125.82±45.4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24±0.35)mg/L、(4.25±2.04)mmol/L、(58.41±19.22)μmol/L,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CysC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性优于BUN、SCr;窒息新生儿CysC水平与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CysC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且敏感性优于BUN、SCr,CysC水平越高,窒息引起的肾损害程度可能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1月-2011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58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对照组),窒息组中轻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25例,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3、5、7 d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出生后1、3、5、7 d,三组血清TBIL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各时间点血清TBIL浓度组间比较,重度窒息组在1 d时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5),之后3、5、7 d时均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P〈0.05)。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TBIL浓度变化趋势与CT正常组相似,组间比较,出生后3、5、7 d时脑损伤组新生儿的血清TBIL浓度均明显低于CT正常组(P〈0.05)。结论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对预测窒息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63-356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214例窒息新生儿生后24 h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增高,重度窒息组CK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心肌损害总发生率为85.05%,轻度窒息组为83.52%,重度窒息组为92.1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CK-MB活性增高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丝蛋白(NFP)、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与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关系,为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窒息足月新生儿91例为观察对象,根据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为轻度窒息组40例与重度窒息组51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脑损伤组36例和非脑损伤组55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无窒息缺氧史、无神经系统疾病、无宫内感染)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NFP、Nrf2水平,Pearson法分析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NFP、Nrf2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NFP、Nrf2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FP、Nrf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294.939、208.932、286.915,P<0.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NFP、Nrf2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NBNA评分显著低于轻度窒息组(P<0.001);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NFP、Nrf2水平显著高于非脑损伤组,NBNA评分显著低于非脑损伤组(t=12.841、12.539、14.248,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NFP、Nrf2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性(r=-0.527、-0.401,P<0.05);血清NFP、Nrf2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敏感度为94.44%,特异度为81.82%,曲线下面积为0.925。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NFP、Nrf2水平升高,与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有一定相关性,且血清NFP、Nrf2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韩旭颖 《现代保健》2013,(22):106-108
目的:分析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161例足月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31例、轻度窒息组60例以及无窒息组70例,对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无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13%、36.67%、61.43%,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均低于无窒息新生儿,窒息越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