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氧合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80例患儿以随机数字表发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两组患儿氧合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氧合指数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效果满意,可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3.
蔡俊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97-180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以及患者预后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05~2009年收治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机械通气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治疗,对照组行机械通气以及常规治疗。治疗中对各组患者的病程、预后以及肺氧合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在氧合指数的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对相关分子的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的比较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少。结论:机械通气联合PS可明显提高MAS的疗效,并降低其并发症,提高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 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原发病为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作用。方法治疗组16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和肺动脉压力(PAMP)。结果治疗组患儿生存率为81.2%,高于对照的66.7%。治疗组PS治疗后6 h和24 h后OI、FiO2、PIP和PAMP均显著改善,而对照组的PIP、MAP和PAMP在6 h和24 h未见明显改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胎粪吸入综合症患儿的氧合,降低机械通气参数和肺动脉压力,提高PPHN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范跃  黄良富  严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47-2849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NCPAP及常规治疗的同时气道注入珂立苏;观察组30例,给予NCPAP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气数值、氧合功能,NCPAP参数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不同时期,治疗组患儿的PO2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NCPAP参数PEEP和FiO2能及早下调,上机时间、用氧时间及改机械通气病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珂立苏联合NCPAP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足月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提高MAS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为重症MAS的足月患儿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呼吸机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且明显,呼吸机参数及时下调,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缩短,气漏及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能及时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胎粪吸入炎症感染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治疗后不同时刻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功能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水平,患儿机械通气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24h后IL-8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不同时刻两组患儿PaO2和a/APO2水平均升高,PaCO2和OI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82.26±18.34)h,住院时间(10.86±2.71)d均短于对照组的(121.34±21.17)h和(18.09±3.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出现间质性肺炎和肺出血并发症。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胎粪吸入炎症感染患儿常规治疗中可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降低患儿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研究新生儿科32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为观察组,32例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1两组最终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2两组需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及呼吸机治疗参数、肺氧合功能的比较。结果 1观察组减少了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2观察组在使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呼吸机治疗参数PIP、MAP和FiO_2、上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aO_2/FiO_2氧合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预防性使用PS能减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胡凤娥  张丽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52-4153
目的:观察经鼻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5例采取经NCPAP联合PS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血气分析指标及两组患儿NCPAP、机械通气天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各项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的PaO2和Pa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CPAP天数为(3.90±0.80)天、住院时间为(20.20±5.60)天,对照组机械通气天数为(4.60±1.10)天、住院时间为(29.80±6.70)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CPAP联合PS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可快速改善患儿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转运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转运入院的38例NRDS和6例MAS共44例分成两组,转运前应用PS治疗的22例(治疗组)与同期未用PS的22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评价两组转运新生儿的肺部氧合功能和预后。结果:治疗组22例患儿应用PS治疗1~3 h后,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 iO2)及动脉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压(a/A)分别由(73±20)、(0.12±0.04)上升至(158±27)、(0.23±0.07),氧合指数、(O I)由治疗前(15±4)降至(8±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PS能及时有效地改善NRDS和MAS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给氧浓度,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成功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收取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期间,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还能减少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作用。方法18例MAS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失败后改为HFOV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经皮测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及氧合指数等。结果18例患儿用HFOV治疗2小时后Fion2明显下调,a/APaO2比值升高,差异显著(P<0.05);至6小时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未出现肺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后遗症。结论MAS用CMV无效后改用HFOV可获得显著疗效,表现为氧合改善快,短时间内Fio2迅速降低,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ARDS 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PS治疗,对照组常规通气联合PS治疗。结果治疗24 h时,观察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同期联合PS可提高ARDS的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西地那非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因MAS并发PPHN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均常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PS、温生理盐水洗肺、输新鲜冰冻血浆、抗感染、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西地那非。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压(P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除PPHN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但观察组血气指标恢复及PAP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8均明显降低,IL-10均明显升高,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PPHN外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西地那非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MAS并发PPHN可更快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而没有增加并发症的风险,适合基层医院儿科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呼吸机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4 h及48 h观察组各参数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临床治疗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通气、吸氧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唐军  熊英  郭文俊  母得志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16-3417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不用固尔舒。结果:PS组呼吸机参数最高MAP水平和高浓度氧(FiO2≥50%)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S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P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PS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明确诊断为新生儿RDS的182例早产儿,胎龄≤35周,除常规应用机械通气和综合治疗外,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其中应用珂立苏治疗者94例(观察组),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88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疗效指标、治疗后合并症发生率和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用药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好转,观察组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应用固尔苏治疗后1h平均气道压(MAP)和吸入氧浓度(FiO2)可下调,氧合指数(P/F)值有所改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12 h、24 h、48 h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好转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RDS时疗效相当,固尔苏起效较珂立苏快,但珂立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贾丽影 《医疗装备》2022,(6):107-109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6例),对照组接受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两组均治疗至出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机相关参数[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上机时间]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MAP、FiO2均降低,且试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MAP、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肺气漏、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