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分娩球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62例临产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程度、阴道顺产率、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及产后阴道流血量、新生儿Apga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球可有效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缓解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肖海瑜 《现代保健》2009,(18):76-77
目的比较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按产妇意愿选择经阴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产妇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对分娩的影响,并进行分娩方式、产程、产后产妇舒适度、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产钳助产及剖宫产率低,观察组产妇产后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呼吸减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减痛分娩法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98例作为观察组,相同条件的19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呼吸减痛分娩法,并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全程陪产,而对照组仅实施陪产,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轻、产程时间较短[总产程488.95±209.75(min) vs 579.04±283.85(min),P<0.05]、剖宫产率(16.2% vs 30.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呼吸减痛分娩法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责任制陪伴分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锦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74-2175
目的探讨责任制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4年6月,选择我院448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224例和对照组224例。研究组实施全产程责任制陪伴分娩,并对产妇进行生理、心理、体力的全面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产程中精神紧张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责任制陪伴分娩可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5.
现代产科医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43-2444
目的:探讨现代产科医学模式。方法:取2003年12月~2004年10月该院足月、单胎、头位行导乐陪伴分娩产妇1 592例为观察组,并取2003年2~12月间临产前无剖宫产指征且非导乐分娩足月、单胎、头位的产妇1 38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剖宫产率、经阴道助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室息率、产妇满意度。同时将观察组中参加孕妇学校732例产妇与未参加孕妇学校的860例产妇进行对比,比较其剖宫产率及经阴道助产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参加孕妇学校的产妇比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剖宫产率、经阴道助产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孕妇学校、陪伴导乐分娩能降低分娩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符合以产妇为中心的现代产科医学模式,能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有利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陪伴分娩配合笑气吸入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配合笑气吸入在头位分娩产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2003年在我院住院行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563例产妇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55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除没有笑气吸入外,其他产科处理与研究组相同,两组均行陪伴分娩,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而阴道分娩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陪伴分娩配合笑气吸入分娩镇痛能使产妇疼痛减轻、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起协同作用,值得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胎背相反侧卧位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400例,按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与胎背相反方向侧卧位组)200例和对照组(仰卧位组)200例,观察两组孕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时失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与胎背相反方向侧卧组)第二产程进展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产妇采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卧位,可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母儿均有利,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l4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20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分别为-10.97、-2.95、-2.78、-4.22,均P〈0.05),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U分别为-31.37、-11.55,均P〈0,05),产妇满意度也有所提高(U=9.57,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产科技术,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l4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20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分别为-10.97、-2.95、-2.78、-4.22,均P〈0.05),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U分别为-31.37、-11.55,均P〈0,05),产妇满意度也有所提高(U=9.57,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产科技术,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全程陪伴分娩12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3年10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1 529例初产妇、单胎头位为第一组;2003年11月~2005年7月实行全程陪伴分娩的1 238例初产妇、单胎头位为第二组,对两组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第二组较第一组的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P<0.05),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第一组显著缩短(P<0.01),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红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49-4050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选择水中分娩的160例产妇纳入研究组,随即抽取同期选择传统阴道分娩的16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分娩成功率、总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总产程较对照组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使总产程缩短,提高阴道分娩率,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头位异常产妇分娩知识认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头位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的分娩知识认知、分娩方式、母婴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分娩知识认知评分、阴道分娩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利于提高头位异常产妇的分娩知识认知,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3.
何飞霞  陈可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2-1463
目的:根据持续性枕后位产程进展情况处理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6月分娩的3 683例产妇资料,将宫口扩张7~10 cm的218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为两组:A组109例经阴道内诊检查确定枕后位且已破膜者,取孕妇胎儿脊柱方向同侧俯卧位、徒手转胎头、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2 h;B组109例取随意卧位、无徒手转胎头、产后未常规静滴缩宫素。结果:A组第二产程延长减少23.0%,自然分娩率增加48.6%,产钳助产减少24.8%,剖宫产率降低23.9%,新生儿窒息率减少9.2%,产后出血率减少12%,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的难产率增加,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可减少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实施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132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遵循原产程标准,观察组遵循新产程标准,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和产钳及胎吸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转NICU、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褥病、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可降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但容易导致不良母婴结局,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孕产妇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oula”教育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 :妊娠 32周无绝对剖宫产指征的孕妇 ,在门诊孕妇学校的“Doula”学习班培训 3次 ,由孕妇自行选择“责任助产士” ,配合医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个性化跟踪服务 ,直到产程结束 ;对照组 :按常规的“Doula”分娩进行。结果 两组剖宫产率、剖宫产手术指征、阴道助产率、经阴道分娩难产率和难产原因、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oula”教育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率 ,是现代产科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31~32周孕妇64例分为两组。对实验组31例孕妇及其家属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情绪变化及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焦虑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孕期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产后焦虑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赣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13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自愿选择会阴无保护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826例),术中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在会阴无保护状态下分娩;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73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2h内的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较对照组高(P〈0.01),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和产后2h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服务新模式,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促进自然分娩,同时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临产前及临产后急诊剖宫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产程中因急诊原因转剖宫产者853例。其中临产前手术者565例,设为临产前组;临产后手术者288例,设为临产后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新生儿评分、产褥感染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临产前组与临产后组剖宫产指征排序首位的均为胎儿宫内窘迫(66.19%vs.50.70%),其次临产前组为产前发热(17.88%),临产后组为相对性头盆不称(36.80%)。临产前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少于临产后组[(222.16±90.01)mL vs.(248.30±60.12)mL,t=3.049,P<0.05]、血红蛋白变化值小于临产后组[(4.16±0.29)g/L vs.(6.43±0.61)g/L,t=3.011,P<0.05]、新生儿评分高于临产后组[(9.86±0.59)分vs.(9.68±0.92)分,t=3.441,P<0.05]、产褥感染率低于临产后组(35.58%vs.51.04%,χ2=18.893,P<0.05)、术后住院天数少于临产后组[(4.50±0.43)天vs.(4.75±0.68)天,t=2.420,P<0.05]。结论按新产程标准,临产后急诊剖宫产者产后出血量增多,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增高,术后住院天数增多,因此需要加强阴道试产过程中对产妇及胎儿的监测及手术指征的把握,及时干预和有效处理,以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