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联合中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辨证为压力性尿失禁的122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阴道雌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盆底康复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尿主观指标、尿动力学参数、盆底肌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排尿主观指标、尿动力学参数、盆底肌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尿主观指标、尿动力学参数、盆底肌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排尿主观指标、尿动力学参数、盆底肌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盆底康复联合中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能改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柳  唐家龄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658-2659
目的:了解子宫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临床特点及手术情况。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2月间154例接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产次、职业、绝经情况、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54例患者中,10例为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144例为生殖道脱垂,其中有9例为单纯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135例为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患者中有70例(占51.9%)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子宫I度脱垂患者36例,8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占22.2%);子宫II度脱垂患者77例,4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占57.1%);子宫III度脱垂患者22例,18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占81.8%)。根据2χ检验,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54例患者中,10例行1种术式,其中2例(占1.3%)单纯行阴道前壁修补术,8例(占5.2%)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2例行两种术式,其中29例(占18.8%)行阴道前壁+后壁修补术,3例(占1.9%)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108例(占70.1%)同时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后壁修补术3种术式;4例(占2.6%)行3种以上术式。出现术后发热4例(占2.6%),术后出血过多需要输血4例(占2.6%),肺部感染2例(占1.3%),无1例泌尿生殖器官损伤及伤口感染,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因子宫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往往同时存在,故手术常常同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其低并发症及低死亡率,已成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门诊或住院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补中益气丸+盆底肌锻炼)与对照组(盆底肌锻炼),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坚持盆底肌锻炼,包括力量、耐力及协调力训练,观察组在盆底肌锻炼同时口服补中益气丸,4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最大尿道外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期24 h尿失禁次数,并记录与试验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6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尿道外压及最大尿道闭合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道外压及最大尿道闭合压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最大尿道外压及最大尿道闭合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压力性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24 h压力性尿失禁次数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观察组患者24 h压力性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与服药或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尿失禁频次,提高膀胱的储尿能力及控尿能力,且安全性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前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就诊的拟行手术治疗的3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上尿路疾病、下尿路功能正常需要手术治疗的35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指标,观察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和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术前,观察组残余尿量(VPR)、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PPre-void)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RMF)、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VMCC)、膀胱顺应性(BC)、最大逼尿肌排尿压(Pmax void)、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最大尿道压(PMU)、最大尿道闭合压(PMUC)及功能性尿道长度(lS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可帮助患者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TVH)、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LTH)(包括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LAVH)及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术后对盆底及性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1998年1月~2003年12月,8年间在该院和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选择TAH、TVH、LTH(包括LAVH)不同术式的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1980例,实际随访人数1202例。其中包括TAH术后患者183例,TVH术后患者564例,LTH术后患者455例(包括LAVH术后患者197例)。从阴道顶端脱垂、性生活质量、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血管舒缩症状)、压力性尿失禁四个方面比较三种术式术后对盆底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种术式术后患者在56岁以上年龄区间,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55岁以下年龄区间,个别指标腹腔镜组和经阴道手术组均显著低于经腹手术组(P<0.05)。结论:TVH与LTH(包括LAVH)和TAH在远期整体优势方面并无明显差别,而从综合角度考虑,TVH在大多数人群尤其是在围绝经期前患者还是具有一定的远期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均衡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及电刺激疗法辅助疗法治疗,米多君治疗组患者同时加服盐酸米多君,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服药4周后联合盐酸米多君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1%、95.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7.7%,88.6%(P<0.05)。盐酸米多君组患者平均尿失禁频率、24 h尿垫试验分别为(0.4±0.2)次/d、(2.1±0.3)g,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尿动力学研究显示,盐酸米多君组患者平均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道外压及最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48.6±12.5)cm H2O、(45.4±12.6)cm H2O,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联合选择性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米多君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S)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效果、尿动力学和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2016年湖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治疗,观察组患者予TVT-S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尿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降低,残余尿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尿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T-S与TVT均能有效治疗SUI,治疗效果可靠,但TVT-S较TVT操作更加简捷、创伤更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经耻骨上尿道中段吊带术(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SPARC.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症状评分、术后1h尿垫试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并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31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例有轻度尿失禁.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6个月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最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2±20.4)、(53.1±22.5)、(62.3±19.8)cm H2O(1 cm H2O=0.098 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1.3)、(3.9±0.9)、(4.2±1.1)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2).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SPARC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力,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的子宫切除术对膀胱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0例,分为两组,每组150例,研究组对传统子宫切除术式进行改良,对照组实施传统子宫切除术。于两组切除的子宫标本上分别取主韧带、骶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的附着部位最外侧组织行S-100抗体的测定,了解其神经含量;将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1个月、3个月、1年膀胱及肠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手术组的韧带残端神经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早于传统组,术后尿频、排尿等待、尿失禁以及便秘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子宫切除术能减少支配膀胱直肠神经损伤,降低手术对膀胱直肠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逼尿肌收缩力受损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后的疗效。方法已接受经阴道无张力性尿道中段吊带术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9例。根据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组(110rmaldetrusor,ND)和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或无收缩组(detrusor underactivity/acontractile detrusor,DU),ND组27例,DU组22例。对这两组进行手术效果、尿动力学参数、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年,ND组在术后控尿率、术后漏尿、术后排尿困难等方面均优于DU组(P〈0.05)。从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来看,若把很好和满意均视为手术成功,ND组和Du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逼尿肌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术前逼尿肌收缩力受损的患者行尿道吊带手术后由于比较容易出现排尿困难和存在少量漏尿使得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但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对评估术后患者的疗效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临床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特点,分析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盆腔脏器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08例经产妇。对98例进行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腹压漏尿点压(ALPP)、静止性尿道压力(UPP)测定[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盆腔脏器脱垂诊断分期,按国际尿控制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进行(分组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结果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临床诊断的压力性尿失禁占68.5%(74/108)。完成尿动力学检查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高达71.4%(70/98)。SUI组(n=70)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为87.1%(61/70)。其中,腹压漏尿点压〈90cm H2O为56.1%(55/98),≤60cm H2O为26.5%(26/98)。非SUI组患者中,腹压漏尿点压呈阳性的患者为32.1%(9/28)。腹压漏尿点压均数比较,SUI组明显低于非SUI组(P〈0.001)。以腹压漏尿点压测定为标准,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隐性压力性尿失禁可能性为9.2%(9/98)。SUI组与非SUI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建议在盆腔脏器脱垂矫治术中,对无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且功能性尿道长度变短、最大尿道关闭压、最大尿道压低者,行预防性压力性尿失禁矫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常用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2例,可以随访到的患者213例,随访率78%,术后随访时间1年。包括Prolift盆底重建手术组77例,改良盆底重建手术组65例,传统手术组(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71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术中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通过术后随访,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POP的近期疗效、SUI纠正情况以及术后压力性尿失禁(POSUI)的出现情况。结果:无论术前是否行简单尿动力学检查(不包含压力传导率等测定),均不能有效预测POSUI的发生,不同手术方式POSUI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种手术方式同期TVT-O手术治疗SUI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3种手术方式治疗POP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手术组及改良手术组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简单尿动力检查对POSUI的发生无预测价值。Prolift盆底重建术、改良式盆底重建术以及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中同期行TVT-O手术均能够达到治疗SUI理想的效果。Prolift及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POP的近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的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尿失禁妇女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63例妊娠晚期志愿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妇女,按产妇产前是否有尿失禁症状分为尿失禁组(17例)和无尿失禁组(46例),选择同期14例已婚未孕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测定及静态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妊娠晚期尿失禁发生率为26.98%;仅2例孕妇在valsalva动作时漏尿,漏尿点压(VLPP)分别为50cmH2O和67cmH20;妊娠晚期尿失禁妇女的最大尿道闭合压[(83.69±42.55)mmHg]及功能性尿道长度[(30.45±8.42)mm]低于无尿失禁组[(108.09±8.42)mmHg,(37.60±18.45)mm;P〈0.05]。结论妊娠晚期尿失禁的发生与妊娠后增加的最大尿道闭合压未能弥补日益增加的膀胱压有关,与功能性尿道长度未随妊娠继续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two main reasons of stress incontinen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sensus, are urethral hypermotility due to descended bladder floor and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used to be achieved by determining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only. In recent years a less invasive method, measuring the 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differentiation. AIMS: To determine Valsalva Leak Point Pressure using a simple technique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tress incontinence without a complete urodynamic test. METHOD: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Authors have performed parallel measurements of leak point pressure and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during urodynamic examination in 43 stress incontinent patients.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have also been evaluated. RESULTS: A specificity of 98% and a sensitivity of 51% with the method was found in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 In cases without vaginal descent the sensitivity was 100%, while in patients with urethral hypermobility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city were 91% and 58% respectively. CONSEQUENCES: In stress incontinent patients without urethral hypermotility an 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 of less than 40 H2O cm perfectly reflects weakness of the urethral sphincter. Based on these data we suggest that the invasive urethral pressure profile test can be avoided in appr. 20% of stress incontinence cases by weakness of the sphincter.  相似文献   

15.
李孟圈  苏静  文建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57-2859
目的:评价盆底肌电刺激(PFES)和凯格尔运动(KE)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的疗效,探讨PFES是否为老年女性尿失禁可取的治疗措施。方法:44例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2例接受隔日1次的PFES,22例每天进行KE。PFES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皮肤表面电极;KE组每日两次做缩肛运动。总疗程16周。客观疗效评价指标:①漏尿量(标准尿垫试验);②尿动力学检查。主观疗效评价指标:病人自身对尿失禁改善的评价。结果:PFES组主观满意率高达91%,显著高于KE组(64%);PFES组和KE组治疗前后24 h尿垫试验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FES组漏尿减少50%以上的发生率为77.3%,显著高于KE组(40.9%)。PFES组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VLP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CP)的增加显著高于KE组。结论:PFES能有效治疗老年女性尿失禁,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危险因素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产后SUI产妇(失禁组)和同期分娩未发生SUI的8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年龄、孕龄、孕次、流产次数、体重指数(BMI)、经产情况、胎数、分娩方式、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情况、吸烟情况、产后增加腹压、新生儿体重、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情况、孕期运动量、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因素差异,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产妇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实际治疗情况将88例失禁组产妇分为盆底功能锻炼组(38例)和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即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等。结果:两组产妇年龄、孕龄、孕次、BMI、吸烟情况、孕期泌尿系感染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产后未予以盆底功能锻炼及新生儿体重≥4000g是影响产妇产后S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失禁组中锻炼组产妇Qmax、M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0.05);VT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非锻炼组产妇(P均<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未行盆底功能锻炼、巨大儿及孕前或孕期合并尿失禁均同产后SUI的发生关系密切,建议产妇产后尽早接受盆底功能锻炼,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膀胱冲洗,第5天进行提肛训练和个体排尿训练,拔管时预留膀胱冲洗液,拔管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综合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为8~10d,拔除尿管6~7h后自行排尿2~3次后测残余尿量。结果拔除尿管后实验组发生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为5.0%;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9例,再置管率为31.7%。两组患者在排尿顺畅程度、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的前盆腔结构改变及不同腹压漏尿点压(ALPP)对应的前盆腔超声参数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产后6周~6个月的女性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其中产后未合并SUI者为对照组(25例),产后合并SUI者为实验组(61例)。经会阴超声分别于静息期(R)及张力期(V)测量膀胱尿道后角(RA)、尿道倾斜角(UI)、膀胱颈位置(BSD),计算尿道旋转角度(UR)、膀胱尿道后角变化[RA(V-A)]、膀胱颈移动度(BND);测量实验组患者的ALPP,根据测量ALPP的结果分两组,实验组1:ALPP为> 60~<150cm H2O(40例);实验组2:ALPP≤60cmH2O(21例),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V-RA、RA(V-R)、V-UI、UR、BND均高于对照组(t=2.23~7.01,均P <0.05),实验组的BSD较对照组下移(t=-4.77,P <0.05)、漏斗形尿道内口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χ2=10.10,P=0.00)。实验组1的V-UI、UR、V-BSD、BND均低于实验组2(t=-5.58~5.42,均P <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漏斗形尿道内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40)。结论 SUI女性张力期前腔室结构不稳定性增加:膀胱和尿道位置下移、膀胱及尿道过度运动、尿道内口开放呈漏斗形改变导致关闭障碍;ALPP越低提示尿道关闭功能越差,超声下表现为张力期的UR增加及膀胱颈的过度位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O)治疗Ⅱ/Ⅲ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28例Ⅱ/Ⅲ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TVT-O术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的身心护理及出院指导,进行总结报告。结果所有2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尚未发现尿失禁复发、尿瘘、吊带外露、局部感染、阴道和尿道侵蚀现象。结论 TVT-O术对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良好效果,并发症少,同时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