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薇  林紫麟  夏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29-213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0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常规涂片及培养检测,将分离的菌株进行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观察组250例中检出假丝酵母菌220株,分离率为80.24%(215/250),其中白假丝酵母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79.55%,光滑假丝酵母菌9.54%,热带假丝酵母菌7.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23%,克柔假丝酵母菌0.45%。对照组250例检出假丝酵母菌48株,白假丝酵母菌占93.75%,光滑假丝酵母菌4.16%,热带假丝酵母菌2.08%。观察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70.00%,对照组为1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P<0.01)。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益康唑,最低为两性霉素。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及5-氟胞嘧啶最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诊断和治疗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疾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采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治愈后予以巩固治疗,巩固治疗采用局部用药配以中药洗剂;对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结果45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不良反应5例。随访6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27%。结论积极抗真菌治疗与中西药巩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控制复发率仍是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和敏感药物。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假丝酵母菌并对培养出的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128株酵母菌,其中自假丝酵母菌94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假丝酵母菌对真菌敏感性高的药物只有两性霉素、氟胞嘧啶,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高。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对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8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RVVC患者及80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用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培养。菌种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性测定使用真菌药敏纸片。结果108株假丝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VVC组和RVVC组分别占90.0%和71.4%;非白色假丝酵母菌RV.VC组和VVC组分别占28.6%和10.0%;RVVC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均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RVVC及VVC组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99.1%)〉克霉唑(95.4%)〉酮康唑(94.4%)〉咪康唑(71.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高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RVVC、VVC的主要菌种,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在RVVC组显著高于VVC,其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的敏感性高,对咪康唑的敏感性低,且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咪康唑的敏感性显著低于白色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梅娥 《现代保健》2009,(29):56-57
目的探索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治的5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两组治疗,两组均采用氟康唑口服,苏打粉外阴阴道抹洗,一组用维生素C片加制霉菌素片磨成粉阴道上药,另一组单纯用制霉素片磨成粉阴道上药。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维生素C配合抗真菌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其发病机制仍不太明确,目前更多研究认为宿主遗传免疫因素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应的微生态制剂和疫苗也在研发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臭氧仪配合药物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将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臭氧水冲洗阴道后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用药,每天1次,月经来潮前7-10天开始使用,连续应用6d,每个月经周期重复1次,共6次;对照组采用3%碳酸氢钠500ml冲擦洗外阴、阴道后,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用药,复发同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实验室检查,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1%);并且观察组在治疗3个周期后外阴不适及阴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臭氧用于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RV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臭氧治疗配伍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10%黄苦洗剂冲洗配伍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两组治疗后均行局部上药硝呋太尔制霉菌素软胶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变化情况、治疗费用、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假丝酵母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局部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治疗RVVC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局部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致病菌种,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将138例RVVC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于萨布罗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在37℃恒温箱中培养2~3d,纯化后采用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VITEK-2鉴定,采用微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进行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及特比萘芬敏感性试验。结果 RVVC组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79株,VVC组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79株;2组分离出菌株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占68.35%和78.48%,RVVC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株与VVC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株占20.25%,与VVC组比较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对制霉菌素敏感率为93.67%,VVC组为96.20%。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但R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药敏试验2组均对制霉菌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抗真菌治疗)与治疗组(抗真菌治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1周、1月、2月进行临床、真菌学疗效分析。结果:经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真菌学疗效较好。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χ=4.613,P<0.05),复发率低。结论: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预防性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9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 停药观察; B组33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治疗后, 于每月月经来潮前1d口服氟康唑胶囊0 3g一次, 连续用药半年。结果: A、B两组治疗1周后, 治愈率分别为87. 18%和87 88%, 无显著性差异(χ2 =0 .008, P>0. 05); 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复发率分别为20. 59%、0 .00%, 35 .29%、3 .45%, 47 .06%、6 .9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6. 72, P<0. 01; χ2 =9 .69, P<0 .001;χ2 =11. 84, P<0. 001)。结论: 氟康唑预防性治疗能够较好地阻断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及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79例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ID-32C酵母菌鉴定试条鉴定菌株;真菌药敏试验测试条ATB FUNGUS2(货:14201/14203)进行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检测。结果: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分布依次为白念珠菌70.89%(56/79)、光滑念珠菌17.72%(14/79)、热带念珠菌5.06%(4/79)、近平滑念珠菌2.53%(2/79)、克柔念珠菌1.27%(1/79)、清酒念珠菌1.27%(1/79)及无名念珠菌1.27%(1/79)。体外药物敏感性、耐药性试验显示,79株念珠菌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二性霉素B(AmB)100%(79/79)、酮康唑(KFT)97.47%(77/79)、制霉菌素(NYS)97.47%(77/79)、5-氟胞嘧啶(5-FC)92.41%(73/79)、伊曲康唑(IT)87.34%(69/79)、益康唑(ECO)77.22%(61/79)、咪康唑(MIC)73.42%(58/79)和氟康唑(FL)43.04%(34/79)。耐药性依次为:氟康唑(FL)46.84%(37/79)、益康唑(ECO)13.92%(11/79)、咪康唑(MIC)11.39%(9/79)、伊曲康唑(IT)6.33%(5/79)、5-氟胞嘧啶(5-FC)2.53%(2/79)、制霉菌素(NYS)2.53%(2/79)和酮康唑(KFT)1.27%(1/79)。结论:早孕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株分布优势菌为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白念珠菌对5-FC、NYS、KET、MIC、ECO、IT、FL 7种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对FL耐药率最高51.79%(29/56)。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敏试验,结合真菌的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中的作用。方法:将42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抗真菌药物加BCG-PSN注射液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采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含量,同时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10和IFN-γ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经抗真菌药物和BCG-PSN联合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IL-1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低,IFN-γ含量明显增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评定,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结论:BCG-PSN能纠正RVVC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改善阴道局部免疫机能,与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后能明显提高RVVC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妊娠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妊娠期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 ,这可能与孕期雌激素增高、机体免疫状况改变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抗念珠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其对胎儿的安全性 ,对高危新生儿可适当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复发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RVVC)病人假丝酵母菌菌型分布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农村地区RVVC患者阴道内分离到的菌株分别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TBFungul药敏试剂盒进行分型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所得30个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中间假丝酵母菌的构成比分别为1333%、3333%、2667%、1000%;菌株对5-FC、AMB、NYS、MIC、KET、ECO6种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52%、48%、64%、16%、16%、16%。结论农村地区RVVC病人假丝酵母菌呈明显非白念化趋势,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降低,而且不同菌型有不同的药敏谱。  相似文献   

17.
性激素对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易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 ,念珠菌毒力增加 ,宿主免疫机能失调 ,局部阴道上皮细胞抗感染能力降低可导致宿主发病 ,本文从上述三方面综述了性激素对该病易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妇女常见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广大的妇女,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特点,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对指导预防和治疗本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洋  徐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34-3038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伊曲康唑、氟康唑、阴道用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炎疗效。方法 :遵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专业杂志等。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8篇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康唑与阴道联合用药与阴道用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克宁OR=5.54,95%CI(2.49,12.30),P<0.0001;制霉菌素OR=4.38,95%CI(1.82,10.53),P=0.001〕,氟康唑联合用药与阴道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3,95%CI(0.58,6.42),P=0.28〕。伊曲康唑与阴道用药比较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10,95%CI(2.51,145.15),P=0.004〕。结论 :伊曲康唑、氟康唑与阴道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且不良反应与阴道局部用药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