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00~2006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20例,其中168例于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Ⅰ组,52例剖宫产中未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Ⅱ组和同期行单纯子宫下段剖腹产220例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产后出血情况、术后产褥感染率、住院天数及胎儿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Ⅰ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产后出血率Ⅱ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产褥感染率及住院天数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和对照组分娩的胎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及正确术式的前提下,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处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0—2006年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20例,其中168例于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Ⅰ组,52例剖宫产中未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Ⅱ组和同期行单纯子宫下段剖腹产220例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剖宫产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产后出血情况、术后产褥感染率、住院天数及胎儿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Ⅰ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产后出血率Ⅱ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产褥感染率及住院天数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和对照组分娩的胎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及正确术式的前提下,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发生部位和肌瘤数量,比较不同妊娠情况的结局以及术中和术后的不同情况,为临床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确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68例,统计分析患者的子宫肌瘤分类情况,按子宫肌瘤大小分为直径≥5cm和<5cm组,比较两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后剔除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子宫肌瘤< 5cm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瘤≥5cm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率明显小于肌瘤≥5cm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手术时间上子宫肌瘤剔除组比单纯剖宫产组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 5cm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差别不大,熟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妊娠妇女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秀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96-1897
目的:研究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96例在刮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96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后2~24h出血量、产褥病率、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时出血量肌瘤剔除组多于单纯剖宫产组;肌瘤较大、多发性子宫肌瘤与肌瘤较小、单个肌瘤相比出血量增多,有显著差异;96例的病理检查结果:28例红色变性,7例玻璃样变。结论:对于身体状况良好者可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5.
伊咏  孙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84-218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积瘤核除术对产后出血、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8例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核除,与58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结果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积瘤核除术是切实可行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且多发时,在剖宫产时应放宽手术指征,同时行子宫积瘤核除术。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迟心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79-4780
通过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的同时是否应行肌瘤剔除术的研究现状,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的指征、禁忌症及防止术时出血的方法,并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应根据肌瘤位置、大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术者的技术、经验,以安全为前提,权衡利弊,实施个体化方案,由有经验的医生在剖宫产同时有选择性地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刘翠云 《工企医刊》2012,25(3):11-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同期200例单纯剖宫手术组产妇对照.结果 肌瘤剔除组的产妇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单纯剖宫产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产褥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选择合适病例及正确术式的前提下,在剖宫产手术的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以免使患者再次承受心理、生理及经济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郑安桔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18-29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将其与同期行单纯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与单纯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必要的,但对于较大(直径≥5 cm)的肌瘤或多发子宫肌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付建红  高湛  翟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31-4133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68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病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的不同,在肌瘤剔除前予以不同的预处理,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产后42天复诊情况,同时选择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个体的差异,子宫肌瘤剔除前选择不同的预处理,不增加产后出血、产褥病率的发生率、不延长住院时间、不影响产褥期子宫复旧,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临床特点,探讨其合适分娩方式。方法:对10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观察组)和100例未合并子宫肌瘤(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1.6%;术前诊断86例,剖宫产术中诊断23例;子宫下段和宫颈部肌瘤发生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高于宫体部肌瘤者,肌壁间肌瘤胎膜早破、肌瘤变性、胎位异常、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浆膜下肌瘤,≥5cm者肌瘤变性、胎位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5cm者,多发肌瘤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率高于单发肌瘤(均P0.05)。阴道分娩产程进展、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剖宫产+肌瘤剔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高于单纯剖宫产(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会影响妊娠和分娩,选择分娩方式要充分考虑肌瘤位置、数量、大小,建议首选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傅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24-102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测量450例孕产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M I),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阴道助产、剖宫产、巨大儿以及高危新生儿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但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 IGT)、产后出血和低体重儿较消瘦组和正常组略高,无统计学差异;C组的剖宫产率和巨大儿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妊娠高血压疾病、GDM+G IGT、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和高危新生儿率均略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合并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有羊水过多、双胎妊娠、巨大胎儿、宫缩乏力、前置胎盘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只常规静滴催产素)、肌注欣母沛组(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同时三角肌内注射欣母沛)、宫体注射欣母沛组(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催产素的基础上,同时子宫肌层内注射欣母沛)各30例。比较各组术中、产后2 h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副反应。结果:肌注欣母沛组和宫体注射欣母沛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P<0.01),两组术中、产后2 h和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注欣母沛组和宫体注射欣母沛组的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7%(P<0.01),肌注欣母沛组的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宫体注射欣母沛组(P<0.05)。发生副反应的孕产妇均可自行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孕产妇术中预防性使用欣母沛,明显减少了术中和产后出血量,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两种使用方法均疗效确凿、安全性好,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84例疤痕子宫产妇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及割宫产组,测定两组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比较及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结果 阴道试产32例,22例成功,成功率为68.75% (22/32),62例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占73.81% (62/84).两组患儿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产妇出血量显著低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的情况下,对产程进行严密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和舒张压(DBP)应用于评估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4 h内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97例)和未出血组(103例)。收集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妇及胎儿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产前与产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及SI,并对产妇产前与产后的血红蛋白(Hb)及全血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产妇的总产程、24 h出血量及孕周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两组产妇在年龄、妊娠次数、生产次数、新生儿体质量及产前收缩压(SBP)、DBP、HR、Hb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24 h内各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产妇24 h内各指标均有浮动,而产后出血组的产妇在24 h时的SBP、DBP、红细胞(RBC)及Hb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产妇(P<0. 05),而且产后出血组产妇SI明显高于未出血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产后SBP、DBP、SI及Hb均可对产后出血进行评估,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提示作用。结论产后24 h SI和DBP对产妇出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514例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产后岀血率、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撕裂、产后岀血、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如: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岀血的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岀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术后病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较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对母婴更为不利,因此,在掌握适当指征,避免不必要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母体水化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羊水过少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母体水化疗法:静脉滴注5%葡萄糖1 000 ml/d,饮水2 000 ml/d。治疗组在静脉补液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50 mg/d,饮水2 000 ml/d。对治疗前后两组的羊水指数(AFI)变化、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羊水指数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体重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无差异,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母体水化疗法可明显提高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增加羊水指数,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这种方法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具有简便安全不增加患者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210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2h、≥2h)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50例,其中观察组又分为观察A组59例(2h≤第二产程时长<2.5h)、观察B组50例(2.5h≤第二产程时长<3h)、观察C组41例(第二产程时长≥3h)。记录并比较各组剖宫产率、产科干预及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等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住院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A组剖宫产率、产科助产率及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剖宫产率、人工破膜率和宫缩素使用率,以及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C组切口愈合不良和会阴侧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C组新生儿窒息、住院、巨大儿及低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产程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长的适当延长,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但≥2.5h时剖宫产率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发热发生率等增加,≥3h时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用于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高征产妇160例(轻度43例,中度48例,重度69例),孕37~42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催产素和单用催产素,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h出血量(经阴分娩或剖宫产)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稍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两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配合催产素防治妊高征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