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慧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26-5427
目的:对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变化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该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根据其病程分为急性发作期组(46例)和缓解期组(34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NKT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检测不同时间段NKT细胞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CD4+、CD8+、CD4+/CD8+及NKT细胞百分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的CD4+、CD4+/CD8+百分比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CD8+、NKT细胞百分比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组儿童血清IL-4水平均明显上升,不同时间段急性发作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于培养48 h达到峰值,72 h后开始下降,不同时间段急性发作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KT细胞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数量减少,细胞功能发生改变,两者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外周血、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检测变化,为患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奥硝唑治疗,另外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入选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和阴道分泌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白细胞介素-12 (IL-12)炎症指标变化,还有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和阴道分泌物中TNF-α、IL-2、IL-12、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4、IL-6和IL-10水平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2、IL-12、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变化均明显高于治疗前,IL-4、IL-6和IL-10水平变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 05),而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外周血、阴道分泌物中TNF-α、IL-2、IL-12、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因子下调表达,IL-4、IL-6和IL-10呈上调表达,说明这些炎症指标检测与疾病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其受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50例(COPD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50例(哮喘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OPD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后,IL-4、IL-8水平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COPD组IL-4明显低于哮喘组IL-4水平(p<0.01),IL-8明显高于哮喘组IL-8水平(p<0.01)。(2)COPD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后,IL-10水平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COPD组IL-10明显高于哮喘组IL-10水平(p<0.01)。结论 (1)IL-4、IL-8、IL-10是参与COPD和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2)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3)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COPD和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而促进IL-10水平的升高,进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更快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c、IgA和IgM.结果 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孢素、胸腺肽及甲泼尼龙三联免疫疗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评估调节性T细胞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CAA患者39例,给予三联免疫疗法。同时选取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及白细胞介素(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评价CAA组疗效与外周血Treg水平的关系。结果经治疗,CAA临床总有效率为82.1%。CAA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CAA组CD4+、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AA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7、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CAA组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IL-17、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均低于有效患者,但仅CD4+Tr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患者CD4+、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reg水平变化可对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心肌酶以及免疫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儿常规检查后,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双黄连颗粒。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心肌酶、免疫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CD3~+、CD4~+水平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3~+、CD4~+和CD8~+水平改善状况明显(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酶水平,同时增强患儿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千金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对慢性附件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北京市羊坊店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附件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千金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TNF-α明显降低,IL-2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千金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附件炎患者T淋巴细胞,调节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急诊收治的SAP患者84例,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试验组给予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SAP患者,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6.47%vs 97.06%)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升高,CD8+百分比降低,观察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对比两组间CD8+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继发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及Toll样受体7/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Toll like receptor-7/Interleukin-23/Interleukin-17,TLR7/IL-23/IL-17)信号通路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1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分组,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部分置于含有EDTA的抗凝管中,部分离心上清,-80℃保存待测。取部分血液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7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及T细胞亚群比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结果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TLR7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感染组的TLR7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IL-6、IL-17、IL-23、TNF-α、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pDC、CD4^+、CD4^+/CD8^+比例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感染组的pDC、CD4^+、CD4^+/CD8^+比例高于未感染组,CD8^+低于未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组的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P<0.05)。结论COPD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TLR7表达上升,抑炎因子水平下降,促炎因子分泌增加,提示炎症反应持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D4+T细胞及淋巴亚群在小儿哮喘与肺炎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东营市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4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33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择同时期的正常体检小儿3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并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内细胞因子T细胞辅助细胞(Th)1、Th2、Th17及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CD4+CD25+FOXP3+、CD4+IL-4+Th1及CD4+IL-17+Th17细胞百分比均增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4、5.89、6.11,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CD4+CD25+FOXP3+细胞百分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56, P<0.05)。与肺炎组相比,哮喘组CD4+CD25+FOXP3+、CD4+IL-4+Th1、CD4+IL-17+Th17细胞百分比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6.45、6.3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4、5.26、5.19,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肺炎组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5)。与肺炎组相比,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5)。结论 CD4+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与鉴别小儿哮喘与肺炎疾病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斯奇康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 2000年 6月~2002年 4月收治的 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斯奇康注射, 3个月后复查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 并选定 30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做为对照。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后CD4下降, CD4 /CD8比值下降, IL- 4减少, -IFN/IL-4比值下降, 未经斯奇康治疗的患儿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 斯奇康能抑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过度活化的CD4,协调CD4 /CD8的动态平衡, 能抑制Th, 减少IL-4生成, 有可能减少和控制毛细支气管炎转为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结果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g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尘螨过敏的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CD4+CD25+Foxp3+IL-10+ 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选择30例对尘螨过敏的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所有入选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给予户尘螨浸出液刺激48 h后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以及CD4+CD25+Foxp3+IL-10+ 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接受户尘螨浸出液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支气管哮喘患儿CD4+CD25+Foxp3+IL-10+ 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接受过敏原刺激后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CD4+CD25+Foxp3+IL-10+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可托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5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用药方案分为干预组(常规治疗+复可托+玉屏风颗粒治疗,43例)和常规组(常规治疗+玉屏风颗粒治疗,32例),比较2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咳嗽时间、发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CD3+、CD4+、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干预组患儿CD3+、CD4+、CD8+、IgA、IgG均高于常规组,且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7.44% vs 75.86%,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2% vs 24.14%,P>0.05)。结论 复可托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显著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辨证穴位敷贴。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患儿肺功能指标、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及哮喘发作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提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均有显著提高,C-ACT评分显著升高,哮喘发作次数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FEV1、PEF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ACT评分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通过改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控制临床症状和哮喘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并分析其与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非哮喘患儿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差异,分析哮喘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患儿的FEV1、FVC、FEV1/FVC、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8.47±2.13、80.23±2.76、75.68±1.05,61.09±2.43、43.15±3.02、21.83±2.27,低于对照组(t=-40.376、-37.674、-56.508、-11.175、-14.530、-34.348,P<0.001);哮喘组患儿的IL-4、IL-5、IL-13水平分别为156.63±10.14、55.26±3.45、57.54±4.16,高于对照组(t=69.519、61.958、64.306,P<0.05);哮喘患儿的FEV1、FVC、FEV1/FVC水平与细胞因子(IL-4、IL-5、IL-13)水平呈负相关(r=-0.552~-0.358),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呈正相关(r=0.398~0.514)。结论 哮喘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较低,且与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辩证穴位敷贴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辩证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评价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改善,并且研究组喘息、咳嗽、哮鸣音症状及C-AC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更加显著(P<0. 05)。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均有显著提高,并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 05),研究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辩证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