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醒脾养儿冲剂佐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冲剂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照组70例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治疗组150例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醒脾养儿冲剂。全部婴幼儿治疗前均检查血红蛋白含量及体重发育情况,治疗2个月和4个月随访血红蛋白含量及发育状况,结果: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使用醒脾养儿冲剂佐治1个疗程后,体重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平均上升23.0g.L^-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个月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婴幼经醒脾养儿冲剂佐后血红蛋白上升较明显,单纯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显效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红素铁胶囊对人体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男性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30g/L和女性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20g/L的受试者118名,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每人每天6粒服用受试样品,连续30d,对照组按同法给予安慰剂。比较试验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含量变化。结果试食组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升高23.6g/L(22.24%),血清铁蛋白含量平均升高34.1μg/ml(75.78%),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平均降低0.09μmol/L(10.11%),通过配对t检验及成组t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研究剂量范围内可见血红素铁胶囊具有改善人体缺铁性贫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为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方法选取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征得病患同意情况下,按照随机原则将病患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缺铁性贫血小儿在每日早餐后,口服一次小剂量的硫酸亚铁,对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小儿在每日早餐后,口服一次剂量比实验组大的硫酸亚铁,疗程为两个月,研究两组病患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球、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球、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值都升高了,与实验前相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球、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值升高数值比对照组低,但是P指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有效率达96.67%。结论应用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类似,差别不大,并且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好、操作方便并且副作用小,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Wang Z  Sun J  Wang L  Zong M  Chen Y  Lin Y  Xu D  Jiang J  Pan Y  Piao J  Huang Z  Yang X 《卫生研究》2012,41(1):51-55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补充铁剂的效果,探讨维持育龄妇女正常铁营养状况的总铁摄入量。方法招募贫血的育龄妇女74名,年龄21~45岁,按血红蛋白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铁元素8mg)和安慰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效果。干预前、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膳食频率调查及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达标人数分别为15人(44.1%)和5人(14.3%),P<0.01;血清铁蛋白达标人数分别为11人(35.5%)和4人(12.1%),P<0.05。膳食铁的平均摄入量为14.0mg/d。总铁摄入量(膳食铁加补充的铁)与血红蛋白值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1)。膳食纤维摄入多和月经量多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每日摄入23.2mg铁可维持正常铁储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5岁以下儿童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分布情况及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为制定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收集贵州省龙里县和惠水县5岁以下儿童的静脉血和指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样地区5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1.1%。血清铁蛋白的平均值为36.6μg/L,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24.1 g/L,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6~12个月龄的儿童由于辅食添加不及时,当地饮食习惯等原因造成儿童在12~24个月龄时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均出现最低值。加强和普及婴幼儿时期科学喂养及儿童营养知识,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每周1次补铁方法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每周1次给琥珀酸亚铁6 mg/kg(按所含元素铁计2 mg/kg),早餐前1次服;对照组35例,每日给药剂量同观察组,分早、晚两次餐前服。主要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等。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b、MCV、Ret、SF、FEP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每周1次给药与每天给药两种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鸡胚提取物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喂饲大鼠并辅助尾静脉放血,建立大鼠低铁性贫血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鸡胚提取物4周,观察其对血红蛋白、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清及组织铁等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鸡胚提取物可显著升高贫血模型大鼠的血红蛋白、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清铁(P<0.05)。结论鸡胚提取物有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氯化血红素纠正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观察复方氯化血红素对纠正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 ] 随机选取两组各 3 0例贫血者 ,试验组每天服用复方氯化血红素 2片 ,共 3 0d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测定服用前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内原卟啉浓度、血清铁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 试验组试验末血红蛋白量较试验前平均上升 2 1.8g/L ,红细胞内原卟啉浓度较试验前下降 (P <0 .0 5 ) ,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P <0 .0 5 )。  [结论 ] 复方氯化血红素治疗缺铁性贫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本文测定了44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婴幼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并选择了28名健康幼儿为对照组(C组).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组(IDA)的CD_3~+%和CD_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与血红蛋白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_1=0.6427,r_2=0.5974 P<0.005);CD_3~+%在正常对照组和缺铁性贫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组的CD_4/CD_3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与血红蛋白的水平无关.提示营养性缺铁贫血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CD_3~+%和CD_4~+%降低有关,也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检查的137例0~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防治方案》的标准,用SPSS 12.0对血红蛋白进行统计分析其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对检查出缺血性贫血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结果 137例儿童中有5例检测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6%。其中0岁组和1岁组缺铁性贫血的比例最高,与其他各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5例患儿经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该组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应该加强科学指导,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食疗对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差异,为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于湛江市赤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首次诊断轻度缺铁性贫血且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的837例6~36月龄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食疗)两组,于治疗1个月、3个月后(7天内)采末梢血行血细胞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贫血治疗有效率和血红蛋白浓度(HGB/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74.13%)和HGB水平(112.59±4.45)g/L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14.71%)和HGB水平(105.36±4.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0,P0.01;t=23.688,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2.79%)和HGB水平(120.71±5.17)g/L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9.54%)和HGB水平(109.87±2.8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0,P0.01;t=31.438,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92.79%)和HGB水平(120.71±5.17)g/L明显高于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74.13%)和HGB水平(112.59±4.4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3,P0.01;t=51.121,P0.01)。结论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以药物治疗为主,食疗为辅,治疗应坚持足够疗程,在Hb值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以恢复机体铁储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生血宝合剂辅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孕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孕妇1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速力菲,观察组速力菲加用生血宝合剂,治疗4周分析治疗后血液相关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124.36±6.36 g/L)、红细胞计数(RBC)(3.94±0.45)×10~(12)/L、MCV(97.21±11.41 fL)、SF(20.77±3.26μg/L)、血清铁(SI)(21.32±4.11μmol/L)、铁蛋白饱和度(TSAT)(31.96±5.6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3%)、产后出血发生率(1.7%)、胎儿窘迫发生率(5.0%)、早产发生率(2.3%)、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可有效改善孕妇血液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孕妇铁缺乏早期指标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铁缺乏早期诊断指标及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03年10月1日~2004年4月30日,在宁波市8家妇幼保健院做早孕检查时排除贫血的孕妇982例,于孕16周测定血清铁蛋白(SF),并将SF<12μg/L191例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铁剂治疗。结果:铁蛋白<12μg/L与铁蛋白≥12μg/L孕中、晚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孕晚期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F作为妊娠期铁缺乏的诊断指标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孕期提示铁缺乏的孕妇应及时补充铁剂,可减少孕妇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来医院儿保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1658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血红蛋白<110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患病率。结果: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6.6%,其中轻度贫血占95.5%,中度贫血占4.5%,各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是否贫血、是否接受育儿指导、6个月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较高,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科学育儿、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7,(10):1515-1518
目的评价行两种不同脐带结扎时机的足月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和铁储备情况,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时机的选择。方法选取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本院分娩的156例新生儿,分为延迟脐带结扎组(观察组)74例和常规脐带结扎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出生后2分钟结扎脐带,对照组则立即结扎(≤15秒)。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24~48小时、2个月及4个月龄时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平均差异6.789 g/L,95%CI:3.696~9.882);观察组新生儿24~48 h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平均差异6.781 g/L,95%CI:3.030~10.533);观察组新生儿2月、4月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24~48 h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2月时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平均差异19.808 ng/m L,95%CI:13.207~26.409);观察组新生儿4月时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平均差异18.598 ng/m L,95%CI:11.917~25.279)。结论脐带延迟结扎新生儿有更好的初期血红蛋白水平及2~4月时更好的铁储备,有利于新生儿发育、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营养性)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营养性)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组用药,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含量(SI)、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的情况改善十分积极,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归芪洋参口服液对人体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缺铁性贫血女性患者8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归芪洋参口服液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无功效成分安慰剂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为(117.2±7.4)g/l,血清铁蛋白饱和度为(33.1±6.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为(520.1±157.2)μg/l;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为(101.5±7.6)g/l;血清铁蛋白饱和度为(14.2±3.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为(797.1±331.4)μg/l。观察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服用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归芪洋参口服液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缺铁性贫血现状,安全实效。  相似文献   

18.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全球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发病率相当高,是儿童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影响其体格智力发育和免疫代谢等功能,是儿童保健中需要重点防治的常见病之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升高、铁剂治疗效果良好等特点。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撰写缺铁性贫血的诊治专题笔谈,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情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0例门诊体检婴幼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情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结果120例婴幼儿中确诊为营养性缺血性贫血27例(22.5%),<1岁、1~2岁及2~3岁的发病率分别为39.1%、14.5%、5.3%,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晚期贫血、早产、辅食添加时间延迟、出生体重低、偏食挑食等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26例(96.3%)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1例患儿由于喂养困难,经治疗恢复后血红蛋白又发生降低。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为<1岁;母亲孕晚期贫血、早产、辅食添加时间延迟、出生体重低、偏食挑食等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城区中、晚期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膳食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699名孕妇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及铁蛋白,进行24小时膳食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孕妇血红蛋白平均为115.8±11.2g/L.按血红蛋白<105g/L诊断标准,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8.3%,中、晚期患病率分别为13.9%和28.6%,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123,P<0.05).贫血孕妇膳食铁摄入不足,以植物性铁为主,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水果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维生素C、锌)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广州城区中、晚期孕妇铁缺乏问题仍然突出,与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合理膳食指导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