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危儿筛查在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高危儿脑损伤筛查法”对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高危儿筛查异常儿和90例正常儿进行脑损伤临床诊断,考察高危儿筛查的诊断符合率;对30例高危儿用双盲法考察其一致性。结果 高危儿筛查724例,异常50例,筛查异常率6.91%;50例筛查异常儿经临床诊断为脑损伤45例,筛查与诊断符合率90,0%;90例筛查正常儿中,临床诊断脑损伤1例(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高危儿筛查灵敏度97.83%,特异度94.68%;对30例高危儿作双盲法一致性检查,一致性为90.0%。结论 高危儿脑损伤筛查法可用于从高危儿人群中筛查脑损伤患儿,具有可靠性高、费时少、技术操作简单、检查器材易得的优点。适用于儿童保健和儿科门诊应用,是一种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适宜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影  李玉琴  岳凌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43-1344
目的:分析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在儿保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方法:采用DDST对儿童保健门诊2003年1月以来受检的116例高危儿,对其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运动能4个能区逐项测试。对照组为同期受检的正常儿200例。结果:116例高危儿中DDST异常为9例,占7.8%;对照组DDST异常为2例,占1.0%,引起DDST异常的高危因素中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占比例最大。结论:D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力发育障碍儿童,以便早期干预,对基层儿保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在高危儿脑损伤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门诊随访的580例高危儿,采用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对2~6个月龄小儿进行筛查,发现异常者给予早期干预,定期随访.结果 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能提高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率,筛查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等疾病.结论 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是筛查高危儿脑损伤的最简便、最可靠的方法,值得在儿保门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88例高危儿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赞群  王秀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76-2077
目的:了解高危儿的高危因素、智能发育及其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并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量表对来诊高危儿的智力、社会适应及运动3个能区逐项测试。结果:188例高危儿高危因素中以产时窒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出生低体重和早产;发育商(DQ)异常占44.15%,DQ可疑占18.08%,DQ正常占37.77%。DQ异常高危儿中父母文化程度明显低于DQ正常者。结论:在高危儿管理中,及时进行DST智能筛查是完全必要的,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对高危儿的警惕性及智能认识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中,了解高危儿高危因素的分布及高危因素与脑损伤的关系,对早期发现脑损伤及脑瘫并进行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2001~2003年本院儿保地段高危儿中高危因素发生情况与脑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高危儿早期干预起到了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平行效度的研究,以初步探讨AIMS判断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参考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高危儿门诊定期体检的26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IMS和GDDS评估。AIMS的百分位与GDDS粗大运动发育商(DQ)用于检测平行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并将早产组分为3个月龄组。再将GDDS粗大运动DQ<76分别与AIMS百分位5,10和25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组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 在3种标准下,当AIMS判定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10时,与GDDS粗大运动DQ平行效度最好,呈高度一致(Kappa=0.759,P<0.001);对于≤6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在任何标准下二者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差;对于7~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判定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25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分别为0.779和0.766,呈较好相关和高度一致,而取5和10时仅呈中度相关和一致;对于>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百分位异常取10,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最高,均为1,呈高度相关和完全一致。结论 AIMS和北京版GDDS在定量和定性方面为高度一致和相关,对于足月儿和1岁以上早产高危儿可取10作为判断运动发育异常的参考值,对于1岁内早产高危儿,AIMS可更敏感地发现运动发育异常,运用其结果判定运动发育异常时仍需综合考虑以决定早期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平行效度的研究,以初步探讨AIMS判断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参考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高危儿门诊定期体检的26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IMS和GDDS评估。AIMS的百分位与GDDS粗大运动发育商(DQ)用于检测平行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并将早产组分为3个月龄组。再将GDDS粗大运动DQ<76分别与AIMS百分位5,10和25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组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 在3种标准下,当AIMS判定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10时,与GDDS粗大运动DQ平行效度最好,呈高度一致(Kappa=0.759,P<0.001);对于≤6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在任何标准下二者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差;对于7~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判定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25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分别为0.779和0.766,呈较好相关和高度一致,而取5和10时仅呈中度相关和一致;对于>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百分位异常取10,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最高,均为1,呈高度相关和完全一致。结论 AIMS和北京版GDDS在定量和定性方面为高度一致和相关,对于足月儿和1岁以上早产高危儿可取10作为判断运动发育异常的参考值,对于1岁内早产高危儿,AIMS可更敏感地发现运动发育异常,运用其结果判定运动发育异常时仍需综合考虑以决定早期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危儿2岁时语言发育迟缓情况,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改善其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随访至24月龄的64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在儿保门诊体检的52例正常小儿为对照组,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分别在高危儿12、18、24月龄时和对照组24月龄时进行发育筛查评估。结果 高危儿在24月龄时语言发育迟缓的检出率约34.4%,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月小样儿检出率63%最高,其次为早产儿40%,男女比例为3.4∶1。12月龄时高危儿运动发育落后和语言发育落后的检出率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但18、24月龄时两者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儿仍然是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人群,不同高危因素所致语言发育迟缓检出率不同。对高危儿需定期随访、监测和筛查语言发育,争取早发现、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生儿接受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天津市永久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儿童保健干预,研究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发育监测和筛查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儿童的发育情况、家长对儿保工作的护理满意率以及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 研究组儿童身高、体重、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 0,P<0.05)。研究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 1,P<0.05)。结论 儿童发育监测和筛查是儿童保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对儿童的发育可以有更加科学的了解,并积极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家长对儿童保健的了解程度也明显提升,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期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功能;方法:对1~3岁发育迟缓儿童40例采用CHAT-23-A、ASD早期行为标志既预警征象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孤独症儿童.结果:40例发育迟缓儿童筛查阳性5例,阳性率12.5%,其中4例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占10%,正常对照组儿童40例,阳性1例,经干预后进一步检查排除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结论:部分孤独症儿童早期可以表现为发育迟缓,因此对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发现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在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随诊、有运动发育结局的高危儿152例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头颅MRI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结果 152例高危儿随访至12月龄以后获得运动发育结局,其中110例运动发育正常,21例运动发育迟缓,21例脑瘫。152例高危儿完成了全身运动评估,全身运动评估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83. 3%,特异度97. 0%,阳性预测值77. 8%,阴性预测值93. 5%; 104例高危儿同时完成了头颅MRI检查,头颅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75. 7%,特异度97. 0%,阳性预测值93. 3%,阴性预测值87. 8%;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86. 7%,特异度96. 7%,阳性预测值92. 9%,阴性预测值93. 5%;上述3种方法在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全身运动评估及头颅MRI检查均对异常运动发育结局有很高的预测价值,暂未发现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性,全身运动评估更适合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围产期高危儿脑损伤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994年10月-1995年5月,对150例围产期高危儿利用NBNA即20项神经行为评分法检查脑损发生情况,结果在150例高危儿中发现行为异常(低分值)96例,发生率为64%,比对照组(3%)明显高(P〈0.01)。对NBNA低分者进行头颅B超检查,共发现HIE90例,NBNA诊断HIE与头颅B超诊断HIE的符合率为94%。且NBNA评分越2低,HIE越重。影响NBNA低分值的高危因素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规范预约随访管理就诊在高危儿随访门诊中对其随访率及随防效果中的促进作用,为该制度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对象】 按照自愿原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建档的、自愿参加预约就诊的4 755例高危儿入选预约组,选择同期住院并建档的按原常规就诊的2 929例高危儿作为对照组。 【方法】 对预约组进行有计划的预约随诊时间,并通过出院宣教,专科护士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医院预约网络平台等形式预约随诊。对照组按照常规无预约随访就诊。 【结果】 预约随访管理1年来,初次随访率达到82.72%,增长了26.99%,一年随访率达到了63.4%,增长了30.82%,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就诊时间的预约,患儿的非医疗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8.965±20.048) min,明显缩短到(6.125±8.048) min。 【结论】 有计划的预约高危儿随诊时间,可缩短等候时间,提高高危儿的随访率及随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94年10月~1995年5月,对150例围产期高危儿利用NBNA即20项神经行为评分法检查脑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在150例高危儿中发现行为异常(低分值)96例,发生率为64%,比对照组(3%)明显高(P<0.01).对NBNA低分者进行头颅B超检查,共发现HIE90例,NBNA诊HIE与头颅B超诊所HIE的符合率为94%。且NBNA评分越低,HIE越重。影响NBNA低分值的高危因素中以宫内窘迫,重度窒息及妊高征等关系密切,对行为异常者全部给予干预措施,并在6月~1年后随访,显示干预的效果良好,说明NBNA方法实用、经济、可靠、灵敏性高,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危儿听力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儿与听力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率,旨在提高该省高危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科其中的2177例患儿,在病情稳定后或出院前用DPOAE进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行ASSR听阈评估。结果:受检患儿中有471例初筛未通过,占21.6%,1个月后复筛仍未通过155例,占7.1%,ASSR听阈评估异常者43例,占2.1%。其中:早产儿组为1.2%,出生体重<2500g组为5.7%,高胆红素血症组为1.3%,窒息组为2.5%,新生儿肺炎组0.4%,母亲孕期病毒感染组1.5%,新生儿败血症组1.3%,应用耳毒性药物组为3.1%,接受机械通气>5天组为2.1%,颅面耳道中耳畸形组42.8%,家族中有耳聋病史组为5.9%。结论:在有高危因素新生儿中,存在大约2%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相关的听力筛查、综合性听阈评估,使听力障碍的患儿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基础上进行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以及联合应用Vojta、Bobath疗法对围产期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的效果,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169例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静脉给予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干预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做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等治疗以及进行Vojta、Bobath联合康复疗法,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评估和Gesell评定发育诊断量表及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显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4.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岁时Gesell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社会适应能区DQ均高于对照组,各能区干预效果显著,尤其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能区差异非常显著。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结果,干预组MDI为98.03,对照组为88.32,干预组比对照组高9.71;PDI干预组为96.18,对照组为86.10,干预组比对照组高10.0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和发育,可促进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的全面发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开展高危儿筛查和早期干预的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农村地区如何有效开展高危儿筛查和早期干预工作,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提高未来劳动力的素质。方法:抽取湘潭县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的高危儿筛查、听力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分析统计全县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和效果。结果:农村儿童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005年的3.35%上升到2007年的83%,听力障碍筛查率由2005年的未开展上升到2007年的52%,高危儿筛查率由2005年的24.91%上升到2007年的71%,通过医学和家庭的早期干预,脑损伤儿童痊愈率由2005年的92%上升到2007年的97.38%。结论:在农村地区要开展好高危儿筛查及早期干预工作,必须具备完善的高危儿童保健网络,强化网络人员职责;加强儿童保健业务技能培训;保健和临床相结合,保健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相结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部门履行职责,加强对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督查指导;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18.
高危儿监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高危儿监测的方法和管理,以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达到降低儿童残障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方法]高危儿监测要解决监测方法和组织管理两个关键.通过高危儿家庭监测、高危儿筛查等方法,从高危儿人群中筛查发育临界儿,进行脑损伤的进一步诊断.家庭监测采用“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医疗保健门诊采用“高危儿筛查”5项检查.在各市县内依托原有的妇幼保健组织,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监测网,进行高危儿监测.[结果]在全省42个单位开展了高危儿监测工作.结果发现:发育临界儿297例中,由家长发现而就诊者46例,占15.5%,由门诊筛查发现者233例,占78.5%,由于明显异常表现而转诊或就诊者18例,占6.0%.首发地点为市县医院212例(71.5%),区乡医院39例(13.0%),家庭46例(15.5%).近期疗效:显效149例,占50.2%,好转141例,占47.5%,无效7例,占2.3%,总有效率97.7%.[结论]高危儿监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可以实施的.通过技术培训,在各地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监测网,早期发现发育临界儿和进行早期医学干预,是降低婴儿脑损伤患病率、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高危儿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立更为高效的系统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出生于某社区的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5例作为高危儿观察组,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发育关键月龄对高危儿进行筛查,在同一社区选取127名高危儿作为高危儿对照组,按照原有方式进行系统管理。在随访2年后对两组高危儿的随访率、转诊率以及与两组儿童未来生存质量有关的智能发育水平、社会-情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危儿观察组的随访率为92.8%、转诊率为43.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观察组的智能发育得分(90.25±3.16),高于高危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交-情绪得分(65.91±1.03)低于高危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用于高危儿系统管理,能提高高危儿的随访率和转诊率,提升高危儿的智能水平和社会-情绪能力,进而改善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对高危新生儿进行高危因素筛查管理,做到早发现,及时干预,减少新生儿残疾的发生,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