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的镶嵌技术封堵进行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及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成人患者,术中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外科矫治术的镶嵌治疗;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的镶嵌治疗。结果 7例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一个封堵伞或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先放置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7 d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和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疗效满意。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即刻行外科手术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敏感、方便,可实时指导先心病镶嵌治疗,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先心病镶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妇幼保健工作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筛查和干预方面的作用,探讨先心病筛查随访管理模式,以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并减少病死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武汉市(江汉、青山、武昌、汉阳、江岸区)出生的39 009例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心动图实施先心病筛查,筛查阳性者转至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对确诊者进行及时干预及为期1年的定期随访。结果 39 009例活产新生儿确诊404例先心病,先心病检出率为10.36‰。先心病构成类型前3位依次是室间隔缺损(48.27%,195/404),房间隔缺损(37.62%,152/404),动脉导管未闭(7.43%,30/404)。404例确诊先心患儿中有241例患儿缺损自然闭合或恢复正常(包括室间隔缺损112例,房间隔缺损112例,动脉导管未闭16例,肺动脉狭窄1例),62例患儿经手术矫正痊愈,8例死亡,17例失访。39 009例经先心病筛查及随访管理组婴儿先心病死亡专率(2.05/万)显著低于2012-2015年同期活产婴儿先心病死亡专率(5.32/万)。结论武汉地区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略高于全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作为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方法能够避免漏诊,提高先心病患儿检出率;对新生儿开展先心病筛查并对阳性病例开展随访管理有利于减少患儿病死率、提高先心病患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卢鹏程 《中国校医》2010,24(10):744-744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脏彩超的特征、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有心脏杂音以及不明原因紫绀等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本组64例患儿卵园孔未闭20例(32%),动脉导管未闭18例(28%),室间隔缺损13例(21%),房间隔缺损13例(21%);3个月随访复查25例自然愈合,6个月复查15例自然愈合。结论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未闭在新生儿期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成为最多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前筛查、超声诊断指标及术后随访意义。方法将17侧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均为心室右伴大动脉右转位,心房正位。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8例(47.1%)、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7例:41.2%)、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11.8%)、2例冠状动脉畸形(11.8%)。17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术前心功能正常。16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1例细小动脉导管彩超未查出。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明确诊断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室间隔位置居中,胸骨旁短轴切面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室面,手术效果好。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早期进行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前手术时机选择和筛选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 ,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近 10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或尸体解剖确诊的 13 4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临床特征。结果 :初诊原因依次为气促、紫绀、窒息、咳嗽、喂养困难、早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脏杂音、紫绀、气促、窒息、心衰、喂养困难。单一畸形 82例 ,复合畸形 5 2例 ;房间隔缺损98例 ,室间隔缺损 3 6例。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以杂音、青紫、气促最常见。分娩窒息是值得重视的首发症状。病理类型以房间隔缺损最多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轻度房室间隔缺损型心脏病方面有较大优越性。轻型房、室间隔缺损均有自然闭合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听诊发现杂音的4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心脏腔室内径、左右室壁厚度、主动脉窦部及肺动脉主干内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察组新生儿中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效果,比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与对照组的心房、室各测量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共检出27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占67.50%。其中房间隔缺损10例,占37.04%;室间隔缺损5例,占18.52%;动脉导管未闭6例,占22.22%;肺动脉狭窄2例,占5.41%;法洛四联症2例,占5.41%;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占3.70%;房室间隔缺损1例,占3.70%。房间隔缺损的10例新生儿右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室间隔缺损的5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动脉导管未闭的6例新生儿左心房、室各内径(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长径、左心房短径)、右心室前壁厚度与肺动脉主干内径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腔室和大动脉内径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海明  刘琳  孙建梅  刘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88-4289
目的:了解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情况。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大连市35 068例围产儿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查出先心病487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467例,尸检确诊20例,发病率为13.9‰。以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20.95%)和房间隔缺损(ASD,18.07%)居多,其中又以膜部室间隔缺损和Ⅱ孔型房间隔缺损最多。复合型畸形占41.68%,以(ASD+VSD)(12.73%)居多。出生~7天发生心力衰竭59例,围产儿死亡52例,死亡率1.48‰,占1岁以内先心病死亡总数的67.53%,以青紫型复杂畸形为主。结论:先心病的发生与母亲早期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2χ=20.98,P<0.01,相对危险度5.99)。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与早产儿密切相关(2χ=29.1,P<0.01,相对危险度5.0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心脏彩超的特征、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有心脏杂音、胸片提示心影增大以及不明原因发绀等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本组以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最多见,共69例,占58.5%,其次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5例,占29.7%,所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均为复合畸形,以完全性大血管转位最多见,其次为法乐四联症。有6例心脏彩超正常。结论:新生儿期由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只是功能上的关闭,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重新开放,因此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在新生儿期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成为最多见的先心病。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众多,临床表现大多比较严重,预后差,手术治疗是改善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预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附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36-4037
目的: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方法:对67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心病单纯左向右分流型占67.16%,多种畸形并存(7.46%)及青紫型复杂畸形(19.40%)较年长儿多,20.89%合并心外畸形;新生儿期死亡率为2.89%,3个月内总死亡率达5.78%。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杂音、青紫、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吃奶困难;心电图可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X线胸片可显示肺血多少、心脏外形及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先心病最重要、最理想的无创诊断技术。结论: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死亡率高,对可疑临床表现者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结合辅助检查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先心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探索先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住院临床疑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手术)诊断,早期干预,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42例新生儿先心病中,男22例,女20例。胎龄〈37W5例,37—42W37例。出生体重〈2.5kg6例,2.5—4kg35例,〉4kg1例。入院原因有紫绀26例,咳嗽12例,黄疸7例,窒息5例,气促4例,喂养困难3例,呕吐3例。临床表现中心脏杂音37例,占88%;紫绀26例,占62%;呼吸急促14例,占33%;呼吸暂停1例,占2%;窒息5例,占12%;心衰3例,占5%。先心病类型中非青紫型35例,占83.33%;青紫型37例,占16.67%。结论新生儿先心病部分无症状,病情观察很重要,心脏杂音、紫绀、气促、心衰是早期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早期确诊及判断预后;部分先心病有自然闭合的可能;新生儿科医师不仅要早期诊断先心病,尤其是复杂性青紫型先心病,而且要及时处理合并症及帮助家长选择正确手术时机;依赖动脉导管开放而存活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儿禁止吸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4~18岁藏族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海拔2535 m、3600 m和4200 m的32 578名藏族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定三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CHD不同海拔高度的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及各年龄组间变化.结果 3个地区(海东、黄南、果洛)查出CHD 235例,患病率为7.21‰.随着海拔的升高CHD患病率有所增加,分别为5.45‰、6.80‰和9.79‰.但海拔2535 m与3600 m之间CH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海拔2535 m与4200 m、3600 m与4200 m之间CHD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1;χ2=5.540,P<0.05).在海拔2535 m地区各年龄组间CH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拔3600 m、4200 m地区随着年龄增加CHD检出率也增加.各年龄组间比较,16~18岁组患病率最高,与4~7岁和8~12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P<0.005;χ2=5.60,P<0.05).CHD的病种构成以房间隔缺损(ASD)为主(39.1%),室间隔缺损(VSD)其次(32.8%),动脉导管未闭(PDA)列第三(24.7%).但不同地区其构成比不同,海拔2535 m以VSD为首位,3600 m以ASD患病率最高42.8%,4200 m地区PDA占50.8%.结论 藏族少年儿童CHD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及各年龄组间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青海省不同海拔高度4~18岁藏族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海拔2535 m、3600 m和4200 m的32 578名藏族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定三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CHD不同海拔高度的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及各年龄组间变化.结果 3个地区(海东、黄南、果洛)查出CHD 235例,患病率为7.21‰.随着海拔的升高CHD患病率有所增加,分别为5.45‰、6.80‰和9.79‰.但海拔2535 m与3600 m之间CH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海拔2535 m与4200 m、3600 m与4200 m之间CHD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1;χ2=5.540,P<0.05).在海拔2535 m地区各年龄组间CH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拔3600 m、4200 m地区随着年龄增加CHD检出率也增加.各年龄组间比较,16~18岁组患病率最高,与4~7岁和8~12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P<0.005;χ2=5.60,P<0.05).CHD的病种构成以房间隔缺损(ASD)为主(39.1%),室间隔缺损(VSD)其次(32.8%),动脉导管未闭(PDA)列第三(24.7%).但不同地区其构成比不同,海拔2535 m以VSD为首位,3600 m以ASD患病率最高42.8%,4200 m地区PDA占50.8%.结论 藏族少年儿童CHD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及各年龄组间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嘉兴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情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病情况.方法对嘉兴市区唯一有产科的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3~2004年出生的本地籍(嘉兴市所属五县两区围产保健的)孕产妇的全部5723名活产婴儿进行调查.结果检出CHD 406例,患病率7.09%.以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65.52%居多,其次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4.04%.其中ASD均为Ⅱ孔型,缺损直径≤3mm的为主,占71.43%.小于37周出生者CHD发病率为11.80%,大于或等于37周出生者的CHD发病率为6.81%.结论提示新生儿时期筛查CHD,ASD发生率占首位,且以小房缺为主;早产儿CHD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χ2=17.73,P<0.00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胎儿期及产后婴儿期单纯室间隔缺损(IVSD)自然愈合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1例诊断有胎儿单纯性室缺但不愿终止妊娠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大小、自然闭合的时间和闭合率,出生后存活的婴儿监测室间隔缺损(VSD)上述指标至1岁,计算宫内及产后1年的闭合率及总的闭合率、不同位置室缺的闭合率,并对不同大小室缺的闭合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61例中,22例(36.1%)宫内自然闭合,9例(14.8%)在产后1年内闭合,30例(49.2%)仍未闭合。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以及缺损的位置与愈合率有关,室间隔缺小于3.0mm的闭合率明显高于室缺为3.1~5.0mm的闭合率(P=0.005)和5mm以上室缺的闭合率(P=0.002),但室缺为3.1~5.0mm的闭合率与大于5mm的室缺的闭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9)。膜部和肌部缺损的闭合率明显高于干下型室缺的闭合率(P≤0.01),肌部缺损的闭合率高于膜部缺损的闭合率,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65)。结论单纯室间隔缺损有较高的宫内自然闭合率并且在产后婴儿期仍能自然闭合,这种自然愈合的过程与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显著相关。肌部和膜部缺损最容易愈合,干下型不易闭合;小缺损具较高的闭合率,较大的缺损不易闭合。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case-control study of major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HD) in Sweden. During the period 1981–1986, 1,324 such cases were identified and 2,648 controls were selected. Some common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osures were studied using information from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Possible associations with CHD were found for previous perinatal death, maternal diabetes, epilepsy, hydramnios and disproportion between fetus and pelvis. More specific associ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previous spontaneous abortion, epilepsy, hydramnios and truncus anomalies and between diabetes and septal anomalies. However, no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with involuntary childlessness, contraceptive use, or smoking.Abbreviations ASD atrial septal defect - CHD congenital heart defect - CI confidence interval - CoA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 DORY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 - ECD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 HLHS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 IUD intrauterine device - LMP last menstrual period - OC oral contraceptive - OR odds ratio - PD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 TGV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 - VS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铁营养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  方法  数据来源于陕西省2014年1月―2016年12月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孕妇进行膳食营养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孕期铁营养与子代CHD及其各亚型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  结果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母亲孕期增补铁剂降低了子代CHD的发生风险(< 30 d:OR=0.54, 95% CI: 0.37~0.79;≥30 d:OR=0.25, 95% CI: 0.16~0.38),孕期膳食铁摄入量较高(≥29 mg/d)降低了子代CHD的发生风险(OR=0.69, 95% CI: 0.54~0.8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铁营养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此外,母亲孕期增补铁剂≥30 d子代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上发生风险均降低,增补铁剂 < 30 d子代在ASD发生风险降低,孕期膳食铁摄入量较高(≥29 mg/d)子代在VSD、PDA发生风险均降低。  结论  母亲孕期铁营养水平升高降低了子代CHD的发生风险,孕妇孕期应注意机体铁营养的摄入和补充,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资料与随访结果,分析总结胎儿先天型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3例,经引产尸体解剖证实26例,产后超声检查证实17例,误诊1例为房间隔缺损(ASD)。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靠手段,为产前筛选先天性心脏畸形和指导干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对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新生儿的潜在危害。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68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与82例正常新生儿心脏各腔室的大小、肺动脉内压力、三尖瓣反流等。结果: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的原因以心脏杂音、紫绀、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呼吸急促、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最常见。房间隔缺损有房间隔水平存在异常分流但探测不到回声失落的无缺损型34例,回声失落直径<5mm的小缺损型21例,回声失落直径≥5mm的大缺损型13例。三种类型对室间隔、左心室、主动脉、左室后壁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影响程度与缺损直径有显著正相关;只有大型房间隔缺损型导致左心房扩张;缺损和分流束的直径与肺动脉压力增高、三尖瓣反流率、反流面积也有显著正相关;但分流方向与缺损直径无关。结论:新生儿先天性ASD以轻型最多见,可导致新生儿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对藏族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CHD住院藏族患者22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分析CHD合并PAH发生率以及性别、居住海拔高度对病种分布的影响;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病种形成PAH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CHD患者中,合并PAH为115例,占52.2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PAH为64例,占64.65%,高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PAH32例,占41.56%;χ2=9.312,P<0.005)及室间隔缺损(VSD)合并PAH(19例,占43.18%;χ2=5.763,P<0.05);VSD合并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高于PDA合并PAH患者及ASD合并PAH患者(F=15.751,P<0.05);海拔>3 000 m ASD合并PAH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种先天性心脏缺损(F=10.79,P<0.05),但sPAP低于PDA合并PAH患者(t=8.45,P<0.05)及VSD合并PAH患者(t=24.26,P<0.05);PDA和VSD患者合并PAH主要影响因素为缺损大小(OR=1.153,P<0.05),而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31,P<0.05)、缺损大小(OR=1.15,P<0.05)及海拔(OR=2.75,P<0.05)。结论高原地区CHD合并PAH的发生率远高于国内外报道;高原低氧对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