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分型检测在不良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不良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正常分娩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CA、抗β2-GP1抗体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分析ACA、抗β2-GP1抗体对不良妊娠诊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观察组ACA-Ig G与ACA-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抗β2-GP1抗体-Ig G与抗β2-GP1抗体-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ACA与抗β2-GP1抗体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ACA与抗β2-GP1抗体阳性表达是导致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及早进行ACA与抗β2-GP1抗体水平的检测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细胞因子配体1(CCL-1)水平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阳性孕妇中的变化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拟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70例为GBS组,其中带菌20例、亚临床感染42例、绒毛膜羊膜炎8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血清IL-18、CCL-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因素, 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CCL-1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GBS组血清IL-18、CC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羊膜炎孕妇水平最高,孕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早产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IL-18、CCL-1均是影响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IL-18、CCL-1及二者联合预测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62、0.925,敏感度分别为70.0%、70.0%、93.3%,特异性分别为85.0%、73.3%、98.0%。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血清IL-18、CCL-1水平升高,并与妊娠结局有关,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状态和预测妊娠结局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抗磷脂抗体(ACA)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改善HDCP患者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收治的70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43例(轻度组)、重度27例(重度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7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ACA及抗β2-糖蛋白1 (β2-GP1)滴度值、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ACA及抗β2-GP1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3组孕妇血清ACA-Ig G、ACA-Ig M和抗β2-GP1抗体滴度值及不良围生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 05)。3组ACA-Ig A滴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A-Ig M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呈正相关关系(P 0. 05),血清ACA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值均与早产呈正相关关系(P 0. 05),抗β2-GP1抗体与围生儿死亡不良结局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 HDCP孕妇血清ACA水平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 antibodies,ACA)阳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3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的ACA,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3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ACA阳性17例,阳性率45.95%。正常对照组108例,ACA阳性9例,阳性率8.33%。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是一种测定自体免疫功能的方法。ACA阳性的孕妇由于胎盘内血栓形成,可导致胎盘功能不全,故临床上妊娠的结局多为胚胎停育,复发性流产。因此,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对于预测妊娠结局,维持早期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秀  潘柏轩  梁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57-3458
目的:了解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妇女的妊娠结局,为防治病理妊娠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7~12月进行优生健康检查的已婚未育育龄妇女428人,血清A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11年3月20~21日对ACA阳性妇女进行随访。结果:一般人群已婚未育育龄妇女ACA阳性率11.45%;ACA阳性妇女3~6个月后随访,ACA阳性已孕者正常妊娠至孕晚期及足月产者占97.44%,ACA阳性未孕者新增妊娠4例,无病理妊娠。结论:ACA阳性妇女并不必然发生病理妊娠;1次检测ACA阳性无临床症状孕妇妊娠结局良好,对妊娠妇女常规作ACA检测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胎盘Klotho表达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年龄≥35岁78例为观察组,年龄35岁152例为对照组,观察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情况, qRT-PCR检测胎盘Klotho 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Klotho蛋白水平,ROC曲线分析Klotho蛋白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胎盘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水平(4.56±1.13、1.07±0.34)均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的发生率(11.5%、12.8%、2.3%)高于对照组,围产期胎儿生长受限(10.3%)、新生儿死亡(6.4%)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32例产妇胎盘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产妇(P0.05)。胎盘Klotho蛋白水平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62.5%。结论:胎盘Klotho蛋白表达与高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妊娠结局有关,可能作为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对早期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黎  刘瑶  林晓华  黄桂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25-2926
目的:探讨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对判断早期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停经6~7周、尿HCG检查阳性、B超检查宫内未见妊娠囊的妊娠者60例(研究组),进行血β-HCG首次测定及72 h后再次测定,与同期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首次测定血β-HCG值<1 000 m IU/m l 38例、>1 000 m IU/m l 15例、>4 000 m IU/m l 7例。对照组30例均大于4 000 m IU/m l。72 h后再次测定血β-HCG值呈倍数上升者,研究组14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为95%(57/60),其中流产发生率为65%(39/60),宫外孕发生率为30%(18/60),宫内早期妊娠为5%(3/60)。对照组无不良妊娠结局。首次测定血β-HCG值的平均值在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再次测定血β-HCG的值,呈倍数上升者在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β-HCG首次测定值及再次测定值的倍数上升关系,对B超检查宫内未见妊娠囊的早期妊娠者,具有判断异常或正常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夫群  丁杰锋  华凯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307-430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EmAb、ACA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实验组)和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EmAb和ACA,比较两组抗体阳性率间的差异。结果:EmAb阳性率实验组为34.0%(32例),对照组为12.5%(5例),两组有显著性异差(P<0.05);两组中AC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EmAb与输卵管妊娠关系密切,而ACA与输卵管妊娠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梅毒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筛查出梅毒妊娠孕妇244例,根据梅毒血清TRUST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110例、高滴度组14例;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测定孕妇Th17、IL-17水平,分析梅毒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及Th17、IL-17检测诊断意义。结果:Th17、IL-17水平梅毒妊娠孕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无差异(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梅毒妊娠孕妇(22例,17.7%)高于对照组(2例,1.7%)(P0.05);Th17、IL-17均是梅毒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梅毒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曲线下面积(AUC)Th17为0.964、IL-17为0.975。结论:梅毒妊娠孕妇外周血Th17细胞及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健康孕妇,Th17、IL-17水平对梅毒妊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HCM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抗体夹心法检测6 022名孕妇血清中HCMV-Ig M水平。结果:孕妇血清中HCMV-IgM阳性率为1.11%,其中正常孕妇为0.78%,习惯性流产孕妇为14.72%。在随访的50例HCMV感染孕妇中,妊娠结局为自然流产者占32.00%(16/50);生理性黄疸者占26.00%(13/50),显著高于其他异常妊娠结局者(P<0.001)。结论:HCMV宫内感染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尤其是自然流产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视对育龄妇女的HCMV感染的筛查,增强孕期的保健水平,在妊娠的早、中、晚期进行复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李雅娟  李晓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30-1931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流产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阿司匹林治疗后血抗心磷脂抗体、妊娠结局的变化。结果:15例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复发流产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后,ACA转阴10例,转阴率达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例妊娠成功分娩,流产2例,有效率达8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改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复发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TORCH感染与流产、死胎、宫内感染、胎儿生长受限(FGR)、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方法,对医院880例发生流产、死胎、宫内感染、胎儿生长受限、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进行血清TORCH-IgM抗体检测分析,并与同期正常的孕妇880例作对照.结果 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TOX-IgM、RV-IgM、CMV-IgM和HSVⅡ-IgM阳性率分别为3.2%、4.2%、6.9%、5.1%,正常妊娠孕妇的TOX-IgM、RV-IgM、CMV-IgM和HSVⅡ-IgM阳性率分别为0.5%、1.3%、2.7%、1.6%,不良妊娠结局孕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ORCH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有极其重要的关系,TORCH-IgM检测对优生优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妊娠早期血清抵抗素(Resistin)表达特征及与不良妊娠关系。方法:选取54例PCOS孕妇和10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孕早期行血清Resistin、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检测并分析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Resistin、HOMA-IR值均高于对照组,SH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妊娠结局良好者的Resistin、HOMA-IR水平均低于不良者,SHBG水平高于不良者(P<0.05)。病例组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早期血清Resistin、HOMA-IR水平呈正相关(r=0.416、0.316,P<0.05),与血清SHBG水平呈负相关(r=-0.307,P<0.05),血清Resistin水平相关程度最强。结论:PCOS孕妇妊娠早期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且与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有正相关关系,SHBG和HOMA-IR也可作为预测PCO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β-HCG、P联合测定在早期妊娠结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孕早期检测血清孕酮(P)及48 h 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上升情况对宫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患者在尿检确定妊娠后测定血清P及间隔48 h连续两次测定血清β-HCG.并于孕7,9周行B型超声检查,确定宫内妊娠结局.结果 血清P>20 ng/mL者,出现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及异位妊娠的比例比较低;妊娠早期P<10 ng/mL者,宫内妊娠结局良好的比例低;出现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及异位妊娠的比例高,尤其是异位妊娠可能性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 β-HCG上升理想组宫内妊娠结局良好比例高于上升不理想组,而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和异位妊娠均低于上升不理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早期检测血清P和48 h β-HCG上升情况对预测宫内妊娠结局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脐动脉血流参数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行产检并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妊娠女性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孕18~20周时脐动脉血流相关参数(PI、RI和S/D),观察妊娠结局,统计分析脐动脉血流参数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脐动脉血流PI、RI和S/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脐动脉血流参数异常升高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剖宫产率高于脐动脉血流正常者(79.7%比21.7%)(χ~2=39.036,P=0.000)、(66.2%比26.1%)(χ~2=18.277,P=0.000),新生儿低血糖、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等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高于脐动脉血流正常者(16.2%比8.7%)(χ~2=5.791,P=0.0160.05);脐动脉血流PI、RI和S/D值均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呈正相关性(r=0.903、0.775、0.826;P=0.000、0.016、0.004)。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18~20周脐动脉血流PI、RI和S/D较健康妊娠女性增大,且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呈正相关,该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妊娠不良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妇科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尿酸水平对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娩后母婴结局的影响,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产科足月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及不良母婴结局(包括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低体重儿和胎盘早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不良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尿酸、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低体重儿和胎盘早剥等不良母婴结局例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2.04,95%CI:1.18~2.56,P=0.000)。结论外周血尿酸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足月分娩后不良母婴结局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对降低胎膜早破(PRO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本院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856例,根据孕妇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未治疗。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微生态的疗效、PROM发生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孕妇阴道PH值4.6、过氧化氢(H_2O_2)阳性、白细胞酯酶(LE)阳性、唾液酸苷酶(SNA)阳性、β-葡萄糖醛酸酶(GUS)阳性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阳性比例均低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PROM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21.8%)(P0.05),未足月PROM与足月PROM构成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PROM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治疗孕妇(37.9%)低于未治疗孕妇(66.7%)(P0.05),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未进行治疗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能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PROM的发生风险,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维生素D[25(OH)D3]缺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定期产检的早期妊娠女性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25(OH)D3和血糖水平。根据25(OH)D3水平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39例)、维生素D不足组(20例)、维生素D缺乏组(21例),依据血糖水平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分析不同25(OH)D3水平组GDM及不良妊娠结局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3缺乏与GDM、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GDM组孕妇25(OH)D3在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水平[(14.02±3.25)ng/ml]、[(13.77±3.05)ng/ml]均低于非GDM组(P0.05)。维生素D不足、缺乏组GDM发生率(45.0%、61.9%)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38.1%、33.3%、28.6%)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维生素D不足组与维生素D充足组无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血清25(OH)D 320ng/ml孕妇发生GDM的OR值分别为3.828(95%CI:1.398~10.95)、6.201(95%CI:1.692~20.86);妊娠早期25(OH)D 320ng/ml孕妇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的OR值为1.482(95%CI:1.120~4.352)、1.771(95%CI:1.135~3.035)、1.350(95%CI:1.251~6.325)。结论:GDM孕妇存在25(OH)D 3不足和缺乏,且与GDM的发生和妊娠不良结局均相关,检测25(OH)D 3可预测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母婴结局的不同回顾性将6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34例)和结局不良组(30例)。在孕晚期(孕28周、孕32周)对两组孕妇各进行1次血清BNP、cTnI水平检测,对比两组血清BNP、cTnI水平及终止妊娠前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孕28周相比,两组孕32周时血清BNP、cTnI水平均升高,且结局良好组BNP、cTnI水平及升高值均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结局良好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占比高于结局不良组,Ⅲ级、Ⅳ级占比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血清BNP及cTnI升高值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r=0.910、0.895,P均<0.05)。对不良母婴结局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血清BNP或cTnI单独检测比较无差异(P>0.05),二者联合检测AUC值(0.841)、诊断敏感性(94.6%)、特异性(98.2%)、准确性(96.4%)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孕晚期血清BNP、cTnI水平升高与不良母婴结局密切相关,血清BNP、cTnI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不良母婴结局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不良妊娠结局与TORCH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妊娠期感染弓形体(TOX)、其他(OTH)、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TORCH)系列病原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有不良妊娠史的妇女(试验组)及4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母血及胎儿脐血TORCH感染情况。结果:①试验组TORCH-IgG感染率分别为:TOX-IgG 14.58%,RUV-IgG 47.91%,CMV-IgG 45.83%,HSVⅡ-IgG 35.41%。②试验组TORCH-IgM感染率分别为:TOX-IgM 33.33%,RUV-IgM 52.08%,CMV-IgM 54.16%,HSVⅡ-IgM 58.33%。③试验组TORCH-IgG、IgM双项阳性发生率为:TOX 12.50%,RUV 37.50%,CMV 31.25%,HSV-Ⅱ18.75%。以上3个指标,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试验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ORCH系列病原体活动感染对围生儿预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导致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TORCH筛查应作为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尤其对有不良妊娠结局史的妇女,行TORCH筛查对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完全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