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孕妇从高危因素的筛查,有针对性地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秦淮区妇幼保健所2015年至2017年建卡孕妇按照南京市高危妊娠评价标准进行筛查,并对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3 275例孕妇中筛查出1 205例高危孕妇,高危孕妇妊娠发生率36.79%。随访1 176例高危孕妇,分娩围产儿1 213例,高危因素中1种高危因素占67.2%,2种高危因素占23.7%,3种高危因素占7.4%,4种及以上高危因素占1.7%。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流产≥2次、疤痕子宫、年龄≥35岁、24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测定值与高危妊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危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5年中在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144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测定。对测定值异常者进行重点监测。结果测定值异常341例,占筛查人数的23.55%,监测中发现有各种高危因素者254例,占监测人数的74.49%。结论AFP水平与高危妊娠具有相关性,可做为高危筛查时的风险预报。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海安县1990~1991年21 458例孕妇中发生的3 838例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及其分类。结果显示,高危孕妇的发生率占孕妇总数的17.89%,管理率为98.6%。孕早期高危因素以异常产史为主,占孕早期高危因素的72.34%;孕中期高危因素以异常产史和本次妊娠异常为主,占76.71%;孕晚期高危因素以本次妊娠异常为主,占81.06%。提示高危孕妇管理只要根据孕期的不同,结合前10位主要高危因素,采取强化分级管理的办法,就能达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490例高危妊娠管理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原因的变化情况,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及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户籍范围内实行系统管理的孕妇2 060例进行筛查,并将2004—2006年系统管理的孕妇997例设为A组,2007—2009年系统管理的孕妇1 063例设为B组。[结果]A组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20.3%,剖宫产率为64.4%,高危因素的前4位依次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36孕周胎位不正、剖宫产史和≥2次流产;B组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27.1%,剖宫产率为70.1%,高危因素的前4位依次为剖宫产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次流产和≥36孕周胎位不正。[结论]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也增高。只有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才能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有效地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兵团农牧团场群体中的 3 0 55例孕产妇进行 1年半的高危妊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 2 7.6% (844/3 0 55) ,孕早、中、晚期建卡的高危妊娠发生率分别为 2 5.8%、 2 8.9%、 36.2 % (P<0 .0 5) ,在筛查出的 844例高危妊娠中 ,孕早、中、晚期建卡的各占 51 .4%、 40 .3%、 8.3% ,孕早期建卡的高危妊娠发生率最低 ,但检出率最高 ;高危妊娠发生率随孕产妇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 (P<0 .0 5)。不同职业孕产妇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 (P>0 .0 5) ,临时户口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低于常住户口的孕产妇 (P<0 .0 1 )。提高孕早期建卡率和高危妊娠筛查检出率 ,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加以干预 ,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高危妊娠主要类型和发生特点,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做好高危妊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乌鲁木齐市3家主要的产前保健机构上报的《危重孕产妇报告卡》,结合妇幼卫生日常工作台账和《母子保健手册》,相互补充与核对,分别统计孕妇年龄、建卡时间、孕产史、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疾病类型等信息,对其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057例高危孕妇中,高龄孕妇6 067例,占43.16%,主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高龄6 067例,占41.82%,2次人流史4 672例,占32.21%、超重和肥胖1 968例,占13.57%,妊娠期糖尿病942例,占6.49%,甲状腺功能减退857例,占5.91%。结论加强各级各类助产机构对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探索新的高危妊娠筛查模式,加强健康教育和流动人口的高危妊娠管理将是有效降低乌鲁木齐市高危妊娠的重点环节,也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高危妊娠1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将1991年黄山市高危妊娠因素进行了分析。 1 高危妊娠发生率 959例孕妇中,筛查出高危妊娠136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4.18%。 2 高危因素 2.1 高危妊娠与年龄的关系 136例高危妊娠中<20岁1例,占0.74%;20~24岁84例,占61.76%;25~29岁47例,占34.56%;30~34岁4例,占2.9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造成高危妊娠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母婴健康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西孕产妇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的孕妇进行筛查,并建专册管理和追踪随访。结果围产保健门诊登记建卡的孕妇2172例,筛出高危妊娠827例,发生率为38.08%。高危因素发生率的前3位依次为:≥2次流产史、年龄≥35岁、剖宫产史。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监测,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护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门市高危评分标准,调查2007年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筛查高危妊娠,统一造册,定期随访管理。结果: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4.6%,排在前五位的高危因素是母儿血型不合、疤痕子宫、孕妇本身遗传病、年龄≥35岁、骨盆狭小或畸形,高危因素主要集中在孕妇本人基本情况方面,而内外科合并症则较少。高危妊娠者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比例较高。经严密跟踪随访管理,高危妊娠发生产时并发症率不高。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有效保证母婴健康,努力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筛查出的l195例高危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48.6%,其中以本次妊娠异常和有过异常孕产史最多,分别为25.4%和19.7%;高危难产发生率(含剖宫产)44.2%,剖宫产率41.8%;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率10.1‰,其中以本次妊娠异常的临产高危为主,其围产儿死亡率达26.9‰。[结论]严格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早发现和早矫治,可减少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11.
419例高危妊娠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危妊娠的系统化管理经验,使其进一步规范化,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围产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419例高危孕产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高危妊娠发生率平均为23.4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5275,P>0.05).高危因素中,固定因素占高危因素人次数的64.29%,动态因素占35.71%,高危因素转归率为12.22%.同时合并有3种及以上高危因素者占2.86%,合并有2种高危因素者占21.24%、1种高危因素者占75.89%.导致高危妊娠前3位原因依次为:I>2次人流史、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孕产史.普通高危因素(5分)占65.63%,重度高危因素(≥10分)占34.37%.5年来孕产妇死亡数为0,围产儿死亡7例.结论 加强孕期管理,提高对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有助于孕妇平安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的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本院3 120例孕产妇中筛选出953例高危孕妇的管理情况.追踪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危妊娠的发生率30.54%,单一高危因素占83.84%,出现最多的高危妊娠类型是胎位异常。胎位不正干预组转头位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经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胎位不正62.63%转为正常,羊水过多56.92%转为正常,先兆早产治愈率65.78%。IUGR治愈率达78.26%。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35‰。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护、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高危妊娠孕妇管理,以保证母婴安全。方法对所有参加产检的孕妇登记在册,筛查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及管理。结果 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共登记孕妇1547例,其中高危孕妇256例,追踪至分娩,及早发现及早诊治。结论参加高危管理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妇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怀柔区2004~2008年高危妊娠发生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怀柔区高危妊娠发展态势,抓住危重高危孕产妇管理的关键环节,评价孕产妇保健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怀柔区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对2003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期间怀柔区高危产妇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全区共有产妇9568例,高危妊娠3666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8.32%,高危妊娠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主要高危因素有: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异常孕产史。妊娠期贫血由2004年的第1位降到2008年的第4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近4年来占首位,高龄因素上升到第2位。高危组中围产儿死亡率由2004年的6.03‰下降到2008年的3.48‰,高危组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是非高危组的3倍,两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做好高危孕妇管理工作,不仅抓住早孕和产前检查阶段,还应抓住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的关键环节,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高危孕妇的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为有效开展高危孕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中“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08-2009年上海市卢湾区全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167名孕妇中671名(21.19%)高危孕妇,进行高危因素和妊娠结局的分析。结果外来人口的高危孕妇发生率(29.09%)明显高于上海户籍人口(19.61%),高危因素中以异常妊娠分娩史为主,其中异常妊娠分娩史发生率比较高,高危孕产妇的流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的孕产妇。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产医院建立高危孕妇双向转诊制度,可以提高高危孕妇管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有效性。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和流动人口的生殖保健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高危孕妇的发生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徐灵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0-1452
目的:进一步识别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护管理,不断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青海省西宁市"降消"项目县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和管理办法中《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调查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城东区妇幼保健站妇保门诊2 627例孕妇办理母子保健手册进行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妊娠,统一建册,每月例会及时反馈于辖区各办事处、卫生服务站妇幼专干,定期随访管理。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7.66%,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为96.12%,高危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产儿死亡率为26.91‰。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合理科学饮食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发展,减少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高危妊娠临床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怀化市2007~2008年高危妊娠孕产妇4 7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住院无高危妊娠因素,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正常健康孕产妇4 7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2 530例孕妇中高危妊娠4 790例,高危妊娠发生率38.23%。人工流产≥2次居高危妊娠因素首位,发生率6.67%。高危妊娠组较对照组新生儿死亡数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χ2=77.2307,P=0.00000.001)。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与监护,建立高危妊娠管理体系,对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东阳市高危妊娠监护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云萍  华含珺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10-2511
目的:了解东阳市高危妊娠因素变化趋势,为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浙江省金华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调查2004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具有东阳市本地区正式户口产妇的母儿结局、高危发生情况及高危孕产妇个案资料。结果:3年产妇数22304人,活产数22 458人,高危孕产妇数5 930人,高危发生率26.59%,孕产妇死亡5人,死亡率22.26/10万,均属高危妊娠死亡。围产儿死亡223人,死亡率9.931‰,高危妊娠的新生儿死亡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危妊娠。高危发现时间:早孕期占59.85%;高危因素分类:妊娠并发症占32.66%,巨大儿、胎位不正、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妊娠合并症占30.52%,以乙肝病毒携带、心脏病、甲亢、糖尿病为主;高危妊娠单因素前5位主要因素依次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疤痕子宫、流产≥3次、巨大儿、胎位不正。结论: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最根本的措施之一,高危管理关键在于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强化管理、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953例高危妊娠管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4):19-20
目的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的分析,寻求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本院3 120例孕产妇中筛选出953例高危孕妇的管理情况,追踪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危妊娠的发生率30.54%,单一高危因素占83.84%,出现最多的高危妊娠类型是胎位异常.胎位不正干预组转头位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0.01).经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胎位不正62.63%转为正常,羊水过多56.92%转为正常,先兆早产治愈率65.78%,IUGR治愈率达78.26%.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率7.35‰.结论应将保健范围扩大到围婚期,甚至青春期,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予以管理、监护、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