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及其产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伪影表现及其产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分析冠状动脉伪影的表现,评分法判断伪影的程度,产生伪影的原因。结果:以曲面重组为标准重组方式评判。109例见伪影占80.2%,232段冠状动脉发生伪影占23.8%。伪影分为自身因素和技术因素两大类。呼吸运动与心脏运动表现为阶梯状影,冠状动脉错位、中断、模糊;高密度物质表现为局部管腔模糊;邻近结构伪影表现为冠状动脉显影模糊;技术原因表现为冠状动脉不能成像。冠状动脉伪影程度5分3例,4分8例,3分24例,2分33例,1分41例。轻度伪影74例占54.4%(74/136),中度伪影占24例17.6%(24/136),重度伪影11例占8.1%(11/136)。结论:伪影的产生各有其原因,影像学表现各异,通过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可降低伪影的发生率及对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和技术缺陷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方法:122例临床疑似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后处理行MIP、CPR、MPR及VR重建,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CT医师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缺陷或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22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496段,存在伪影326段,占21.79%,大部分为轻度伪影275段(18.38%),中重度伪影51段(3.41%)。结论:冠状动脉CTA的伪影和缺陷原因如下:心脏运动、呼吸运动、射线硬化、对比剂、重建时相、扫描和后处理技术等。认识并尽力排除这些伪影和技术缺陷,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特点及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46例窦性心律患者,按心率分为6组:组1心率为<60次/min,组2心率为60~69次/min,组3心率为70~79次/min,组4心率为80~89次/min,组5心率为90~99次/min,组6心率为≥100次/min.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SUN图像工作站进行二维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容积再现重建.结果:46例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左回旋支、左缘支、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显示较好并能用于影像学诊断者分别为46例(100%),46例(100%),41例(89%),43例(94%),24例(52%),39例(85%),27例(59%).在相位窗的选择方面,36例(78%)患者在75%相位窗上显示较好.在不同的心率组中,16层螺旋CT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后降支的显示没有明显差别(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前降支的显示受心脏搏动的影响很小,显示率都是100%.心脏搏动主要影响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第一对角支的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显示率为100%.当心率小于80次/min时左旋支的显示率在93%以上.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准确可靠地进行冠状动脉显影,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部分冠状动脉分支显影与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MSCT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80例(男272例、女10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220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以SCA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6层MS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380例患者CTA共显示4 560个血管节段,其中87.28%的血管节段具有影像诊断价值.与SCA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4%,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评价的准确率达98%.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为83.67%,特异度为98.75%,阴性预测值为96.34%.结论 16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SCA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阴性排查.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和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MSCT因其无创、安全、患者痛苦少、经济快捷、患者及医护人员接受X射线辐射少而在临床广泛应用[1]。本文就该项检查相关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1月-2006年8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57例心率不符合要求者,在扫描前口服降心率药倍他乐克25-50mg,用药之前测血压收缩压<100mmHg者慎用,使其心率低于67次/m…  相似文献   

6.
<正>影像技师是图像质量第一位质控员,也是图像质量最主要的决定者。射线束硬化伪影是由于X光子吸收不均衡,相应产生部分高能(或低能)射线,如果这种非线性衰减不加补偿,会产生条状或环状伪影[1]。本文通过分析射线束硬化伪影的产生原因,指导技师日常的扫描工作,避免此类伪影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5年4月12日第一次发现此伪影至17日,共发现5例患者出现此伪影,其中男3例,女2例,年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DSA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不仅费用高,而且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研究表明,约66%行DSA的患者其目的仅在于冠心病的诊断,而不需要支架置入等进一步的处理。多层螺旋CT的应用,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而且明显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本文以DSA为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心率下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对28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TCA检查.入选患者按照心率快慢分为5组;按照心率波动幅度分为3组.结果 (1)除心率为66~70次/min组和心率为71~75次/min组间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4,P=0.281)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在心率≤75次/min时,导致冠状动脉无法评价的原因主要为钙化,在心率>75次/min时,导致冠状动脉无法评价的原因主要为运动伪影,其次为钙化.(3)不同心率波动组中,当心率波动幅度>10次/min时,冠状动脉的可评估率明显减低.(4)在心率≤65次/min时,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主要在75%时相,随着心率的增加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逐渐趋于45%~50%时相,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最佳重建时相主要位于50%时相.结论 导致冠状动脉无法评价的原因在心率较低时主要为钙化掩盖血管腔和钙化导致的伪影所致,在心率较高时主要为运动伪影,其次为钙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76例拟冠心病患者,4例冠状动脉支架及搭桥术后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结果80例中共显示斑块204处,其中硬斑块128处,软斑块96处,尤以左前降支为最多;冠状动脉狭窄共60例,其中轻度狭窄36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8例,仍以左前降支为多。心脏肿瘤3例,中纵隔囊肿1例,主动脉夹层3例,真性动脉瘤1例,大血管畸形3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本组706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 其中537例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仿真内镜(VE),分别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并对其进行评价. 结果 706例受检者有2556支冠状动脉被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89%、91%、93%.检测有意义的狭窄(≥50%的狭窄)936/2556(36.62%)支,其中钙化性狭窄773/936(82.59%),非钙化性斑块狭窄163/936(17.50%),单支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612/936(65.38%),两支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237/936(25.32 %),三支以上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113/936(12.07%). 结论 如果控制好心率和改善扫描技术,16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能较为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对冠心病的筛查、血管搭桥以及内支架置入后疗效随访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索多期双流速注射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4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其中,12例(A组)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生理盐水,12例(B组)在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比例为60∶40).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测量两组升主动脉根部、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右心室的CT值,评价冠状动脉的显示、右心室的均匀性及左心室室壁的显示.结果 经Kappa检验,两名医师均有良好的组内、组间一致性(K>0.75).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秩和检验,在冠状动脉的显示和右心室的均匀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心室室壁的显示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可以更好地显示右心室心腔和左心室室壁,而不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R-R时相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在不同心率、不同冠状动脉分支最佳重建R—R时相特点。材料和方法:根据心率将89例患者分为四组:A组,心率〈60次/min;B组,心率60—69次/min;C组,心率70—79次/min;D组,心率≥80次/min。行16层螺旋CT,0.4s/周扫描,以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10%一90%R—R时相的横断面图像,再进行冠状动脉容积重建,分析不同心率、不同R—R时相冠状动脉各支图像质量。结果:不同的心率冠状动脉各支最佳重建时相不同。A、B组最佳重建窗较宽,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大多能在70%和80%R—R时相获得最佳显像;C组LCX最佳重建时相在50%或80%。RCA最佳重建时相在40%-50%,LAD在80%;D组最佳重建窗较窄,RCA、LCX最佳重建时相均在50%,LAD在40%-90%R—R时相得分差异不明显。结论:以0.钆伺的16层螺旋CT冠脉显像,根据心率不同选择重建时相。有助于获得较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重组相位窗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的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将其扫描原始数据分别按45%、55%、65%、70%、75%、85%R-R间期的不同相位的横断面进行重组。结果:左主干在6个R-R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在70%R-R时相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在75%R-R时相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整体图像在75%R-R时相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重组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应礼  徐益明  朱昭环   《放射学实践》2009,24(4):396-39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冠心病患者同期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分析745个冠状动脉节段MS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得出有意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率≥500%)MSCT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钙化对其影响。结果:587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158个节段因运动伪影(27个节段)或管壁严重钙化(131个节段)无法进行血管评价。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7.7%。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82%、68%、9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静  温平贵  杜秀琴 《放射学实践》2005,20(10):904-90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segment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在AW4.2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PR、CTVE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除1例冠状动脉显示不佳影响诊断外,其余顺利完成检查并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心率平稳,控制在50~70次/分之间,选择正确的造影方法及恰当的扫描参数,MSCTCA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的新的筛选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膜瘤MSCTA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组方法 包括: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技术(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 结果 35例脑膜瘤MSCTA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组清晰显示脑膜瘤肿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组可显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 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脑膜瘤的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预测肿瘤切除的难易程度、手术风险、效果,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3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用增强图像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其中4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以常规造影为“金标准”,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各类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用于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0.2%;诊断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高质量的CTA图像可作为一种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与导管法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6层CT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5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其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55例患者冠状动脉的568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者为492节段(占86.6%),其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7.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98.1%;16层CT显示高度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和98.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4. 6%和 99. 3%。结论:如果冠状动脉 CT 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 16 层 CT 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的筛选方面,16 层 CT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A)及其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随访价值. 资料与方法 87例经EBA检查的患者,其中支架置入术后随访16例,搭桥术后随访9例.除9例搭桥患者外,其余78例均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证实. 结果 EBA可评价的冠状动脉中,对左主干和前降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尤其是近段,其次为右冠,对回旋支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则较低;16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共放置支架47枚,EBA准确定位45枚(95.7%),对支架内开通诊断的符合率为74.5%;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搭建冠状动脉桥血管27支,EBA对桥血管开通与否诊断的符合率为81.5%. 结论 EB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术前筛选价值,对术后的随访也有较大的潜力,是一项很有优势的无创性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