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居民体力活动的现状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常住人员。结果:调查人群中从事不太活动、轻度、中度和重度体力活动的分别占19.0%、40.3%、31.3%和9.4%,在地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职业分布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1)。超重和肥胖占44.8%,现患率分别为33.0%和11.8%;经多因素调整后,与不太活动者相比,中度、重度体力活动者罹患肥胖的风险分别降低44.5%和33.7%(调整优势比分别为:OR=0.555,95%CI=0.423~0.729和OR=0.663,95%CI=0.457~0.960);中度、重度体力活动者中超重的现患率虽然也低于不太活动者,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京地区居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负相关。体力活动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南京市城区居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7年抽取南京市主城区的2个社区,年满18岁常住人口2016人.将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分为完全静坐;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4级.BMI≥24 kg/m2为超重肥胖.控制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吸烟、饮酒和慢病后,分析身体活动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城区居民完全静坐、轻度体力活动、中度及重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17.9%、26.3%、50.4%和5.4%,超重、肥胖比例分别为41.7%、11.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体力活动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完全静坐的0.15倍(95%CI:0.11~0.22),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其0.16倍(95%CI:0.10~0.27);中及重度体力活动居民发生超重的风险是完全静坐的0.16倍(95%CI:0.12~0.23),发生肥胖的风险是低度体力活动的0.17倍(95%CI:0.11~0.27).结论 体力活动是超重肥胖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肥胖与体力活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肥胖与体力活动ShetyPS肥胖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大众健康问题。目前,世界上约有一亿名肥胖者。肥胖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与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子宫癌的发病率增加也有关系。肥胖是使慢性非...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及肥胖和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力活动、肥胖、心理健康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徐州市区10所中学共5 730名中学生有效问卷和人体测量数据,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相关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中学生肥胖发生率为12.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5%,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7.7%,参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大强度体力活动及体力活动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3.6%、32.2%和63.2%;调整人口统计学和视频时间、肥胖变量后,体力活动缺乏增加抑郁症状(OR=1.18,95%CI==1.02~1.37)和焦虑症状(OR=1.15,95%CI==1.01~1.30)的发生风险;初中学生中体力活动缺乏增加肥胖和抑郁症状发生的联系(OR=1.50,95%CI==1.11~2.04)。结论 徐州市中学生体力活动缺乏、肥胖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相关,初中学生体力活动不足增加了肥胖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体力活动现状,分析其对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北京市某学校295名9~13岁学生并完成临床健康评估和计步器7d体力活动监测,同时使用问卷调查学校营养午餐食用情况、近半年体力活动情况及膳食习惯。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I、WHtR、体脂百分比(FMP)与体力活动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相关指标与超重朋巴胖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15.5%的男生和13.1%的女生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达到60min。超重朋巴胖儿童每日静态活动时间、每日总能量消耗(含基础代谢)和体力活动消耗能量高于体重正常组。WHtR、FMP和BMI均与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呈负相关关系;学生上下学乘私家车日均增加1h,WHtR、FMP分别上升O.0l和2.06个单位。每日静态活动时间增加lh,FMP则升高0.89个单位。BMI与膳食中的叶类蔬菜(菠菜、白菜等)呈负相关关系,每周平均食用叶类蔬菜频率增加1次,BMI下降0.10个单位。控制性别、肥胖家族史后,静态活动时间≥120min/d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城市学龄儿童每天的体力活动量较低,减少静态活动时间和增加体力活动以消耗能量,可预防和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明久坐时间(ST)、体力活动(PA)与儿童超重肥胖的联合关系,为从身体活动角度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3-6月共抽取3 936名广州市7~12岁儿童。采用信效度良好的问卷评估儿童的ST和PA水平,儿童超重肥胖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每天进行课后ST≥2 h/d视为高ST,每天参加中高等强度PA≥60 min/d视为高PA;高、低ST和PA两两交叉分组后形成四组别。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总体的超重肥胖率为21.5%。低ST高PA、低ST低PA、高ST高PA、高ST低PA四组别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9%,17.8%,23.1%和22.3%。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与低ST高PA组儿童相比较,高ST高PA组儿童的超重肥胖风险是其1.286倍(95%CI:1.078~1.724),高ST低PA组儿童的超重肥胖风险是其1.219倍(95%CI:1.059~1.641)。结论 ST、PA与儿童超重肥胖间存在联合关系,有关部门从身体活动角度防控儿童超重肥胖时,除了考虑增加儿童中高等强度PA水平,也应多关注减少课后S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模式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7月,运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学龄前儿童日常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探索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模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活动模式与儿童超重/肥胖间的相关性。结果 因子分析抽取了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特长培养模式、托幼机构集体活动模式和家庭户外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5.4%。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特长培养模式因子得分≥P75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比因子得分25高(OR=2.633,95%CI:1.066~6.504);家庭户外模式因子得分≥P75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比因子得分25低(OR=0.747,95%CI:0.387~0.984)。结论 特长培养模式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家庭户外活动模式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参加活动的儿童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只是活动量多少及强度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不确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有关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报道。本文主要就儿童闲暇时间身体活动,上、下学交通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和全面的身体活动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老年人群肥胖和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抽取≥50岁人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信息,并进行体格测量、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词语回忆、顺序数字跨度、倒序数字跨度、语言流畅度)。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BMI、腰臀比、体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 913名,中位年龄60岁。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年经济收入、BMI、腰臀比和体力活动水平与认知得分都有显著性关联。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经济收入后,BMI与4项认知功能得分的关联都不显著(P>0.01)。腰臀比与语言流畅度有显著关联(P<0.01),中心性肥胖者的语言流畅度得分低于腰臀比正常者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力活动水平与4项认知功能得分都有显著关联(均P<0.01),轻度体力活动者的4项认知功能得分都比中度体力活动者低(均P<0.01)。结论 中心性肥胖和体力活动不足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更低,提示腰围控制和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维持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京、上海部分城区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并分析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3—10月对上海、南京4个主城区8个社区里756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身体活动日志,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体力活动模式,进而分析不同体力活动模式对超重/肥胖的潜在影响。结果上海、南京成年人超重/肥胖总发生率为39.6%,其中女性为29.4%,男性为51.4%。采用因子分析确定的4种体力活动模式,其中久坐模式(χ~2=15.302,P=0.007)和居家模式(χ~2=17.676,P=0.004)与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久坐模式因子得分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OR=1.251,95%CI 1.031~1.457),居家模式因子得分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0.716,95%CI 0.486~0.908)。在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混杂变量后,久坐模式和居家模式与超重/肥胖间仍存在相关。久坐模式Q1组静坐活动时间百分比远低于Q4组(52%和67%,P<0.01),居家模式Q4组低强度活动时间百分比高于Q1组(59%和51%,P<0.01);久坐模式和居家模式Q4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是Q1组的0.94倍和1.13倍。结论以静态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久坐模式和以家务性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居家模式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每天3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锻炼外,通过低强度活动中断或替代静坐行为会对超重/肥胖个体产生额外的显著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参加活动的儿童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只是活动量多少及强度与肥胖患病率的关系不确定,静态生活方式的增加也是肥胖流行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有关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报道.本文主要就儿童闲暇时间身体活动,上、下学交通方式,静态生活方式和全面的身体活动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5—6月选择南京市36所学校4~12年级学生(9~17岁儿童青少年)共4 401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体力活动水平和视屏时间,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7.7%(1 219人),体力活动充足率为21.1%(930人),视屏时间较短率为96.3%(4 237人)。体力活动充足以及视屏时间较短的学生BMI值分别低于体力活动不充足以及视屏时间过长学生。体力活动不充足且视屏时间过长组超重肥胖的发病率最高(39.7%)。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不充足且视屏时间较短组以及体力活动充足且视屏时间较短组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为体力活动不充足且视屏时间过长组的0.54倍(95%CI=0.37~0.77)和0.64倍(95%CI=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苏州市吴中区基线数据,选择高血压人群并剔除自报患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20 178人。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中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肉类摄入、新鲜水果摄入等因素后,休闲静坐行为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β=-0.246,P<0.001);与肥胖指标如体脂比(β=0.061,P<0.001)、腰围(β=0.087,P<0.001)和BMI(β=0.071,P<0.001)呈正相关。纳入中介变量体力活动后,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直接作用仍有统计学意义;控制休闲静坐行为后,体力活动与体脂比、腰围和BMI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52,-0.083和-0.028,均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体脂比、腰围和BMI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其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0.820%,23.421%和9.915%。对性别分层分析后,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在男女性中不相同,女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各肥胖指标间存在中介效应,而男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体脂比和腰围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高血压人群应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减少长时间休闲静坐以获得较好的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肥胖的儿童,长大后患肥胖症的几率要增加很多,极其容易遭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伤害,因此做好儿童肥胖的预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职业与健康》1991,(4):27-28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 (1)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表A。 (2)能量代谢率  相似文献   

16.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肥胖在自然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及其与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苏常州市城乡社区3222名对象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该市20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7.93%、3.40%,标化率为24.26%、2.72%。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肥胖有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城镇人群的患病率高于乡村。女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较男性更为密切,无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升高而显著增高。结论:肥胖已成为常州城乡人群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肥胖的发生应成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事业单位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摄入量状况。方法在石家庄市某事业单位选择三餐在食堂用餐的处于轻体力活动水平的38名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称重记录法调查其每日的膳食种类及摄入量,并通过查阅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的能量摄入量。结果每日能量摄入量男性为(9070.0±1497.5)kJ[(2167.9±357.9)kcal)],女性为(7669.9±1396.5)kJ[(1833.2±333.8)kcal)]。以公斤体重计算,男性组为(130.9±17.4)kJ/(kg.d),女性组为(139.0±25.8)kJ/(kg.d)。男女的每日能量摄入量均比我国2000年制定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的RNI值低。此外,受试对象全天各餐之间摄能比分别为早餐18.6%、中餐41.5%、晚餐35.0%,其中早餐摄能比值偏低。结论中国轻体力劳动成年人能量摄入的RNI值可能偏高,在评价能量摄入量时应考虑体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李洋  傅华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4):161-162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及国际肥胖专家组于 2 0 0 0年 2月联合发布了《亚太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的指导性手册。该手册在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肥胖标准基础上 ,针对亚太地区居民的生理及形态持点 ,重新修订了肥胖的标准 ,并阐述了对肥胖的预防及处理对策 ,以期望亚太区各国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标准基础上 ,共同致力于对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并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不仅在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居民有较高并不断升高的肥胖率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甚至更为严重。例…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中国医药报》、《健康报》及早些时候的《保健时报》等全国性权威媒体纷纷连篇累牍甚至整版整版地报道了有关儿童肥胖的系列问题,显示出以前不曾被重视的儿重肥胖问题已日益浮出水面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冬春季节学生放寒假,人们多食少动容易长胖的寒冷季节的到来,这一问题又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肥胖 (obesity)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不仅影响体形 ,而且是许多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甚至癌症等 )的重要诱发和加重因素之一 ,故防治肥胖已迫在眉睫。一般认为 ,肥胖既和环境因素又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增加了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的摄入 ,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 ,体力活动减少等原因 ,肥胖者呈逐年增加趋势 ,而肥胖的发生多呈明显的家族遗传性。Neel的节约基因 (thritygene)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遗传基因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适应性改变。近年来 ,在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