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中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探讨骨髓中抗血小板抗体(PAIg)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50例ITP患者及20例对照者骨髓及血液中血小板表面PAIgG、PAIgM、PAIgA水平,并分别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ITP患者骨髓PAIgM、PAIgA水平与对应血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PAIgG与血液PA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骨髓标本总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血液标本总阳性率(82%)。结论骨髓中PAIg检测对ITP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弥补部分血液标本PAIg阴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孔荣  邱宏春  吴鹏飞  王勇 《临床荟萃》2011,26(2):104-10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4项参数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ITP患者(ITP组)及60例骨髓检验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组治疗后巨核细胞数低于治疗前,(69.5±14.6)个/片vs(178.8±54.1)个/片(P<0.01),产巨核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9.4±31.2)%vs(5.2±2.7)%、(86.9±52.3)×109/L vs(37.2±13.7)×109/L、(3.10±0.63)%vs(1.40±0.35)%、(9.6±1.7)fl vs(9.0±1.7)fl、(19.2±1.5)%vs(17.3±1.3)%(P<0.05或<0.01),但巨核细胞数、产巨核细胞比例、PCT、MPV和PDW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LT则低于正常对照组。ITP患者初诊时PLT不同水平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诊时不同巨核细胞数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初诊时外周PLT与疗效无关,治疗2周内患者PLT超过100×109/L其基本治愈率较高(96.0%);每单位涂片(1.5 cm×3 cm)巨核细胞计数>100个的患者治愈率达85.7%,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ITP患者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并计数巨核细胞数,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对预后的判定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138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惠者预后,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初诊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138细胞表达率.随访6个月后,将ITP患者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二组,比较初诊时外周血CD138细胞表达率,并分析CD138细胞表达率与就诊时间、初诊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外周血CD138细胞表达率,急性型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慢性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型患者外周血CD138细胞表达率与初诊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无相关(P>0.05),与就诊时间、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治疗反应相关(P<0.05).结论:CD138细胞在慢性型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可作为早期判断ITP惠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患儿中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ysmex XN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别检测36例aITP患儿和33例未累及巨核细胞系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ATP)的血小板数量及其相关参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其分类;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组PAIg水平;SPSS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两组患者MPV、PDW、PAIg的分布,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后,绘制ROC曲线,计算MPV、PDW、PAIg及其联合检测对a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的ROC曲线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ATP患儿组相比,aITP组MPV、PDW及PAIg升高,Plt和产板型巨核细胞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RBC、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位面积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MPV、PDW及PAIg进入回归模型,其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1,P=0.000,R2=0.713)。MPV+PDW+PAIg联合检测的AUC为0.863,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167%和89.697%,均高于单独检测及MPV、PDW、 PAIg两两联合检测。结论:MPV及PDW用于a 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诊断存在不足,联合PAIg检测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ELISA法作PAIgG,PAIgA,PAIgM联合检测,并作动态观察。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PAIg,P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AIg增高患者采用泼尼松治疗,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g含量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10 8例ITP患者及 10 8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 (PAIgG、PAIgA、PAIgM) ,并计算三种指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①灵敏度 :PAIgG >PAIgM >PAIgA :PAIgG特异度 77 8%。②PAIgG在ITP组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组 (P <0 0 5 )。③对 36例急性ITP患者不同血小板数量组间PAIgG分析 ,结果示血小板数量越低 ,PAIgG均值越高 ,0~ 10× 10 9/L组 ,10~ 30× 10 9/L组 ,30~ 80× 10 9/L组间PAIgG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④ 8例急性ITP患者治疗前后PAIgG明显高于普通ITP组 ,且伴有PAIgM升高。⑥低巨核细胞型ITP患者PAIgM均升高 ,治疗前后PAIgM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是ITP患者诊断、治疗反应的有用指标。难治性或低巨核细胞型ITP患者除有PAIgG升高外 ,均伴有PAIgM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血小板(PLT)相关参数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分类在May-Hegglin异常(MHA)和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慢性ITP患者88例,MHA疾病患者15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者40名。分4个组进行巨核细胞计数、分类及PLT 4项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作比较。结果 MHA组PDW和MPV较急性ITP组、慢性ITP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HA组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与急、慢性I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V、PDW在MHA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有效鉴别MHA与急、慢性IT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健康体检者、51例 ITP 患者(23例新诊断 ITP 患者、28例持续性 ITP 患者)和21例非 ITP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的表达率及荧光强度,与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持续性 ITP 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的 PAIg 表达率。结果ITP 患者组 IgG、IgA 和 IgM 的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自身免疫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免疫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持续性 ITP 治疗患者中,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有效(response,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 PAIg 可以用于 ITP 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的特点及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ITP组、血液系统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HN-TP组)、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黏附血小板的PAIg,进行PAIg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FCM检测ITP患者血小板表面IgG、IgA和IgM荧光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89±8.24)%、(8.16±18.58)%和(6.45±15.39)%;平均荧光强度为(5.73±8.18)、(43.65±42.72)、(40.70±36.4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IgA和IgM的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HN-TP组、其他疾病组比较,ITP组IgA和IgM荧光阳性百分率明显高于HN-TP组和其他疾病组(P<0.01);ITP组IgA和IgM平均荧光强度高于HN-TP组和其他疾病组(P<0.05)。流式细胞术PAIg测定荧光阳性百分率的诊断效率为45.8%;平均荧光强度的诊断效率为72.5%;两项指标联合的诊断效率为74.2%。结论 FCM检测血小板抗体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实验诊断与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c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外周血及骨髓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为不典型AA组;同期初诊的急性ITP 30例为ITP组。入院后均行血常规、骨髓涂片,自身抗体系列,抗血小板抗体等检查。所有病例入组前排除白血病,MDS,典型AA等血液疾病。结果不典型AA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为2.17±1.07(ANC),血红蛋白为93.23±32.11 g/L(HB)显著低于ITP患儿(ANC为2.73±0.39 g/L及HB为111.11±42.23 g/L),两组间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TP患儿血小板计数为(30.38±2.22)×109/L,显著低于不典型再障患儿(47.14±2.17)×109/L,两组间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AA患儿巨核细胞数为17.83±7.83明显低于ITP患儿225.3±64.23,两组间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AA和ITP存在许多相似性,容易发生误诊,当患儿出现血小板降低时,应仔细分析其他血细胞的特点,并参照骨髓穿刺结果,必要时进行骨髓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6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GPⅡb/Ⅲa).结果发现,初治3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PAIgM、PAIA)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9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PAIgM,PAIg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SLE、Evans综合征、甲亢、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2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 M),研究其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CM和ELISA检测19例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直接法)及血浆中(间接法)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17例健康自愿者血小板膜表面的相关抗体,比较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并对结果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结果FCM和ELISA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组PAIg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CM测得的阳性率(84%)比ELISA法(79%)稍高,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法和间接法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尤其是PAIgG)有助于诊断ITP;其中FCM是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的一项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而ELISA是最常用的定量试验方法,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两种方法同时应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核因子κB(NF-κB)、幽门螺杆菌(H. pylori)及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 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168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通过14C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F-κB水平及Hp-CagA-IgG抗体表达,并测定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Ig G抗体(PAIg G)、PAIg 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除了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低及PAIg G、PAIg M含量显著高(P 0. 05)以外,其血清NF-κB水平明显高(P 0. 05),H. pylori、Cag A阳性率明显高(P 0. 05)。ITP患者NF-κB、H. pylori、Cag A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与PAIg G、PAIg M含量正相关(P 0. 05)。轻度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中度ITP者重度ITP者,PAIg G、PAIg M及NF-κB 中度ITP者重度ITP者,H. pylori、Cag A阳性率中度ITP者重度ITP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TP患者中H. pylori阴性者血小板计数 H. pylori阳性且Cag A阴性者 H. pylori、Cag A均阳性者,PAIg G、PAIg M及NF-κB H. pylori阳性且Cag A阴性者H. pylori、Cag A均阳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 pylori感染可能直接通过Cag A蛋白参与ITP的发病,或H. pylori感染促使Cag A激活NF-κB而影响免疫应答导致PAIg G、PAIg M升高及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儿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学改变和过敏指标的结果变化.方法 对59例ITP小儿患者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观察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过敏原三项检测,并对21例骨髓形态学检验大致正常的对照组,进行同样实验.结果 91.5%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浆上可见空泡、50.8%可见幼稚巨核细胞产板现象、88.1%出现血小板形态异常、83.1%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2.9%血清IgE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确诊ITP有重要意义,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清IgE水平增高,有助于ITP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总结 3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结果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年龄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相关抗体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检测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25例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其变化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初诊时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出血表现的患者予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并用骨髓涂片染色法对巨核细胞进行计数分类.结果:25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9例(36%),其中5例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均升高,血小板相关抗体IgA升高2例.骨髓象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5~8 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或有出血表现时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5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仅测定其PLT,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r=-0.65,P<0.05;r=-0.68,P<0.05);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r=-0.55,P<0.05;r=-0.58,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皮肤粘膜出血、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主要由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自身抗体引起,部分患者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因此PAIg和T细胞亚群的联合检测在此类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探讨ITP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彭碧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0-911,913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与血小板(PLT)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组进行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PLT、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组最低(P<0.01),脾亢组次之(P<0.01),PCT与PLT变化一致,各组PDW均增高(P<0.01),MPV以ITP组与免疫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与ITP组相比,巨核细胞数、PLT值、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与ITP组相比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病例骨髓均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组巨核细胞总数及颗粒巨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MgA)组巨核细胞呈病态改变。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0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PAIg 和T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ITP患者组PAIg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ITP患者组CD3 、CD4 、CD4 /CD8 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1),CD8 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ITP发病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