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通过对28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治疗进行回顾,探讨烧伤病人液体量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特重烧伤病人按休克与未发生休克分开,根据补液公式,计算延迟复苏液体总量。结果 168例休克病人中有166例输液量超载,而112例未发生休克病人仅有23例液体超量。结论 对于特重烧伤病人应尽早、尽快的补液治疗,避免发生休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成功救治100%烧伤患者仍是烧伤外科遇到的难题,休克复苏、感染控制、创面修复等每一个环节的治疗都非常重要.休克期治疗是关键,休克期能否平稳渡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补液是烧伤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现对4例100%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有关情况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烧伤休克期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运严  梁自乾 《广西医学》2004,26(8):1152-1155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出现并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也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对于烧伤休克期的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补液疗法体液渗出既是烧伤休克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机体烧伤后的主要病理性变化。对体液渗出尚无有效的对抗治疗方法,故及时正确地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有效措施。1 1 补液公式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数种计算输液量的公式,其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对烧伤休克的治疗起了积极的作用。(1)Evans公式:是美国E…  相似文献   

4.
徐松涛  李江虹 《安徽医学》2009,30(5):558-559
目的总结影响烧伤死亡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0~2007年8年内收治的59例烧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主要死亡原因、性别比、并发症与合并症分布、伤后人院时间与院前急救、延迟复苏对并发症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吸入性损伤、脓毒症及休克。入院时间≥伤后6h或〈6h但补液不充分或未补液的患者占烧伤死亡总例数的比例最高。延迟复苏与脓毒症、MODS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伤后积极施行液体复苏,对防止休克及脓毒症、MODS,降低严重烧伤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应在本地区范围内逐步建立烧伤治疗网络,加强对基层医院烧伤专业救护人员的培养,普及烧伤治疗知识,以提高烧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早期出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严重烧伤患者能否平稳度过休克期,对救治成功率有重要影响。补液是烧伤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为了解目前补液治疗的进展,现将休克期补液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补液公式的提出1952年,美国Evans根据患者体质量和烧伤面积计算补液量,提出Evans公式。第2年,美军Brook医学中心,改良了Evans公式,称Brook公式。1962年,我国第三军医大学根据147例烧伤患者提出了三医大公式。20世纪60年代,Moyer提出烧伤后第1个24 h全部补平衡盐溶液…  相似文献   

6.
液体复苏治疗是烧伤休克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合理的补液治疗关系到休克期的平稳过渡,也会影响到烧伤感染的控制和创面修复.影响液体复苏治疗的因素很多,除面积和体质量外,年龄、性别、身高、致伤原因、Ⅱ度和Ⅲ度面积所占比例、既往病史等,也会影响到补液方案的实施[1].有学者研究过,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后,所补液体的量要增加[2].但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且四肢、躯干焦痂切开减张后,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方案怎么实施,没有统一的认识,同时注意到,如果补充的液体过多,还会带来肺水肿、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等.为此,我们对比了吸入性损伤合并四肢躯干切开减张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与普通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情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的早期补液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抗休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4到2012年我院接收的35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是 TBSA >50%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了早期抗休克补液治疗,对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收补液治疗后,均顺利的度过了休克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症状可以通过早期补液治疗来进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较大的改善,对于后续的治疗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的早期补液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抗休克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4到2012年我院接收的35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是TBSA>50%的患者,对患者进行了早期抗休克补液治疗,对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收补液治疗后,均顺利的度过了休克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症状可以通过早期补液治疗来进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较大的改善,对于后续的治疗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大面积烧伤的治疗过程中,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补液问题,已累积了不少资料,文献中提出很多补液公式。但是休克期渡过以后,“补液问题”并没有结束。由于有关因素较多,变化比较复杂,文  相似文献   

10.
低湿度环境下烧伤补液公式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补液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补液公式通常用于指导早期的液体复苏治疗。我院1998年以前烧伤补液基本参照医学院校教科书中的“国内常用公式”,但经常观察到患者休克期度过不平稳,以致后期并发症多而重,病死率较高。针对所在地区病房环境湿度低的特点,1998年7月以后我们以自拟的“改进公式”指导烧伤液体复苏治疗,较“国内常用公式”补液效果满意。现将其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或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休克期输液问题. 方法对在1992~2002年间收治的56例严重烧伤或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休克期的诊断、输液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休克期的输液情况可归纳为:第1个24h总入量2.2ml/(%TBSA.kg),其中胶体 0.5ml/(%TBSA.kg),晶体1ml/(%TBSA.kg),其余为水分.第2个24h总入量1.8ml/(%TBSA.kg),其中胶体0.4ml/(%TBSA.kg),其余为晶体、水分各半.单纯烧伤与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输液情况,两者并无差异. 结论各种输液公式均可为休克期补液提供参考,最重要的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输液,以保证病人平稳渡过休克为最终目的.单纯烧伤和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休克期输液量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重症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94例重度烧伤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休克、早期切削痂手术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体内炎症因素水平变化以及APACHE 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小板(blood platelet,)数量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诊断时APACHE II评分基本相当,72h后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昱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33-134
目的观察限制性体液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症状的改善与治疗情况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以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40例患者均为接受过限制性体液复苏后救治的患者,观察患者之间的平均输液量、并发症(ARDS、MODS、DIC、ARF)发生率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气碱剩余值(BE)、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等,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影响死亡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进行救治后,各方面恢复良好,平均输液量、各项并发症(ARDS、MODS、DIC、ARF)发生率以及各项实验室指标也较为理想,其中2例重度休克患者因病情严重导致临床救治死亡,疗效较轻、中度患者的预后要差。结论限制性体液复苏在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方面充分体现了优越性,疗效优于常规体液复苏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存活率升高,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胸腹伤系胸腹多脏器复合损伤,其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通过40例严重胸腹伤急症手术治疗,作者认为,迅速补液输血纠正低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胸伤的处理以简单有效为原则,重点在于改善呼吸功能,一般不需开胸手术;腹伤多为肝脾破裂,且易导致休克,应积极施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5.
1.本文报告了狗40%Ⅱ~-~Ⅱ~+烧伤合并中度以上肺冲击伤时,早期静脉输液对肺部的影响。共用122只狗,有相应烧冲、单烧、单冲对照组。 2.实验结果表明,按临床输液公式较晚而较快地静脉补给液体,未见有肺出血加重,肺水肿的发生率和中度以上的比例虽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据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认为在烧冲复合伤时,在监测尿量和胸部体征变化的条件下,应补充足量的液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成批重度烧伤早期抢救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成批重度烧伤病人的休克期处理、伤员转送的时机及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等多个方面总结了4批共5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早期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全部伤员休克得到快速有效纠正,留院8例治愈,其余50例在早期抢救及转院过程中无1例死亡。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抢救方法得当,基层医院在成批重度烧伤的早期抢救中,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28例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6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同时高血压患者2例,凝血功能障碍(VK1↓)1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结论把控好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杜绝过度补液,为保证烧伤休克期顺利、安全、有效的补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长途转诊入ICU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长途转诊入ICU的创伤患者入住ICU的原因、院前是否手术、入ICU时是否休克、是否建立人工气道、是否呼吸停止、是否建立中心静脉、转诊途中是否抢救、入院后是否手术、治疗后是否死亡等临床资料。并且对颅脑外伤中脑血肿类型转诊前是否手术以及是否休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转诊的创伤患者以致命部位分类病例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严重腹部外伤、胸部外伤、四肢外伤、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的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外伤、胸部外伤。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患者转诊前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入ICU时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出现任何的休克患者均不适合长途转诊。主张建立社会急诊医疗服务体,制定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计划,建立上下级医院创伤救治联动及远程会诊机制,就近抢救严重创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16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做好成批烧伤的防治工作,对以往接收和参加救治的16批烧伤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成批烧伤多发生于缺医少药的基层,存在早期补液不充分、多以晶体液为主、创面污染严重、容易忽略吸入性损伤、病人过于集中耽误功能部位的早期手术治疗等特点。吸入性损伤是第一位致死原因,其次是败血症和高钠血症。认为应建立自上而上的烧伤医疗网络以增加烧伤治疗的覆盖面,强调要重视吸入性损伤并改进其现场急救措施,转送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302例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深圳市小儿烧伤的特点,为小儿烧伤发生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4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中心收治的302例12岁以下小儿烧伤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原因、发病季节、烧伤面积、程度、地点、看护人员文化程度、转归等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小儿烧伤4岁以下儿童占80.5%,热液和火焰为主要致伤原因,家庭内损伤占91%,受伤家庭多为打工者,冬春季发病率高,多脏器功能衰竭、全身感染和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小儿烧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