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汗证的概念、分类,重点阐述了自汗和盗汗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而提出盗汗不尽是阴虚内热所致,也有阳虚盗汗之说,并列举了临床两个实例进行说明,见解独到,理论指导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它既可作为单一的病理现象出现,又能在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发生。一般认为盗汗属阴虚,而《景岳全书·汗症》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本人临床所见,凡营卫不和、寒盛阳衰,脾肾亏损,心火亢盛等均能导致盗汗,现把自己的临床辨治体会及案例,总结如下。1营卫失调、气阴两虚《素向·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批出营阴要由卫阳的固守,阳气需赖阴精以滋养。若体虚邪袭,阴阳失调,营卫不得相顾,肌表疏松,则营阴失却卫气之守护,随之外越而为汗。杨某,…  相似文献   

3.
盗汗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可见多种病因所致,盗汗之为病,阴虚火旺者多见,本文主要从论述营卫的相互关系,营卫与汗的相互关系,营卫与盗汗的关系几个方面来对于阴虚盗汗的机理作一浅析。1营卫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1营卫的概念营气是由水谷精微之精华部分化生运行于经隧或脉中的气,与由水谷精微之悍烈  相似文献   

4.
阳虚盗汗与自汗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理论多从阴虚论治盗汗,从气虚论治自汗,然临床所见,其病机实质为阳虚者亦不在少数。元阳虚损者,固阴无力,失于内守,自行外泄咸阳虚盗汗;少火失温,无力推动肺卫固表敛阴,内外失职而致阳虚自汗,并形成由虚致虚的恶性循环。治以补火助阳温肾为本,益气固表敛汗为标。以干姜、制附子、桂枝为君组方,标本兼顾,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盗汗是指寐而汗出、寤则汗止的病证。历代医家多从阴虚论治,目前教材亦独论阴虚。但临床上盗汗并非全属阴虚,如仅仅从阴虚论治盗汗,则无异于以偏概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论述,盗汗总体上是以"营卫不和"为主。临床上通过滋阴、清热、和解少阳等治法,营卫可达到"和谐"的状态,则盗汗自止。  相似文献   

6.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但《景岳全书·汗证》曰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1 ]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 ,既可单独出现 ,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汗证时 ,一定要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由于《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方严谨。笔者常用这些方加减治疗汗证 ,每获良效。现择病例几则介绍如下。例 1 ,王氏 ,女 ,72岁。 2 0 0 3年 5月 6日就诊。患者自诉近…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中医体质辨识与干预的深入开展,强化辨体论治的理念,本文以阴虚阳虚两种体质为切入点,在系统考察近年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就体质分类标准、体质与病证关系、体质形成机制以及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体质干预与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出于体表者谓之汗。无论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出汗异常,正如《临床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因此,对以下几种异常出汗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9.
论阴虚夹湿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例入手,对肺阴虚夹痰湿、胃阴虚夹脾湿、肾阴虚夹湿热、肝肾阴虚夹痰湿、肝肾阴虚夹水肿等病证的形成机理、辨证要点及论治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 历代医家综论脾阴虚 有关脾阴虚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 《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 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即 是针对胃阳有余,脾阴不足而言,但《内 经》对脾阴虚的治疗和方药均未涉及。开 创脾阴虚证治方药先河当首推,汉·张仲 景,《金匮要略》言:“脾中风者.翕翕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