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7岁,采用双侧半椎板有限元减压保留棘突韧带同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结果:随访1.5~4.5年,平均2年7个月,植骨全部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但有4例延迟愈合。术前JOA评分平均3.2分,术后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89.83%,优良率94.23%。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同时保留棘突韧带,提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或加椎板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2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创伤、肿痛、峡部裂等因素造成的腰椎不稳和由此引起的下腰痛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有近20%的腰椎不稳症患者非重建治疗效果不理想,需经重建治疗,日的是充分减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应根据不同患者选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并给予融合,以提高融合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文章就脊杠稳定性重建的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范围、特点和椎间融合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系统非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DLI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DLIS患者运用系统非手术(牵引、手法、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离子透入、早期采用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固定)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愈率74.4%,有效率96.4%。结论:系统非手术对解除DLIS的症状、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见效快、痛苦小,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进行治疗,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经治疗后,患者17例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跛行距离以及下肢疼痛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对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治疗,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采用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H”型植骨融合,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39例。结果: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8个月。根据Nakai标准评定,优14例,良22例,可3例。结论: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H”型植骨融合,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症,既能彻底减压,又重建脊椎的稳定性和减轻术后椎板切除膜的形成,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加强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20-1622
半个多世纪前,Barr[1]在对部分腰痛患者的腰椎间盘病变进行研究时,最先提出了腰椎不稳(lumbar instability,LI)这一概念.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对LI的发病机制及诊疗存在着争议,以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LI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诊断标准及理想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新型手术方法来治疗LI,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尚无定论.本文就近些年来对LI的最新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0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较多,有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复发,腰椎不稳等。术后并发症中复发与腰椎不稳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此二者的关系作一粗略阐诉,并提出预防方法。(排除因诊断和手术失误所致首次失败者)。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自1998-01/2002-09本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其中8例为本院初次手术,其余均为外院初次手术。20例患者术前均有明显腰痛和/或伴有下肢症状,MRI及X线片证实有腰椎不稳及神…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及腰椎不稳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波  柳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640-641
  相似文献   

10.
腰椎不稳是指脊柱在正常生理负荷下失去维持其移位模式的能力,是导致下腰疼的原因之一。腰椎不稳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但目前对于腰椎不稳最佳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腰椎不稳的影像学检查进行了诸多研究,现对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相关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腰椎不稳影像学诊断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骨质增生症又称腰椎增生性骨关节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degenerativelumbarosteoarthritis,DLO)、肥大性脊椎炎。多种发病因素导致腰痛、坐骨神经痛 ,因气候变化、劳累、无意识的不协调动作而加重 ,严重者引起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应用运动疗法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共有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 56例 (来自门诊部 2 6例 ,住院部 30例 ) ,其中男 33例 ,女 2 3例 ;年龄 2 5~ 60岁 ,平均 49±1 .56岁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8例。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OA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1资料与方法 1996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症状未缓解、加重或复发者共165例,其中24例采用手法治疗,男18例,女6例,年龄26~65岁。术前CT显示:旁侧型12例,中央型10例,合并椎管狭窄8例,合井侧隐窝狭窄16例,双侧狭窄6例,合并黄韧带钙化6例,合并骨质增生20例,其中后缘骨质增生8例,上关节突增生肥大6例,椎间盘累及 2个以上12例。24例均经后路途径手术,术后发作1个月内2例,6个月内4例,2年内12例,3年以上6例。治疗方法:(1)取穴:压痛点、肾俞、秩…  相似文献   

13.
脊柱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战立  常山  刘月明  唐曦  张弘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37-1438,1441
目的评价椎间脊柱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单枚Cage植骨的脊柱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平均1.5年),术前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法(Oswestry)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VAS评分术前7.50±2.78,随访时2.04±1.12,比较有显著下降(t=8.23,P〈0.01)。Oswestry评分术前66.8±11.3,随访时下降为26.0±9.8(t=12.54,P〈0.01)。症状改善明显,优9例,良2例,可1例;综合评价标准优良率93.7%。随访时椎间融合11例,未见影像学融合1例,植入物无移位,未发现断钉现象。结论对合并有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单枚Cage置入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脊柱融合术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1月~2007年2月,我科应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6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10%-30%的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统称为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而腰椎不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Quadrant系统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为53.7岁,治疗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为90-210 min,平均时间145 min。术中失血量50-300 mL,平均失血量120 mL。治疗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住院时间6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JOA评分治疗前为(10.25±2.34)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31±3.12)分和(25.35±2.6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为(8.24±1.15)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7±1.12)分和(1.13±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3例,良9例。证明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治疗腰椎不稳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棘突间植人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  相似文献   

17.
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延迟脊柱融合时间[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间融合器联合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7年2月,对2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病人,应用椎体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后路或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结果28例病人经平均25个月的随访,依据JOA评分标准,优25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融合率93%。结论用椎体间融合器加钉棒系统行椎体间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满意而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已呈日益增多趋势。但是,目前对其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仍有分歧。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作者将89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保守综合疗法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IX5)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并比较疗效,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脊柱不稳经常被提及,但是很少有确切的定义,由于缺乏规整的临床经验或放射学准则的效果评价,所以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目的:对腰椎不稳症(尤其是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定义及诊断腰椎不稳症的影像学方法作一综述。方法:以"lumbar instability,traction spurs,ligament,disc space narrowing"等关键词在slide share、medlind和NCBI数据库筛选近30年的文献资料,语言种类为英文,最终纳入文章49篇。结果与结论:腰椎不稳症一方面可能是引起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另一方面也常常被认为是决定脊柱融合和减压的一个重要条件。因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所以对此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也存在争议。功能性正侧位平片是腰椎不稳症影像学诊断使用最广泛最全面的一种方法。CT提供了更准确的脊柱退行性变和椎间关节方向的图像。磁共振通常被认为是诊断退行性脊椎改变最精确的成像方法,除了真空现象,常被用来诊断患者的慢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