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院自 1999年至 2 0 0 0年 1年间共收治药物性肝损伤 52例 ,其中因服用中药消核片所致急性肝损伤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4~ 55岁 ,均因患乳腺小叶增生症 ,发病前有服消核片史。1·2 临床资料  7例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 ,1例慢性重症肝炎 ,询问病史均服消核片史 ,每次 4~ 7片 ,每日3次 ,服药时间最短 2周 ,最长 4月 ,出现症状最短时间为服药后 7d ,长时间服药后 3月 ,所有病例在出现症状后仍继续服药至就诊时停药。均有乏力、纳差、腹胀、口干、便秘、眼黄、尿黄。“B”超提示 :5例肝脏肿…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各种西药或中药引起的肝损伤,以前也曾称为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害等.目前发现,在已上市的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且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药物性肝损伤既可以发生在以前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也可发生在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3.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肝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 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收集甲~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的急性肝功能异常患者991例,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检测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EB病毒等非嗜肝病毒抗体、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水平,并行腹部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肝炎标志物阴性急性肝损伤患者,其中位居前4位的病因依次为:药物性肝炎占28.45%;非嗜肝病毒病毒感染占21.69%;胆源性肝损伤占10.79%;自身免疫性肝病占9.38%;药物性肝炎肝功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所致的肝损伤(P<0.01);非嗜肝病毒病毒感染所致肝损伤ALT水平高于其他病因所致的肝损伤(P<0.01);胆源性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肝损伤ALP和GGT水平高于其他病因所致的肝损伤(P<0.01).结论 肝炎标志物阴性的急性肝损伤由药物性肝炎引起者所占比例较高,疾病严重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抗结核治疗中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转归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并进行随访的145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肝损伤的情况,并对其年龄、性别、肝病既往史、营养不良、酗酒、痰结核分歧杆菌等相关危险因素经分析,对其肝损伤程度、有无肝病既往史的临床症状、对抗结核疗效、出现异常事件的影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1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致肝损伤,占28.27%。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现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患者更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出现。在对单因素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纳入具有影响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均是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4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深度研究,无肝病既往史的患者有18例(43.90%),患有肝病史的患者为23例(56.09%)。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肝损伤程度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临床症状、肝损伤出现时间、肝损伤恢复时间、化疗方案的更改均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抗结核治疗中药物对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症状黄疸表现率为85.36%,腹胀表现率为53.65%,恶心、呕吐表现率63.41%,瘙痒表现率为14.63%,浮肿的表现率为19.51%。结论年龄、酗酒史、营养不良、肝病既往史均是进行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根据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肝脏是药物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不下 2 0 0种。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故相当部分被误诊或漏诊。现将 10年来被误诊的药物性肝病 6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8- 2 0 0 0年本院内科收治 316例因黄疸、肝功异常、B超示脂肪肝被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的患者中 ,最终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肝脏超声检查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有 60例最后诊断为药物性肝病。其中男 38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药物性肝病用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又称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经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不同程度损伤,病程一般在3个月以内[1]。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临床应用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加,患者自行服药的机率增多,急性药物性肝病护肝药物的合理选择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如何更有效地诊断和监测日益增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发生抗结核性肝损伤(ATLI)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7月我中心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还在同一时间内在我中心治疗肺结核无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当成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当中各类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处理,对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结果: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之外的其他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7个因素。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了乙肝之外其他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23.2%、中草药17.9%、抗生素16.1%、化疗药物12.5%、其他30.4%.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中药及抗菌药,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各类重症药物性肝病临床预后进行分析,以评估与预后相关的重要预测因子。方法将我院1997年以来疑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实验室检查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对患病与药物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评价。结果265例药物性肝病中女性占52.8%。肝细胞型肝损伤是最常见的的类型,占72.1%,该组患者的病死率是9.9%;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组的病死率是9.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无差异,男女比例及住院时间两组亦相似;死亡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AST水平高于存活组。64例患者(24.2%)因为服用中草药而发生药物性肝病,9例患者因为服用抗结核药发生药物性肝病。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有:肝性脑病、腹水、黄疸、嗜酒、直接胆红素。结论我院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死率是9.8%。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中草药。但是抗结核药物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肝性脑病、腹水、黄疸、嗜酒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与患者的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外周血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检测,探讨其在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42例、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正常组232例外周血中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外周血CD+8CD-28细胞百分率低于抗结核肝功能正常组(12.2±7.7%和23.6±1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2,P0.01);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CD+8CD+28细胞高于抗结核肝功能正常组(23.5±9.1%和10.2±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6,P0.01)[结论]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外周血CD+8CD-28T细胞百分率减少,CD+8CD+28T细胞百分率增加;CD+8T细胞上CD28表达可作为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免疫学检测标志。  相似文献   

13.
急性药物性肝病诊治时机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照比较药物致肝损害初期及时诊治与肝损害自然演变过程中实施诊治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急性药物性肝病的致损伤药物、临床类型及诊治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组 1(动态监控组 )与组 2 (对照组 )治愈率 (χ2 =7 0 4 ,P <0 0 1) ,好转率 (χ2 =4 18,P <0 0 5) ,住院时间 (χ2 =5 53,P <0 0 5)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组 1较组 2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预后好。结论 使用可致肝损害的药物期间 ,动态检测肝功能 ,注意发现药物性肝病的肝外表现 ,及早发现亚临床肝损害 ,及时停药及处理 ,有助于改善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另外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提高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肾功能指标,加速其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维洁 《职业与健康》2014,(22):F0002-F0002
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居我国各类药物性肝损伤的首位,为了使患者坚持抗结核治疗、减少结核耐药和复发,近几年来临床上许多医家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或自拟中药汤剂,或采用经方,或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均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部分还通过了相关的试验印证。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炎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致病药物种类、药物引起肝损害的出现时间以及各型药物性肝炎的ALT水平特点.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众多,其中中药占了很高比例(91/196,46.43%).本组药物性肝炎中肝细胞型59例、胆汁淤积型69例和混合型68例.结论 了解药物性肝炎的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拴稳 《现代保健》2012,(23):49-50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一2011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18例无手术指征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f59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受伤后24h内,对照组即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营养脑细胞、腰穿放血l生脑脊液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并随证加减。在治疗第3、7、14d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d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4d的治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俨〈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方面l晦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声强,不同时间暴露下的大鼠肝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噪声组大鼠肝AST和ALT活性指标均低于正常值,说明噪声对大鼠肝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噪声环境中,将注射一定剂理黄芪或红景天提取液的大鼠与未注射的大鼠各测试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种药物对噪声刺激产生的损害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选择增殖期DR96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辨证论治应用中药颗粒制剂个体化治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经治疗两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7.6%,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辨证分型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比单纯使用激光光凝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