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100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火箭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共84例血清载脂蛋白A—I、B100(APOA1、APOB100)水平。发现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组血清APOA1、APOB100含量均有降低(P<0.05,P<0.01),死亡患者下降更加明显。结果提示APOA1、APOB100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明显降低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临床意义,对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者30例和失代偿期患者42例进行TBA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失代偿期者较代偿期者更高(P〈0.05),且与血清总胆红素(SB)呈正相关关系(P〈0.05),分析表明,血清TBA检测是一项灵敏度指标,可反映了乙肝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NO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一氧化氮(NO)在生肝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检测了不同病毒性肝病患者外周血NO及血清胆红素(STB)浓度。结果显示:亚急性重型肝炎(SFH)组患者NO浓度高于其它各组(P〈0.05);慢性重型肝为(CFH)、肝炎后肝硬化(LC)、慢性肝炎中度(CAH)、急性黄疸性肝炎(AH)组患者N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皆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血清NO水平与STB水平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4.
王共芹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16(2):212-212,234
用免疫电泳法检测165例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载脂蛋白A1和B100(ApoA1,ApoB100)同时与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ALT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病患者ApoA1含量下降,慢活肝组和肝硬化组下降显著(P〈0.05)ApoB100在急肝组和慢活肝组反有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血清胆汁酸谱在各种肝病中的特异性,用气相色谱法观察了黑索金,氯乙烯职业接触者及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血清胆汁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2种亲肝性毒物致肝损害时胆汁酸变化不同,黑索金接触者血清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氯乙烯接触者则只有DCA、LCA水平升高,(P<0.001、P<0.0005)。其变化主要集中在次级胆汁酸上。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4种普通肝病血清CA、CDCA、DCA和LC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CA、CDCA变化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显著(P<0.005),但彼此间4种胆汁酸水平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A与CDCA比值互有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胆汁酸可用于鉴别诊断各型肝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急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急肝急性期、慢肝活动期均高于正常对照(P<0.001)。急肝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慢肝活动用与稳定期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慢肝恢复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各型急肝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血清SIL-2R可用于肝炎病情的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急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急肝急性期、慢肝活动期均高于正常对照(P<0.001)。急肝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慢肝活动用与稳定期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P<0.001)。慢肝恢复期和对照组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各型急肝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慢性乙肝血清SIL-2R可用于肝炎病情的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检测56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ALT、ALB、TP、TBi、HA。结果急性肝炎(AH),慢迁肝(CPH),慢活肝(CAH)的血清P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H恢复期PLD略升高,AH组中有TBi者PLD高于无TBi者(P<0.05),AH组PLD与ALT呈正相关、CPH、CAH组中PLD与ALB呈负相关,结果表明PLD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一种指标,同时对慢性肝病的判断更具有重要意义,可作其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4例(观察组)各型肝炎患者及20例非肝病患者(对照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结果表明:急肝(AH)、慢活肝(CAH)、肝硬化(LC)、重肝(FH)患者β2M明显高于慢迁肝(CPH)和对照组(P<0.01)。AH、CAH、LC、FH之间及CPH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β2M与ALT、AST无明显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T、B)呈正相关关系(P<0.01)。观察组35例治疗好转后β2M明显下降(P<0.01)。提示β2M与肝病变程度有关,对判断肝炎病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7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β2-MG水平,并与44例急性肝炎病人及31例正常人血清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肝炎病人血清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β2-MG水平(P〈0.01);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病人血清β2-MG水平(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 血清β2-MG水平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损害的程度,动态观察β2-MG水平变化有助于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在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和TB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各肝病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见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肝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杨霞  单大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74-2174,218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PAB)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PAB,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11A)。结果急性乙肝、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性乙肝组患者血清PAB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重型乙肝组PAB降低最为明显,与急性乙肝、慢性乙肝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型肝炎=肝硬化死亡组的PTA值、血清PA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B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PAB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假性CHE速率法与免疫比浊法,对300例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PA与CHE进行测定。结果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与CHE较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患者从Child-pughA级到C级,血清PA与CHE呈进行性降低,不同级别测值间差异显著。结论血清PA与CHE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可以为临床肝硬化分级提供参考,能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和是否能耐受手术等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血清PAB、AAG、C_3、C_4的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α1-酸性糖蛋白(AAG)及补体C3、C4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PAB、AAG、补体C3、C4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型肝病中的PAB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急性肝炎和肝癌中的AAG明显增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重肝中的AAG明显下降。急性肝炎及肝癌的C3、C4明显升高。其他各型肝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PAB、AAG、C3、C4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及白蛋白(A)、总胆红素(TB I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AB、TBA异常率均高于同组A和TB IL的异常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评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血脂水平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抽取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所有对象肝纤维化4项和血脂6项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各组患者肝纤维化的检测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型肝炎组和肝炎肝硬化组的HA、LN、PCⅢ、ⅣC的值比急性肝炎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在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肝炎肝硬化组外,在其他肝病组T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C在肝炎肝硬化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APOA1在各组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仅在肝炎肝硬化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综合指标血清肝纤维化及血脂的联合检测,能准确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透明质酸酶(H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32例各种病毒性肝炎病人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A水平,比较各组病毒性肝炎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A水平差异。结果急性黄疸性肝炎组血清H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HA水平与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度组、慢性肝炎重度组及肝炎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68.01,q=6.47~39.04,P<0.05)。结论动态测定血清HA水平,可作为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肝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分别对 15 5例肝病患者及 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 (PAB)及血清白蛋白 (AIb) ,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结果 PAB在各型肝病中均有明显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入院 2周后仅有急性肝炎组随着病情好转PAB恢复正常水平。且急性肝炎组PAB降低率明显高于AIb ,分别为 62 5 0 %及 2 7 0 8%。 结论 PAB较AIb能更特异和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储备功能 ,更有助于判断肝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在肝病不同病期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RNIAF)的变化 ,探讨其在评估肝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测定 :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方法 :5 0 μl 1.2 5 %的红细胞悬液在 10 0 μl自身血浆中与 10 0 μl的 1× 10 6/ml肿瘤细胞悬液反应 ,1个肿瘤细胞粘附有 5个或以上的红细胞为一个粘附单位 ,计算粘附率。血清sCR1水平测定 :采用鼠抗人CR1单克隆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 ,及碱性磷酸酶结合的第二抗体建立的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肝病血清sCR1浓度变化。红细胞膜CR1分子定量测定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结果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不同程度地低于正常人群 (P <0 .0 1) ,自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A、肝硬化Child′B、肝硬化Child′C、重型肝炎依次加重 ,与患者CHE、PT、PTA等指标显著正相关 ,重型肝炎病情恢复期时其RNIAF显著回升 ,但患者CHE、PT、PTA等指标持续处于低水平。肝病红细胞CR1数量亦不同程度地下降 ,但其变化较RNIAF的变化迟缓。血清sCR1水平在肝硬化病人明显升高 ,但在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变化不如RNIAF的变化明显。结论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可灵敏地反应肝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慢性肝病 ,RNIAF的变化先于CH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水平,探讨其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制定《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等信息,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指标;参照以往制定和发布的肝硬化诊疗共识和原则,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专家两轮论证,形成《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患者的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分析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间血清ACTH、GC水平的差异,以及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血瘀、阴虚、湿热、气滞、气虚、阳虚、水停诸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判定组与非判定组患者间ACTH、GC水平的差异。结果与代偿期比较,失代偿期患者的ACTH和GC水平均升高,其中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代偿期患者中,只有阳虚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低于非判定组(P0.05);在失代偿期患者中,只有血瘀判定组患者的ACTH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诸证候要素(除水停)判定组患者的GC水平显著高于非判定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CTH与GC水平反映了疾病的轻重,且初步提示与中医常见病性类证侯要素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