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DM)发病率在我国已日渐增多,累及的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DN)所致肾功能衰竭(肾衰)已成为慢性肾衰主要病因之一。2003年11月14日WHO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糖尿病会损害你的肾脏,立即行动一预防糖尿病肾病。”也就是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和糖尿病肾病作斗争。”我科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自1997年开展对糖尿病人检测尿五项蛋白(β2-MG、IgG、Alb、THP、α1-MG)共1138例,其结果分析显示可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无糖尿病肾病组(NDN),分别对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量(HbAlc)、血内皮素(E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及并发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足(DF)、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诸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p(a)、ET、HbAlc与糖尿病肾病显著相关。提示: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增加,血内皮素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变检测指标,有效控制LP(a),降低HbAlc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37例、糖尿病无肾病组33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Hcy、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但是糖尿病无肾病组的血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的FPG均显著升高(P〈0.05),但肾病组和无肾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的Scr、TC、TG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增高的血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12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DN)在终末期肾病(ESRD)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步上升。关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不但需要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医务人员加强透析中的监测,还要加强患者透析间期的管理。2000年5月-2006年5月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822-582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早期防治。方法:对61例糖尿病患者(2例1型糖尿病,59例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尿酸分别检测及计算,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51名健康对照者,56名糖尿病肾病患者,57名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的血浆进行ET测定。【结果】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无肾病组相比,血浆ET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ET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文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936-93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的关系。方法:测定246例常规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的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以大于2.5mg/mmol,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标准,并比较不同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的糖尿病肾病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糖尿病肾病59例,病程>15年者与病程<5年者比较,糖尿病肾病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化血红蛋白>11%者与糖化血红蛋白<6.5%者比较,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空腹血糖>11.1mmol/L者与<7.8mmol/L者比较,糖尿病肾病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来诊断糖尿病肾病方法简单可靠。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越差者,其糖尿病肾病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N是引发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美国2000年统计,每年新增ESRD患者中由DN导致的近50%^[1]。目前DN已成为全球性非传染性疾病,冠状动脉事件(CE)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CE事件多为无症状或不典型性,发生率在16%-42%。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最后发展成慢性肾功不全,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第二位病因。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IL-6、TGFβ1的临床意义及罗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用ELISA法测定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用罗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中IL-6、TGFβ1的水平,用放免法测定IL-6水平,与此同时,用磺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蛋白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中IL-6、TGFβ1呈递增,尽管无肾病组的尿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血中IL-6、TGF既却高于正常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尿中蛋白含量、血中IL-6、TGFβ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和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亦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经罗伐他汀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尿蛋白含量、血中IL-6、TGFβ1在治疗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15周时进一步下降,以后保持稳定至28周(P〈0.01)。结论:(1)IL-6、TGF陬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罗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TGFβ1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影响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生。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佐汉早期糖尿病肾病1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仕伟  纪玉莲 《新医学》2000,31(2):95-96
1引言 1996年6月至1998年8月间,我院对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52例患者在予以降血糖及卡托普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使用黄芪注射液后尿蛋白排泄量、血糖及血脂的变化情况,以了解黄芪佐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 52例病例中住院病人43例,门诊病人9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21岁至63岁,糖尿病病程(7.6±2.2)年,糖尿病肾病病程(1.2±0.4)年,血压[(22±3) /(13±3)] kPa,尿蛋白定量(1.0±0.4)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73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123例(糖尿病非肾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非肾病组相比,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并且发现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T和TT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OR=2、532,95%CI=1.486~4.315,P=0.001)。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CT和TT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影响。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非翻译区C936T基因多态性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尿蛋白定性、定量、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晨尿微白蛋白(MAlb)、球结膜、甲皱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MC)进行研究,证实了放免法测定尿MAlb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肾病(DN)和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最灵敏的指标,血β2-MG次之。本组患者球结膜、甲皱微循环阳性率的改变优于视网膜,与预示糖尿病肾做血管病的MAlb,尿、血β2-MG增加呈正相关(r=0.532)。从对糖尿病性肾病的病理及早期诊断研究的结果来看,需要更改糖尿病患者10-20年后才发生DN的概念。据此,作者提出了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标准,并就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在防治,糖尿病进展至肾病中的意义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改变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探讨蛋白氧化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无肾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临床肾病组(C组)、终末期肾病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D组和C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氧化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强,并且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7例为单纯2型糖尿病设为对照组,103例合并糖尿病肾病设为观察组,检测两组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IGF-1和TNF-α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和2型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IGF-1、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经过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SCr、TG、TC、HDL-C、LDL-C、HbAlc、IGF-1、TNF-α水平是影响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GF-1水平和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具有一定联系,而TNF-α在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中可发挥有效作用,同样可评估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关因素的探讨霍亚南,邱元芝(江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南昌330006)老年人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的甚至可使其逆转。为此,...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肾病大多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容易漏诊。所以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极为重要。本组通过对尿中尿微量清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Urinaryβ2-Microprorein,β2M)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tucosaminidase,NAG)的联合监测,探讨其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各类因糖尿病所致肾功能损伤日益增多,是导致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尤其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及早发现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98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定性(URO)、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以探讨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 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与血肌酐水平(Scr)。结果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 Cys C、β2-MG、BUN、Sc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 Cys C、β2-MG、Scr 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两组 BUN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检测中,Cys C 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评价患者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ACE基因Ⅱ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10%(4/40)和38%(15/40),而38例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则分别为42%(16/38)、16%(6/38)。结论提示Ⅱ型基因是糖尿病的保护性基因,DD型基因是糖尿病肾病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