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ICU中PICC导管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200例PICC置管新生儿的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局部肿胀、感染可能、堵塞、滑出、意外拔管及导管破裂。结论导管异位或尖端未达到中心静脉是导致导管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脂肪乳剂是引起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正常拔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PICC新生儿进行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胎龄、出生体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时并发症、留置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时胎龄及出生体重不相关(P>0.05),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及留置期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期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针对性护理,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26例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对策.方珐对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138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中发生非正常拔管26例,占置管总例数的18.84%;原因分析:局部感染占26.92%,皮肤过敏样改变占23.08%,导管脱出占15.39%,血栓形成占11.54%,导管堵塞、可疑导管感染及出院后维护不便各占7.69%.结论 加强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以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129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PICC置管,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分析其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发生穿刺点渗血7例,穿刺点感染3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2例,血栓形成1例.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有一定并发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其发生率可以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PICC常见并发症产生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找到防治措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 采取病历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肿瘤科2009-02-2010-07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161例,对置管后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采取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61例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13例,其中拔管1例,导管脱出1例,其余经处理均好转.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根据发生原因及时处理,一般均可解除.  相似文献   

7.
<正>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静脉置管术,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营养、化疗用药和抢救用药[1],并且其携带方便,留置安全,痛苦性小以及授权护士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报道和研究也越来越多,导管滑脱于腋下也是常见的异常情况之一,轻者影响患者的输液治疗,重者则会导致非正常拔管[2]。笔者将我科2013年3~7月380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滑脱于腋下的17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了解和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原因。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发生PICC并发症有8例,发生率为30.8%,其中置管不成功、穿刺口渗血、静脉炎、皮肤过敏样反应、导管脱出和导管部分断裂各1例,导管异位2例。结论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好导管维护及对患者的宣教是预防及减少PICC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定期进行血管彩超随访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241例于我院运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对置管侧肢体行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对照组在患者出现血栓症状时进行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实施定期血管彩超随访后,观察组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PICC置管侧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运用血管彩超随访可以及时检测出导管相关性血栓,从而减少有症状上肢深静脉完全性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适感,且能动态监测血栓的转归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因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的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ter,PICC)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89例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置管健康指导;将201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305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按时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意外拔管及满意度各项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患者对PICC维护依从性,有效控制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在NICU实施PICC置管术的86例新生儿非正常拔管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本组临床研究对象中,发生非正常拔管13例,占15.12%(13/86)。其中导管异位占46.15%(6/13),堵管占15.38%(2/1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占15.38%(2/13),静脉炎占7.69%(1/13),导管脱出占7.69%(1/13),导管断裂占7.69%(1/13)。结论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主要原因是导管异位及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和规范护理,以降低PICC非正常拔管率,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李希西  曾登芬  杨文群  肖喜娥 《护理研究》2012,26(12):1062-1065
作者归纳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非正常拔管研究现状,指出了导管不能正常留置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的主要进展,旨在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使导管安全、长效的留置,降低PICC的非正常拔管率。  相似文献   

13.
胡静  雷军  王飚  苟永胜 《华西医学》2013,(12):1914-19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同时总结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方法 纳入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行PICC的190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护理。 结果 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有75例发生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置管时并发症17例,包括导管异位8例,送管困难6例,穿刺失败3例,发生率为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58例,包括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意外拔管12例,静脉炎10例,导管部分脱出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30.5%。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发症得以治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加强临床培训,熟悉和掌握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法 应用FMEA模式前瞻性分析评估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因素与危害影响,选择其中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PRN)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系统性改进方案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护士PICC导管相关知识与维护技能、患者导管自护知识与技能的差异.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护士PICC导管相关知识与维护技能优秀率明显提高,病人导管自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对PICC护理流程进行前瞻性系统管理,对于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制度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门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护理的951例留置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常规护理的900例留置PICC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拔管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能显著降低PICC门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置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对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5Fr PICC置管312例患者中由于体外导管与圆盘连接处液体渗漏及PICC导管部分脱出体外而必需拔管的8例患者进行原位置换PICC导管。结果 8例患者原位置换PICC导管均一次成功,输液通畅。结论原位置换PICC导管可行、安全、快捷,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真正解决晚期肿瘤患者输液难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31例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治疗护理方法,包括肢体制动抬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皮下注射抗凝药物8~30 d,抗凝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表现,配合局部物理治疗,治疗结束后分2或3次拔管.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拔管,未发生断管、出血、血栓脱落.结论 掌握拔管时机可有效防止断管、栓塞;老年、卧床、意识不清患者是预防和观察的重点人群;部分患者发生血栓后无症状,因此对高龄、置管时间长的患者有必要定期行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拔管前应行超声检查,确保安全拔管.  相似文献   

19.
PICC置管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的护理问题,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102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13起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结果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置管护士资质、经验不足;置管前未履行有效的告知;置管后护理维护不规范;非专业人员维护置管等。结论实施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置管护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2001年7月~2008年1月为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4例,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4.81%,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落1例。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加强护理,均顺利恢复并完成治疗。结论:熟练掌握PICC的操作技能,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可以降低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