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细胞学取材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对108例患者,先用子宫内膜采集器(ESDC)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再行诊断性刮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ESDC取材时基本不用扩张宫颈,而诊刮术时有92.45%的患者需扩张宫颈。ESDC法与诊断性刮宫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SDC法患者出血量较诊断性刮宫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对子宫内膜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细胞采样及细胞学诊断的实用价值。 方法 不规则阴道出血妇女 4 0例 ,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 ,同时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比较。 结果 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 85 .7%。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 10 0 .0 %、术中出血量 ( 0 .7± 0 .9) m l和疼痛程度较重者为 0 ,与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 70 .0 %、出血量 ( 4.5± 3.8) ml和疼痛程度较重者 93.9% ( 31/ 33)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5 )。 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在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妇科接收的156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性刮宫、子宫切除术及宫腔镜病理活检确诊子宫内膜癌97例,非子宫内膜癌59例.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及诊断性刮宫标本采集需要采集时间、患者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发生率以及取材满意度.根据病理结果,用灵敏度等指标评价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结果 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顺利完成156例,取材满意度为100.00%(156/156);诊断性刮宫顺利完成153例,3例患者因高龄、宫口过紧取材失败,1例标本未见组织物,取材满意度为97.39%(149/153);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度低于子宫内膜采集器,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52,P=0.061).子宫内膜采集器宫颈扩张率为3.21% (5/156),诊断性刮宫为94.87% (148/156),诊断性刮宫高于子宫内膜采集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98,P<0.05).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宫内膜细胞及组织需要时间短于诊断性刮宫,出血量少于诊断性刮宫、VAS疼痛评分低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92、10.756、2.385,均P<0.05).液基细胞学、组织学及联合使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灵敏度等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4.305、8.720、9.192、13.248、23.013,均P<0.05).结论 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出血量少、痛感小、风险低等优点,其用于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子宫内膜癌中,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在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妇女病普查以及同期妇科、计划生育科就诊妇女445例为筛查对象,采用宫腔刷直接取材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涂片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可疑内膜癌作为阳性结果,分段诊刮后送病理检查确诊;分析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孕产史、绝经与否、绝经后宫腔是否有出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使用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7%(408/445),筛查结果阳性率为1.5%(6/408),阳性结果中66.7%(4/6)经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妇女年龄50岁以上、绝经、绝经后宫腔出血、阴道排液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结论宫腔细胞学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操作方便、取材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准确性较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细胞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ESDC)行宫腔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分析419例有异常子宫出血或阴道超声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内膜检查的病人,分别使用ESDC采集子宫内膜细胞行细胞学检查与诊断性刮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以后者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观察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评价指标。结果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率82.8%(347/419),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87.1%(365/4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C取材时基本不用扩张宫颈,而诊刮术时有90.9%(381/419)的患者需扩张宫颈。EDSC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内膜癌早期病变的灵敏度为87.5%(7/8)和87.2%(34/39),特异度为100%(334/334)和91.9%(271/295),假阳性率为0和8.1%(24/295),假阴性率为12.5%(1/8)和12.8%(5/39),阳性预测值为100%(7/7)和58.6%(34/58);阴性预测值为99.7%(334/335)和98.2%(271/276)。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适用于症状人群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的150例具有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的患者,应用宫腔刷刷取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同时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进行病理诊断。以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5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13例,子宫内膜癌12例;宫腔刷采集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6.0%,敏感度95.2%,特异度96.9%。宫腔刷不仅可用于液基细胞学诊断,同时对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物也可进行组织学诊断。结论宫腔刷刷取子宫内膜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宫腔刷刷取的组织物组织学诊断有望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提供组织学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早期缺乏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因其隐蔽性强,故早期发现的诊断方法倍受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采用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内膜癌已被广大学者认可.本文将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方法与诊断性刮宫术法比较,以评价官腔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缺乏明显症状,一旦有症状已是中晚期,故早期筛查的诊断方法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宫腔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并与常规分段诊刮,全子宫切除术后以及宫腔镜+分段诊刮取材的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降低宫腔镜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时因取材过少而漏误诊的方法。方法:对因异常子宫出血或/和溢液行宫腔镜检查但取材不足无法行病理切片的69例患者,收集宫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组织碎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腔镜检查中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结果:①69例患者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内膜癌3例(宫腔镜分别诊为局部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各1例)、癌前病变10例(宫腔镜分别诊断为可疑癌、内膜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等)。②术前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达100%。③宫腔冲洗液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3例癌细胞阳性结果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均未发现癌细胞。结论:宫腔镜检查取材不足时行宫腔冲洗液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是否引起癌细胞经输卵管进入盆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B超、宫腔吸片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同一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两轮随访检查,对有子宫内膜病变可疑症状的人群进行阴道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厚者进行宫腔吸片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进行诊断性刮宫。结果第1次检查发现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各1例,复杂增生3例,2年后的第2次筛查发现复杂增生1例。结论阴道B超、宫腔吸片细胞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为提高术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结果 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为子宫内膜癌102例,诊断符合率为82.3%(102/124);误诊22例,误诊率为17.7%(22/124).102例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患者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总符合率为81.4%(83/102),其中Ⅰ期符合率为86.1%(62/72),Ⅱ期符合率为72.0%(18/25),Ⅲ期符合率为3/5;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总符合率为65.7% (67/102),G1级符合率为55.6%(25/45),G2级符合率为69.2%(27/39),G3级符合率为15/18.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临床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全面评估,以减少手术前后的诊断差异,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less costly and less invasive techniques to evaluate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sharp curettage continues to b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endometrial sampling in the less developed world. Because manual vacuum aspiration (MVA) equipmen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bortion care in countries where abortion is illegal, many practitioners have been slow to incorporate its use for other gyn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MVA was introduced in a large teaching hospital in El Salvador as an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Hospital cost, length of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compared in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163 patients assigned to either traditional sharp curettage or MVA services.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each group depending on the availability of trained providers. Methodologies for cost-savings analysis were modified to obtain more precise cost estimates. Use of MVA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cost savings of 11% and a hospital stay that was 27% shorter as compared to sharp curettage. Cost savings could be much higher if MVA was institutionalized as an ambulatory procedure with minimal or no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sta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的临床特点和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7例术前诊断为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子宫内膜癌组(A组,50例)和AEH组(B组,2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全部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64.9%,B组占35.1%;两组年龄比较,t=2.708,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刮AEH的分度有关,轻、中、重度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率分别为28.6%、42.1%、78.4%;两组肿瘤标记物CA125比较,P=0.14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年龄是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②随着诊刮AEH分度增加,合并子宫内膜癌有增加趋势;合并子宫内膜癌多数分化较好、浸润少、期别以Ⅰ期为主。③血清CA125不是预测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测定子宫纵切面内膜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并探讨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阴道超声监测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生殖中心520例供精人工授精治疗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种植窗日(排卵后7d)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并各分为4组,观察内膜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hCG日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明显小于种植窗日;妊娠组hCG日内膜面积与未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妊娠组种植窗日内膜面积明显小于未妊娠组;hCG日适合妊娠的内膜面积范围是1.50~<5.5cm2,其中内膜面积1.50~<3.5cm2组妊娠率最高,<1.50cm2及≥5.5cm2无妊娠发生;种植窗日适合妊娠的内膜面积范围是1.50~<6.0cm2,其中内膜面积1.50~<4.50cm2组妊娠率最高,<1.5cm2及≥6.0cm2无妊娠发生。结论:阴道B超监测子宫纵轴切面内膜面积可以为评估内膜的容受性提供简便、直观、无创的超声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HE)4、糖类抗原(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及118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E4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及CA19-9水平,比较各组血清HE4、CA125及CA19-9的阳性率,并比较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及CA19-9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76.57(56.92~ 104.60) pmol/L比56.75(48.33~68.91) pmol/L、13.26(6.07 ~ 25.90) kU/L比7.64(3.76 ~ 16.45)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血清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和HE4+ CA125+ CA19-9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CA125、CA19-9、CA125+ CA19-9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CA19-9、HE4+CA125、HE4+ CA19-9、HE4+ CA125+ CA19-9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HE4、CA125及CA19-9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E4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阳性率,血清HE4、CA125及CA19-9亦有助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了子宫内膜癌(以下简称内膜癌)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调査内膜癌病例及对照共102对,详细了解了病例和对照的月经史、生育史、疾病史、避孕史等。发现怀孕次数少、生产次数少、月经初潮早、肥胖患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较大,均显示有剂量效应关系,经趋势性检验均有显著性意义。此外,髙血压、糖尿病、盆腔X线照射、刮宫、精神创伤亦可能与内膜癌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莉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71-1773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6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Ⅰ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1.3%;术前分段诊刮加B超检查,对判断浸润深度有一定价值,但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单因素分析: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分段诊刮加B超检查对判断浸润深度有一定价值,但需提高精确度。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临床Ⅰ期低危组可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不必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各2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及子宫内膜癌旁组织50例中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腺癌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较好的生物标志,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